最开始,谁不是过得像狗一样。

说这句话,有很多人认为这很偏激。但事实上,这是实话。(并无丝毫恶意,只是一种比喻)

狗,是人类的忠实伙伴,卡耐基曾这样描述狗:“当你走近他时,他便开始摇动尾巴,你若是停下来抚摸他,他便要高兴得跳起来和你表示无比的亲热。”卡耐基对于狗,是赞美的,因为他们“付出了纯洁的爱”,它们纯洁,他们狂热地付出。

—————————————————————————

在人们做事的刚开始,这种热切的状态普遍存在。

张爱玲出生于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栋没落的贵族府邸。张爱玲自幼就是一个要强的人,当初因为父母离婚,忍受不了父亲的监禁,逃了出来。她的母亲是一个严肃冷漠的人,她给了张爱玲两条路:嫁人或者读书。

最开始,谁不是过得像狗一样。

张爱玲选择了后者。在这期间,张爱玲泛读各种文化经典。才11岁,就开始发表小说。在她读大学期间,她自己记录到,整整三年她都在努力充实自己。几乎把所有的社交都推了下去。在18岁那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伦敦大学,成为现在的民国第一才女。

当年只上过小学的沈从文脱下军装,来到北京,发誓要在文坛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条路开始,他一没文化,二没经济,就在北京大学旁听,开始自己摸索小说,大量写稿,再大量筛选。

最开始,谁不是过得像狗一样。

周杰伦被经纪人李宗宪发掘的时候,李宗宪给他出了一个难题:只要周杰伦10天写出50首歌,他就答应从中挑出10首帮他出唱片。周杰伦答应了,这五十天里,他把自己关进工作室,写歌写到流鼻血也不放弃......

最开始,谁不是过得像狗一样。

但是,到了后期,这种狂热还有几个人有?

当初一起创建的乐团,因为大家忙了起来,也都荒废了,当初一起约定刷完图书馆,因为朋友的离开,自己也就没了心思。

“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这句话送给正在坚持的各位,也送给我自己。

——————————————————————————————————————————————————

在刚进入某一个领域的时候,我们确实会不知所措。刚走上运动员之路的青年,会因为训练过重而无法下路。刚踏入社会的人们会因为突然被暴露在交错复杂的社会而手足无措。

在你刚踏进的这个领域,它有着属于自己的运行系统,有着属于自己这个领域的成功人士,你的任务不仅仅是将这个领域的法则铭记于心,还要在这新的领域开拓新的疆土。这就是人们最开始手足无措的原因。

最开始,谁不是过得像狗一样。

可是手足无措抵挡不住热烈的追逐,新人最大的武器,就是热枕。

想要说出成功人士前期感人的付出,那真的是数不胜数,但是,将他们拿出来的目的,就是想告诉你,你现在默默无闻的付出怎么了?苦累怎么了?谁当初不是累的跟个狗一样?

最开始,谁不是过得像狗一样。

在最近网络上,流行着一个名词,叫做“舔狗”。这是一个贬义词,顾名思义,就是过分殷勤。刚开始的我们或许不仅在爱情上,在为人处世上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我们采用“讨好”的姿态去迎合前辈,卑躬屈膝的模样让自己都看不下去。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不管对自己如何评价,别失去了那个最真实的你。

——————————————————————————————————————————————————

在刚接触一样领域的时候,人,就分为了两种人。

一种是掐媚奉承,不断讨好上层的人。他们为了目的,甚至有些时候不择手段。这让其他正直踏实的人处于下风,甚至蒙受委屈。

在这个时候,真的是让人恨恨地骂上一句:“哈巴狗”,整天摇着尾巴讨好。

另一种是踏实勤勉,战战兢兢。

最开始,谁不是过得像狗一样。

两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一种是有能力,肯学习,但交流上有障碍。另一种是没有多少的能力,但是精于拍马屁,喜爱阿谀奉承。(又有能力,沟通能力又强的少数人不在此话题)

曾今亲自访问过一个公司的老板,那个公司的老板表示,这种人他们很受用。

受用?这就意味着他们有着更多的特权,享受着更高的待遇,甚至有着更高的工资。他们可以在同种等级里作威作福,这种人就是前者,他们和后者的人同时进一个领域,但是他们似乎更受欢迎。

但是,通过多想的访问,发现一个规律,在一个领域等级越是高的人,对于这种人越不感冒。

最开始,谁不是过得像狗一样。

一个老板提出用的人具备4个R原则:

Reachable 有事的时候能被找到

Response 有任务能及时响应和汇报进展

Result 交代办的事情有结果,最好是期望的结果

Resiliance 弹性好,抗压能力强

所以,对于一些迷茫中的人来说,就给予两个建议,一个是做好4R,另一个,就是要学会在自己能做到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去沟通。

一个人能记住他人说的话只有7秒,7秒过后,只要不是有意记住,这句话就会被下一句替换掉,以此来保证大脑的正常运作。所以,说话的时候大胆说,不要纠正,对于领导要谨言慎行。

大学刚入学的时候,一位学姐就给我打了一剂预防针,她说到,不要去说那些和老师关系很好的人怎么样怎么样,能够做到让老师喜欢,能够讨好老师,也是一样本事。

最开始,谁不是过得像狗一样。

“车轮式社交”在于灵活,在于让关系活起来。托尔斯泰曾经在报社,遇到一个性情古怪的同事,但是他们却经常需要交流行业难题,所以,为了方便,托尔斯泰就自己给自己制造了一次小乌龙,并请教那位同事,同事解答过后,托尔斯泰认真答谢,从此,两个人的关系好了起来。

在刚开始做事的时候,我的建议是千万不要做“哈巴狗”。刚入门的时候是理解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倘若现在就做“哈巴狗”,以后的“舔狗”生活还长着。

——————————————————————————————————————————————————

记得在初中的时后,我在看一本名叫《像狗一样奔跑》的励志书,我的班主任当场把书丢进垃圾桶,说是一本毒鸡汤,事实上这是作者里则林一步很秀优秀的短篇随笔小说。不管书写得怎么样,它的名字《像狗一样奔跑》就很有道理。有多少人能够这样奋不顾身向前奔去?像理想奔去?

最开始,谁不是过得像狗一样。

我们目前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从走到跑,也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当初躺在被窝里说下一次一定要怎么样怎么样努力的几个同学,他们的计划很完善,理想很美好,美中不足的就是还没有开始。

鲁迅曾经说过:“即使是不成熟的尝试,也胜过胎死腹中的策略。”我们的高中时每天早上,六点,校长就在楼下催促着刚进校门的同学:“走起来,跑起来,得一分,胜一分!”

只有跑起来的时候,身旁的环境才会迅速改变,等你跑到目的地,身边就是你想要的景色。

最开始,谁不是过得像狗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