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敦煌寫經書法有什麼看法?

冠球影社


看了前面幾個回答,要麼說敦煌書法是民間書法,要麼說其藝術性不高,我覺得這些觀點並不中肯,屬於以管窺豹的想當然耳。

實際上,敦煌書法的地位已經越來越凸顯了,它讓人沒有辦法忽視。

1.敦煌書法的豐富性

敦煌書法上可追溯至漢代,下及北宋,上下千年,其書法存量之豐富,世所罕匹。漢代簡牘有上萬件,而唐宋寫經等有四萬餘件,簡單的以民間書法概括敦煌,那就太沒有常識了。

敦煌由漢至唐,都有著極其重要而特殊的地理位置優勢,也並不是一直都像現在那樣乾旱荒蕪。敦煌自古就是通往西域最重要的一站,而西域又和佛經有著高度關聯。其人口之盛,一度成為西北的中心城市之一,軍事和文化上都有重要的地位。漢末的大書法家張芝、索靖都出於此地,可以說有著良好的書法傳統。而能夠保存下來那麼多漢簡、寫經文字乃至壁畫等等,完全是氣候變化帶來的結果,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所以其書法存量的豐富性是無法忽視的,對研究書法變革的進程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敦煌簡牘書法

2.民間書法一說純屬以偏概全

首先,只要對古代歷史稍有認識的人,都不會犯這樣的錯誤。以農業文明為基礎的古代,能夠讀書的人有多少?能夠識字的人有多少?有文化修養的人可能連十分之一都不到,而大部分讀書人都是官宦之後,是家族的傳承,有經濟地位作為基礎。何況隋唐以前並無科舉,是以推舉制度來選才的,那麼讀書可是說是一件頗為奢侈的事,怎麼能將敦煌書法簡單的看做民間書法呢。

事實上,因為其工程體量之大,使得寫經成員的構成比較複雜,所以表現出來的水平也參差不齊,這才是其為人輕視的原因。由於佛教由魏晉以來的逐漸深入人心,佛教信仰遍佈士族和百姓各個階層,但其實是以士族為主導的。比如北魏的龍門石窟,所存碑刻主要都是北魏皇室成員的造像記,百姓跟風影從。敦煌也是如此,寫經是一項皇家才能支撐得起的浩大工程,所甄選的人才也有其標準,怎麼可以簡單地以一句民間書法概括它呢。

何況敦煌還有歐陽詢、柳公權、唐太宗的碑刻拓本保存,這些寫經人員有許多就是專職的書法家,若說經生文化水平都很低,那就是罔顧事實了。連武則天都親自抄經的年代,士大夫寫經以修身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只是因為寫經多不存作者姓名,所以有人將它們看做一般人所寫,這也是一個原因。

其實敦煌寫經書法恰恰證明了,其中的大量精品必然出於擁有較高文化的精英階層,而非民間。所以說敦煌為民間書法純粹是以偏概全。

3.寫經的藝術造詣

再來說說寫經的藝術造詣。由於唐代楷書的真正成熟,使得寫經的大量存本都屬於小楷的範疇,但是仍然有許多其他書體,比如章草,草書,隸書等等,並且藝術造詣都很高。

比如章草書體的《妙法蓮華經》殘卷和《因明入正理論》等,其藝術水平就非常高,幾乎不讓漢末章草盛行時期的書法。其用筆特徵和索靖的《出師頌》極相似,遒媚恣肆,是章草書難得的墨跡存本。

再說小楷,《大般涅槃經》《轉輪聖王經》《度仙人經》等等藝術水平都極高,與鍾紹京的《靈飛經》不相上下,更重要的是它們全都是墨跡流傳,和北魏的碑刻造像墓誌形成了一種對比,讓人們不必透過刀鋒去看筆鋒,而是直觀的表現書法之美。用筆精美,結體合理,一筆一劃都畢恭畢敬,又不失天真爛漫,怎麼能說它藝術水平不高呢。

我們不能因為一種書體臻於成熟就貶低其藝術性,畢竟所有藝術都有其成熟時期。如果這樣看待問題,那麼只好說只有小孩子的是藝術,大人沒有藝術,這實在是偏頗了。何況敦煌也有天真爛漫的一類書法存在呢。

所以如果你看到過大量的敦煌寫經,只有敬佩的份,哪裡還顧得上去鄙薄它呢。我們從中可以汲取的靈感和技術都非常豐富,現代人無論是心境上的差距,還是技術上的差距,其實都不小,哪裡還能腆著臉詆譭古人的成就呢。

要說審美會發展變化,這當然是事實。但就事論事,不能單純的以現代藝術的審美去批判千年前的古人,這是一種妄斷。

4.古為今用要有選擇性

清朝時期,由於樸學的興起,使碑刻書法重新發揮其光芒,一代又一代的人前赴後繼,把書法推向了又一個高峰,無論是篆隸,還是魏碑,都出現了新的高峰。這就是古為今用的典型。

