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東這個小區,曾經堪比“大雜院”,如今成了五星社區

天津河東這個小區,曾經堪比“大雜院”,如今成了五星社區


津雲新聞記者 王愛瀅


天津從2018年開始全面推行社區評星定級。河東區二號橋街道陶然庭苑社區,就是2019年度全市161個五星級社區中的一個。疫情期間,這個社區的居民可以不出大門買到便宜蔬菜,有志願者來給大家理髮,清明節設置哀思牆讓大家追憶親人。


然而,在三年前,陶然庭苑還是另外一番景象,不但社區服務談不上星級水平,連社區環境都如大雜院一般,遍地私搭亂建,綠地荒蕪黃土裸露,物業管理混亂,居民怨聲載道。這大雜院如何變身五星社區的呢,還要從社區一位普通又特殊的居民說起。


社區“大管家”,高三考生媽,她只能顧一頭


每天早上五點半,張麗就起床了。她給上高三的兒子準備好早餐,等值守夜班的丈夫回家來送兒子去上學。這幾乎是張麗一天中能為兒子做的唯一一件事了。因為她不僅是一位母親,還是1806戶居民的社區“大管家”——陶然庭院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


天津河東這個小區,曾經堪比“大雜院”,如今成了五星社區


八點鐘,張麗來到社區的北門,她和居委會副主任孫媛一起,在門口監督居民測溫、刷卡進門。最近,因為二號橋街道出現了哈爾濱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疑似密切基礎者,張麗很注意外地來津人員的排查登記,看見眼生的、提著行李的人,她會多問一句。


疫情期間,張麗和所有社工、社區黨員、志願者一起,為陶然庭苑築起了一道防護牆。疫情初期,為了讓居民減少外出,張麗聯繫了轄區菜市場,引入了流動菜攤,每天供應新鮮的蔬果肉蛋,品種齊全,價格公道,受到了居民的好評。出了正月,他們找來了理髮師,在黨群服務中心為居民免費理髮,活動持續了一個多禮拜。清明節,在社區走廊上設置哀思牆,準備了菊花、卡片,讓居民有場所追憶親人。諸如此類的細心安排,都是在繁重的防疫工作外,社工們想出來的“附加項”,他們要付出更多的時間來組織活動、維持秩序,就為了儘量滿足居民生活的需求,減少疫情的影響。


社工們辛勞的身影,居民看在眼裡,也來幫上一把。疫情期間,陶然庭苑有89位志願者參與了社區防疫工作,其中大部分是退休黨員,從卡口執勤、巡邏、維持秩序各個崗位,都能看到一些銀髮志願者。翟秀萍就是其中一員,“看著他們這麼忙,我看我在這盯著吧。”翟姨在今冬最冷的日子裡,每天在露天菜攤監督大家保持排隊距離,“社工分了早晚兩個班,但忙起來沒有下班的點兒。尤其張麗,不是她的班也隨時到,來了就走不了。她兒子高考,她也顧不上,孩子經常吃外賣。”


從自己當老闆,到轉身當社工,她“背離”了初衷


張麗做社工的年頭並不長,2012年她才通過統一考試,錄取社區工作者。此前她自己經營一家體育用品店,說起轉行的初衷,她的念頭很簡單。


“就是為了離家近,照顧孩子。”張麗坦承,自己創業也有壓力,覺得社區工作比較簡單,為了有更多時間陪孩子,就報考了。然而當她真的走上社工崗位後,才發現這份工作沒有那麼清閒,有時候還要“受氣”。


天津河東這個小區,曾經堪比“大雜院”,如今成了五星社區


張麗那時在福天里社區當社工,她入戶去收衛生費,剛敲門說自己是居委會的,就被居民一頓罵。她一肚子委屈,但是忍住了。老社工給她講了居民不交衛生費的癥結在哪,帶著她一遍一遍走訪居民。她也漸漸摸索出社工的門道,發現和她之前銷售體育用品也有共通之處。


“那個是把商品賣出去,這個是把自己推銷出去,讓居民信任你,他以後有事覺得找到你,你能幫忙。”張麗就不停地上門去“推銷”自己,居民對社區管理有什麼意見,自己有什麼難題,她就記下來,回去就解決。一遍兩遍三遍,得到了居民的信任。


