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葉赫那拉氏是怎樣奪權的?

現在許多關於清朝的電視劇如《如懿傳》《延禧攻略》等是根據歷史改編,講述的是清朝較為鼎盛的兩個時期,但是卻極少關於道光年以後的電視劇,這是因為清朝末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屈辱的一個時期。而最著名的便是慈禧太后稱霸朝堂,直接導致了清朝的毀滅,那麼,在歷史上,葉赫那拉氏是怎樣奪權的呢?

在歷史上,葉赫那拉氏是怎樣奪權的?

(圖片源於網絡)

葉赫那拉氏因生載淳而被封為懿貴妃,載淳繼位後被尊為慈禧太后,年輕時候的慈禧就擁有著很強的權勢慾望,很想個人把持朝政大權,稱治朝堂。咸豐皇帝在位時,慈禧曾幫咸豐帝批閱奏摺,給她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機會。在清朝,太后可以垂詢國事,這就是所謂的“垂簾聽政"。慈禧利用此規矩,在先帝駕崩後就向東宮慈安太后提出應廢除"顧命體制,而改為垂簾聽政之制。

咸豐皇帝在位的10年,首先是洪秀全成立的太平軍起義,然後一支起義農民隊伍大亂淮泗。各國對中國野心勃勃,伺機而動,英、法等國乘機要挾,沙俄更是一下子就割去了東北地區一百多萬平方千米的土地,就連滿洲帝國的發祥地也不放過,可謂是內憂外患接連不斷。

在歷史上,葉赫那拉氏是怎樣奪權的?

(圖片源於網絡)

在這樣的危難情況下,咸豐帝身染重病,一病不起。1861年7月,咸豐帝多次昏厥,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便開始考慮託孤的事情。他知道慈禧想把控朝堂,為了防止出現女後專權的局面,他把輔助朝政的重責交給尚書肅順、怡親王載垣和協辦大學士等八位大臣。

可是誰也沒想到,由於咸豐留下了“徇賞”、“同道堂”兩顆印章,讓慈禧有機可乘,展開了對朝堂的稱霸。原來,“御賞”是咸豐帝賜給皇后的私章,“同道堂”是咸豐帝賜給獨子載淳的私章,這兩枚私章是皇權的象徵,咸豐帝的意思已十分明確,那就是說,用這兩顆印章來制約八大臣。

1861年11月2日,慈禧發動政變,以幼帝的名義發佈上諭,解除載垣、端華、肅順等大臣的職務,並處以死刑。同時宣佈兩位太后垂簾聽政,命奕訪為議政王,入軍機處,改年號為“同治”。雖然垂簾聽政的是兩個皇太后,但實際上實權只掌握在慈禧一人之手。這一次政變因為發生在辛酉年,因此被稱為“辛酉政變”。

在歷史上,葉赫那拉氏是怎樣奪權的?

(圖片源於網絡)

此次政變之後,慈禧便掌握了清王朝的所有政權。她依靠曾國藩、李鴻章等組織的漢族地主武裝,勾結外國侵略勢力,先後鎮壓了太平天國,回民起義,使清王朝的統治得到暫時穩定。中日戰爭中,她一味求和導致了甲午戰爭的失敗,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1895年,康有為率梁啟超等人“公車上書”,於是在1898年,光緒帝為了振興國家而決定發動變法,慈禧發動政變,扼殺新政,囚禁光緒帝於瀛臺,開始復出訓政。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挾光緒帝出逃西安,並在第二年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駕崩。

而後慈禧立年僅3歲的溥儀為帝,年號“宣統”,次日病死,結束了對清朝長達四十七年的統治。

在歷史上,葉赫那拉氏是怎樣奪權的?

(圖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