而書法藝術一旦在某個方向臻於成熟,就會有求變的需要,這是生命本身的一種追求,永無止境。那麼近代敦煌的突然出現,並且以如此龐大廣博的姿態,讓世界都為之一震。這其實給了我們再次吸收其精華,創造新風潮的機會。無論是漢簡,還是小楷,或者章草,都給人許多的啟示和靈感,我們應該批判性地加以吸收,壯大自我,而非一味地輕視貶低。不要讓這些文字被散落世界各地之後,把藝術和文化也丟掉了。而是應該拿起古人的遺產,開闢新的天地,避免悲劇再重演。

敦煌莫高窟

這裡是魚生文化雜談,喜歡就點個關注吧。感謝您的閱讀!


魚生文化雜談


我只記得,頭條和百度好象都曾有唐代前後,敦煌的魏碑經書圖片,墨跡較談,用筆清晰可見。絕對藐視一切。我都收藏轉發了。奇怪的是,近期想看卻找不到了。我想說的是,高手在民間。我初學柳顏王羲之,早已不寫。若有平臺,讓書法家臨場發揮,命題作文。才會讓“南郭先生”現形。我從未臨寫“毆體”,也可臨場臨寫,不會讓人。



竹葉篆


敦煌寫經書法是中華書法藝術的瑰寶,具有濃厚的書法藝術特色,以至於為人稱為“寫經體”。在師承淵源上,寫經體以流行的書法範本作為自己的標準。敦煌寫經絕大部分用筆抄寫,為古代民間書法之大成(這裡大家注意一下,是民間書法之大成,非名家)。抄寫者大多是被人僱傭的百姓。因為他們常年抄寫,多次多字的重複抄寫,熟能生巧,久書成藝,並且基本功雄厚。有的雄強勇猛、大刀闊斧;有的書寫嫻熟娟秀,溫文爾雅。表現自然質樸,機動靈活。其功力法度,審美情趣,都令人仰望讚歎。是楷書中達到自然書寫的經典作品。

寫經的藝術作品價值很高,部分寫經書法體現了唐代書法較高水平,初唐人寫《妙法蓮華經》卷一《序品》後半、《方便品》前半被書法界權威人士稱為“筆法骨肉得中,意態飛動,足以抗顏、歐、褚等名家,實推上品。”而諸如此類的寫經上乘之作,實在不少。 唐代書法界因為推重名家,對寫經書法基本視而不見(因為是普通平民所書)。宋徽宗時,御府收藏了唐經生手寫卷,已表明宋朝時對其書法水平的認可,從此以後,寫經漸漸的走進人們的視野。唐寫經大多是字字珠璣、篇篇玉璋的精心構思之作。

以無名氏書《大乘入楞伽經》為例,行與行之間,都有清晰的烏絲欄(這也是寫經的共同形制),抄經在烏絲欄之內,整體上乾淨利落,而字的布篇也多在“方塊”之內,這都是寫經書法的重要表現。細觀每一個字,都在方塊中變化,特別是突出橫劃、捺劃等主筆(這些筆畫是寫經體的特色筆畫,大家在練習的時候可以注重這些特色和變化,要以臨摹筆意為主,筆畫後進行研究),在字形中間部位的橫劃,多破鋒直入,如尖刀,收筆時稍事停頓,即作回鋒,迅疾、暢快。當然,這樣單刀直入的筆法也是抄經速度上的要求所致。練習其他小楷,比如趙孟的小楷,也是要融入寫經體的書寫速度的。 從敦煌寫經書法藝術中,我們體會到佛教通過寫經積累功德的目的,更是深刻體會到佛教對於書法藝術的肯定與發展,寫經體的摧殘發展離不開民間書法高人的功績。


白山黑水北漂人


我是從上世紀80年代就研究敦煌學中的書法了,著有《絲綢之路與中國書法藝術一一西域書法史綱》,可以說是第一本關於敦煌書法的專著。敦煌寫經書法與其他古代寫經書法如《靈飛經》《轉輪王經》等寫經書法一樣,具有三個特點,一是小楷,二是實用書寫,三是年代較早。尤其是一些早期寫經如三國和晉時的寫經,同時有文獻與書體的參考價值。

需要指出的是這些寫經書法的作者是抄經為生的寫手,而非書法家。因此寫經體大部分書藝水平不高,程式化的寫法較多。對這類寫經書法要分析和選擇,挑選書寫古拙而有變化,書藝較好的寫經來欣賞和學習。




王乃棟說書畫


按法定的文字書寫,為了讓所有眾生都能認識。


薛河明書法


那是相當的好,他們抄經運筆已臻化境。就如同樂隊的小提琴手一樣嫻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