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假如我生活拮据,该不该啃老?

《奇葩说》这一期的辩题很有意思,也是当下社会的一种缩影“毕业后生活过的很拮据父母愿意让我啃老,该啃吗?”

我们脑海中第一印象是什么?啃老,是一种消极的现象是贬义词,那我们会本能地排斥啃老这个词,但是行动上却不一定能做到不啃老。

任何事都会有两面性,也需要分情况讨论。奇葩说的机制是分正反两方,他们有各自的立场,所以哪怕对方有道理也不能赞同,但我们不需要,我们就是生活的主角,我们经历的才是现实。

《奇葩说》假如我生活拮据,该不该啃老?


01


其实,我就是啃老的那个人,毕业半年以来,由于我的实习工资很低,确实负担不起生活费用,我向父亲借了3000元,是借,他们说不用还,但我会坚持给。你向平台借钱还得还利息呢,但是向父母借钱你会给利息吗,这也是一种啃老。

除此之外,啃老不单指金钱,人脉资源时间资源也算是啃老,而这些资源中,金钱恰恰是最不值钱的资源。

《奇葩说》假如我生活拮据,该不该啃老?

大家都知道,不是很好的学校刚毕业找工作比较难,于是我还啃了长辈的人脉资源,我的工作也是他们帮了忙,所以,我是受益者,我也很庆幸我能受益,并且这没有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负担。


02



回归辩题“毕业后生活过的很拮据父母愿意让我啃老,该啃吗?”这个毕业后是什么概念,毕业了几个月还在实习期算毕业后,毕业了两三年也算毕业后。

如果刚毕业,生活拮据,可能是因为实习期的工资确实只能够温饱,但是还有其他生活支出,比如房租人情水电费等,这时候父母对你的援手是对你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你渡过这段时期。

但是如果毕业很久还是很拮据,要么花钱大手大脚,收支相互抵消,没有余钱,甚至为了精致而穷,成为月光族、月欠族,这样还好意思啃老吗?


03


其次,大部分的父母都是正常收入,毕竟富翁是少数。也许我们在生活拮据的时候,他们比我们过得还要辛酸,我们的压力来自于自己的生活,他们的肩上或许还要负担他们的父母,也就是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父母有钱,那没问题,你这不叫啃老,是家庭内部资金的合理流动,如果父母只是正常收入水平,那很显然,我们再去啃老,是我们太过没心没肺,毕竟只是拮据,还不至于饿死的地步。


《奇葩说》假如我生活拮据,该不该啃老?

再言之,你现在啃父母的老,不也是他们对你的一种投资吗,除非他们老了以后,你不会去尽忠尽孝,那当我没说。

你是一支潜力股,你现在接受了父母的帮助,以后你可以加倍还给他们,这不仅是利息,更因为这是血脉相连,源于血肉的亲情,年轻时他们驰援与你,年迈时,你反哺回去,这何尝不是社会的一种运行秩序呢。


04


啃老,是指已成年、具有社会生存能力的年轻人,还依靠父母或亲戚养活自己,在不“断奶”的状态下生存。


而抛开啃老本身,回归这道辩题的定义,如果毕业后你生活得很拮据,父母愿意让你啃,这个“啃”的程度如何,是只接受一些保障自己生活即可的资源?还是会索取让自己生活得更滋润光鲜、更多的物质?


个人认为,当你真的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可以暂时回归一下父母的怀抱,那是你在面对风浪时的港湾。



《奇葩说》假如我生活拮据,该不该啃老?


我们身处华夏大地,一直以来接受的是东方伦理秩序,合理利用家庭上一辈积累的财富和资源会走得更快,父母为你造好了轮子,你就可以去造车身,没有必要祖祖辈辈都重复造轮子这个过程。


站在资源利用最大化的角度,傻子都知道家里有条件支撑,自己可以活的不那么苦逼,并且可以换一个姿态来面对生活,更好地照顾好身边的人,我想这应该是很合理且正确的选择。


这个时代,社会财富的蛋糕做大了,分完了,阶级固化了,80后90后进入职场,发现等待自己的不是梦想的未来,而是无休止的996,和日益残酷的社会竞争。


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没必要硬着头皮去学习西方的独立,社会环境不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也需要合理变通,因地制宜。


《奇葩说》假如我生活拮据,该不该啃老?


只要你心中有远方,路途中累了停下来休息一会,再正常不过。但是,如果心中没有梦想,遇到挫折就想啃老,并且不顾家庭环境,不顾自身所处的环境,一味地啃老,这类人是社会发展遗留下的失败品,只会被时间淘汰。


这个世界有很多废话,但很少有人愿意说给你听,我是青衫,一个愿意说废话给你听的人,希望能给我点个关注,未来的日子里带你看更多有态度的内容。


Peac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