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鞋人”李躍兒:用愛守護孩子的淨土

最近刷屏的紀錄片《零零後》,是中國第一部連續十年跟蹤零零後孩子成長的系列紀錄片,片子中除了芭學園裡那些各有特點的孩子們讓我印象深刻之外,我還關注到了孩子們口中的大李老師,也是芭學園的創始人。

“製鞋人”李躍兒:用愛守護孩子的淨土

01 為什麼要創辦芭學園

在芭學園,無論是校車上,還是玻璃上,隨處可見一句標語“孩子是腳,教育是鞋”這是芭學園的口號,李躍兒就是造了這雙鞋的人。

為了造出這雙合適的鞋子,李躍兒用了近30年的時間,一路犯錯、推翻、重建,終於摸索出了一條“趨向於正確”的教育之路。

李躍兒本是畫家,曾入圍“中國油畫三百家”。她在銀川先是教孩子畫畫,但是家長們發現,孩子學了畫之後,不但以前身上的一些“毛病”沒有了,而且學習熱情高漲,各科成績直線上升。於是李躍兒的名聲不脛而走。幫助“問題”孩子,就成為她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她教的很多孩子都考上了大學,但她卻一天比一天苦惱。因為她的兒子被老師打過罵過,再派同學送回家來,李躍兒所做的,是衝他大吼大叫,把他“折磨一通”。

兒子的狀況也越來越差,她開始懷疑起自己來了。

這時,一個因極端的家庭教育所導致的案件深深地觸動了李躍兒和她的先生。一個9歲的小女孩到她那裡學畫,有天發現她的座位下面有一攤水,原來孩子尿褲子了。讓人吃驚的是,她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很認真地在畫畫。她不求助,不說,不動,連痛苦的表情都沒有,這時她才發現學生們並不快樂。

同時他們又開始接觸蒙特梭利教育,她對孩子的認識和態度發生了極大的改變。於是,13歲的兒子休學一年進行調整,李躍兒在教育上的提升也開始了。

她仔細研讀了蒙特梭利、華德福、瑞吉歐等人的著作,並和先生徐曉平一起,在兼顧中國國情、融合西方教育和哲學的前提下,慢慢總結出了一整套集教育理論、兒童心理研究、課程設置、課堂操作為一體的操作性很強的教育體系。家長認可她的教學理念,有人建議把孩子送到她這裡。

2003年,在銀川,李躍兒買了20張床,辦起了一個全天的兒童之家,可是兒童之家根本無法生存,辦一年賠一年。她當然可以放棄兒童之家,做回她的“瀟灑的、瘋狂的”畫家,靠賣畫來過上安逸的生活。但她和孩子們在一起,已經體會到了巨大的幸福,這種幸福讓她無法捨棄。

“製鞋人”李躍兒:用愛守護孩子的淨土


而且,教育之路上的探索,有很多問題讓她感到疑惑。於是,她就想,在北京這個文化中心找一個圈子來幫助我。

2004年,李躍兒隻身來到北京,辦起了她的兒童之家,也就是現在的芭學園。

02 芭學園是一所怎樣的學校

在為廣大的孩子找到這雙“鞋”之前,李躍兒首先發現了自己教育方法的問題。

對於自己的兒子,李躍兒笑談“現在想起來,我用了很多惡劣的教育方法來對待他,甚至聯合老師來管他……我只能想起來我對他不好的地方,想不起來自己對他好過。”

李躍兒的兒子現在在英國讀書,是個各方面發育不錯的孩子。但聊起對孩子的教育,李躍兒心裡依然留著淡淡的遺憾。“但我不能總是審判自己,這樣我會更加內疚,我只能從這種想法中自己解救出來,讓自己去做更多的事情,讓更多的孩子找到適合他們的教育方式”。這就是李躍兒在自己的繪畫事業的輝煌時期轉而投身教育事業的誘因。

