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Q3季報業績大增背後存隱憂 手機出貨量下降

11月27日,小米發佈了Q3季報,作為國內為數不多上市的智能手機公司,小米的這份財報顯得有些後勁不足。

財報顯示:19Q3營業收入53.7億,同比增長僅6%,而Q2該增長數據為15%。淨利潤為25.19億元,同比僅增長2%,持續性淨利潤24.89億元,同比增長僅3%;Q3利潤增長幅度雖然比Q2稍有提升,但仍遠遠不及Q1之前的增長情況(均大於100%)。

在這兩個季度,“圈用戶”的手機銷量下滑、“變現”的互聯網服務毛利率下降,收入和利潤增長幅度也不如以往。顧客為什麼不願意買單了?以上毛利貢獻結構的改變對小米來說又意味著什麼?本文將通過以下兩個方面對上述觀點進行分析:

▪ 營收端:手機銷量與市佔率雙重下滑

▪ 成本端:試圖縮減的成本與尚無優勢的費用

小米一直是以硬件為流量入口,依靠互聯網服務賺得大部分毛利的互聯網思維企業,這在其19Q1以前的財報中表現得十分明顯:互聯網服務貢獻的毛利佔比最大,其次LOT與生活消費產品和智能手機。換句話說,19Q1之前,小米很大程度上是不指望手機業務賺錢的,而手機起到的作用更多是吸引流量,為之後的廣告、遊戲等變現手段打開窗口。

然而,從19Q2開始,手機的毛利貢獻比例迅速攀升。19Q2為36%,Q3為35%,與此同時,互聯網服務的毛利貢獻比例從19Q1的55%下降至41%,是7個季度以來的新低。

小米Q3季報業績大增背後存隱憂 手機出貨量下降

此類毛利結構的轉變乍一看似乎是好事:充分穩定互聯網變現的大後方之後,智能手機業務終於可以吐氣揚眉,為公司賺到更多的錢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結構的變化並不是因為手機銷量在上升,而是因為小米拉大了每臺手機的價格成本差價。

營收端:手機銷量與市佔率雙重下滑

19Q2,小米智能手機收入為323億元,從絕對值來看十分可觀,然而該收入增速卻同比下滑8%;與之相似,廣告收入同比下滑9%;即便LOT及遊戲等其他業務增長勢頭喜人,但總體收入增速已從2018Q2的68%一路降至6%。

小米Q3季報業績大增背後存隱憂 手機出貨量下降

由於智能手機收入佔總營收比達60%以上,所以我們認為此次收入增長的放緩與手機業務有著更大的相關關係。根據IDC數據,小米手機的全球業績看似還不錯,佔全球市場的9.1%,在三星、蘋果和華為之後位列第四,但其實更多依靠海外市場的紅米(尤其在印度)收割紅利。Q3財報中,小米手機在全球其他地區的收入佔比已達到48.7%,接近半數。

小米Q3季報業績大增背後存隱憂 手機出貨量下降

然而19Q3數據顯示,小米在全球市場出貨量增速下滑最多,為3.3%,此時國內其他品牌都呈現不同幅度的增長。而這種下滑在國內市場更為明顯:19Q3,小米出貨量同比縮減30.5%,在同行中下滑最多。國內市場份額同樣排在第四,處於華為、vivo、OPPO之後。

小米Q3季報業績大增背後存隱憂 手機出貨量下降

此類手機業務的衰退也很明顯的表現在其業務數據中:19Q3MIUI月活為2916萬人次,增長已從去年同期的43.4%逐漸放緩為34.7%。

但如前所述,即便手機銷量與收入雙雙放緩,該業務的毛利率卻上升至9%,是八個季度以來的最高水平,為企業貢獻了將近29億元的毛利,同比增幅36%。那麼既然企業沒有多賣出更多產品,為何能在實現高額毛利?

其實是因為摺合每臺手機的平均價格和成本差值被拉到了90元,處於最高差額水平。19Q3,小米手機平均每臺的售價漲至1005元,雖不是最高價格,但成本卻縮減至915元,小米在每臺手機的毛利達到90元的新高。

小米Q3季報業績大增背後存隱憂 手機出貨量下降

舉個簡單的例子,街角奶茶店昨天和今天的營業額都是1000元。昨天一杯奶茶10元,成本8元,奶茶店不計入其他費用毛利潤為200元;今天奶茶售價12元,成本7元,毛利潤約為417元。

如此一來,小米未將售價調至最高,也並未將成本減至最低,但上下游均稍作調整,就騰挪出了最大的毛利空間。

所以,我們認為目前情況下小米利潤水平的長期持續可能性很小。但如果企業能夠破釜沉舟,放開手腳大力投入核心技術、大幅度提升硬件質量、再輔以有效的宣傳力度,小米也許能打開新的局面,但這一切也是以犧牲利潤為前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