教育的本質是協助人類的生活。教育像是鞋子,幫助孩子更好地走人生的道路。教育者,無論教師還是父母,就像是給孩子造鞋的人。

造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腳的大小、形狀、腳的需要及感受的前提下,才能夠製造出合腳的鞋子;同樣,教育者只有在研究了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長機制的前提下才能夠設計出適合於孩子的教育方法。

教育要適合於孩子,不是適合於普遍意義上的孩子群體,而是具體到每一個孩子的個體。

李躍兒遵循這一理念,使用建構主義教育,尊重兒童自然的發展規律,尊重每個兒童的獨特性;相信兒童天生有自我發展的能力;同時,在兒童的先天發展機制下,給予孩子恰當的幫助,協助兒童獲得良好的發展。

現在,人們稱它為“李躍兒教育”,稱讚它是國內幼兒教育及兒童藝術教育的知名品牌。

芭學園的教學法,是運用了皮亞傑的發生學原理:S——AT——R

S:意味著教育者設計的環境、人文、課程等作為刺激提供給孩子

A:代表著每個孩子

T:代表著每個孩子帶來的家庭影響和個人氣質

R:代表著孩子在接受到刺激後所產生的結果

這個公式說明了芭學園的教育方法:

第一階段,是教育者精心準備的;

第二階段,屬於孩子,孩子在自由和關懷的基礎上,對第一階段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學習;

第三階段,在孩子和教育者的通力合作下,獲得的結果。

回到《零零後》中的芭學園,男孩池亦洋,從小“霸氣側漏”,在幼兒園就是孩子王。影片的第一個鏡頭,就是他拿著搶來的長棍,身披紅色披風,儼然一個“哪吒”降臨。他大鬧幼兒園,欺負小朋友是家常便飯。

“製鞋人”李躍兒:用愛守護孩子的淨土

李躍兒在一篇文章中寫道:

隨著電影的深入,我們跟著經歷池亦洋小學時期的困難,他像一頭小獅子墜入了深坑,在困難中掙扎,在課堂中無助、惆悵。他的每一個憂愁無助的動作,我看著心疼的同時也有一些欣慰。我的心沒有感到要流淚,但是眼淚卻一直止不住。

我這樣說,可能有些朋友不理解,為什麼孩子的困境會令一個教育者感到欣慰?這是因為我看到,在經歷困難和痛苦的過程中,池亦洋內心知道自己遇到了困境,他能夠以肢體動作表達自己的無助和憂愁,他會以大哭來發洩和訴說自己的壓力。

當家長集體抗議要求開除池亦洋時,園長李躍兒拒絕了,她認為,池亦洋給孩子們樹立了一個男性的榜樣。其實,“小霸王”的心中有一個“英雄夢”。很快,他的“英雄夢”得到了一次機會,當小夥伴們起了爭執,他竟學著老師的模樣,成為那個居中調節矛盾的人。

中學來了,突然遭遇的橄欖球帶給池亦洋人生新方向,他恢復自信,賽場上努力拼搏,生活中卻連連受挫:早戀被批,申請美國學校遭拒。但是這並不妨礙他的積極向上的鬥志,終於在2016年暑假,池亦洋入選國家隊,代表中國出征世界橄欖球青年錦標賽。

從芭學園畢業的孩子們,他們內心無比堅定。

03 孩子們口中的大李

一個老師可以跟孩子們打成一片,讓孩子直呼其名,這是很多老師做不到的。

微博上關於#我心目中的好老師#的話題,有網友是這樣評論的:

一個好老師不能完全用升學率和分數來定義,一個好老師是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變得更好,讓他們有機會改變自己的人生!

作為一個對教師工作高度嚮往的學生來說,好老師確實能影響一個學生很長時間,想要做一個好老師不僅需要會很多知識更需要有一顆極強的包容心和一雙會“發光的眼睛”。

我想大李也是這樣的老師吧。

能夠看到像柔柔、池亦洋這樣沒有按照約定俗成的優秀標準而生的,在這個世界上佔絕大多數的不完美的孩子,在理解與愛、幫助與信任的支持之下,可以獲得良好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