張麗在社工崗位上快速成長,肩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她留給兒子的時間卻越來越少。“既然已經幹這個了,就把這項工作幹好,然後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好,把不足改正好。”


接手“大雜院”,遭遇下馬威


2017年11月,張麗被調來陶然庭苑社區當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自己就住在這兒,可謂熟門熟路,可張麗知道,這可是一塊“燙手山芋”。


“院牆上都是洞,從哪都能進。綠地也都荒了,圈起來養嘛的都有,養雞鴨鵝,還有養羊的。”付寶軍是陶然庭院的老居民,他說起三年前的社區,就是一個大雜院。“沒人管。都不想在這兒住了。”


那時候,陶然庭苑社區居委會成立不久,人員配置不夠,黨建工作沒有展開,對業委會和物業公司監管乏力。年輕的李子辰從2015年就到這個社區居委會任社工,她回憶起當時說:“居民和物業公司之間矛盾突出,居民也不信任居委會。居委會一天到晚也沒有幾個人進來。我們也想給居民服務好,但能力確實有限。”


社區管理落後,居民矛盾頻發,為了扭轉這一局面,2017年底,二號橋街充實了陶然庭苑社區的人員配置。張麗上任後壓力很大。“我就住這裡,如果幹不好,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張麗剛上任,就組織了社區黨員會,想借助黨員的力量,一起為社區建設出謀劃策。她本以為,這些年紀都可以當她父母的退休老黨員,會給她留一些情面,但沒想到,大家一點面子都不給。黨員們一條一條指出社區這些年積累的問題矛盾,對張麗領導的新班子不看好。一位居民當著張麗的面說:“又來了一位練嘴的。”


張麗當時很尷尬,但是她沉住氣,跟居民表態:“大家給我兩年時間,把咱們陶然庭院建成市級美麗社區,如果到時候沒有實現,那我就辭職,說明我不適合幹這份工作。”


如何證明自己不是一個練嘴的,張麗決定先從群眾工作入手。為了和居民零距離、及時溝通,陶然庭苑建了16個網格群,把居民全部納入群裡,由社工、網格員進群,隨時解答居民提出的各種問題。“居民既然不來找我們,我們主動出去找事兒。拿著群的二維碼,挨家挨戶敲門掃碼進群。”


張麗要求所有網格員和社工,手機不能關機,不能靜音,在工作時間之外,也要對居民有問必答。一次夜裡兩點鐘,一位居民在群裡“圈了”居委會副主任孫媛,問自己家裡沒電了這麼辦。孫媛的孩子還小,被吵醒後哭了起來,孫媛顧不得哄孩子,趕緊跟居民說,把電卡拔了再插一下,卡里應該有餘額,能撐到天亮。居民照做後燈亮了,孫媛這才放下手機哄孩子。第二天早上,網格群裡其他居民看到半夜兩點的這段對話,感覺社工們時刻在線為大家解決問題,居委會確實不一樣了。


從此,居民遇到跑冒滴漏、煤水電氣等公共設施問題,或者鄰里糾紛、政策諮詢等等問題,都首先想到在網格群裡詢問。社工平均每天解答問題二十多個,通過網格化管理,基本做到了問題日清,消息全覆蓋。對生活有困難的居民,居委會主動上門提供幫助。居民沈慧玲的老伴因糖尿病綜合症雙目失明,兒子是智力二級殘疾,行動也不方便。沈姨自己身體也不好,一個人要照顧兩個殘疾人,很是吃力。她向張麗提出能不能給解決一輛輪椅,然而她的情況並不符合民政救助的標準,只有肢體殘疾才能提供輪椅。張麗瞭解了沈姨的情況後,心想盡量跟街裡爭取愛心企業捐助,如果沒有,她就自己花錢買一輛。張麗找到街裡,剛好有企業捐助的輪椅。隔天下午,她和孫媛就一起,把輪椅給沈姨送去家裡了。


“我這眼淚就控制不住,我也知道我的情況不符合條件,但是人家這麼幫我。”這輛輪椅拉近了沈姨和張麗的心,感謝之餘,她還想著為社區工作做點事。沈姨一直沒有放棄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在繁重的家務中擠出時間來參加老年大學的舞蹈隊和模特隊。新居委會班子決心把社區文化生活豐富起來,張麗把想法跟沈姨一說,立即得到了支持。她發揮一技之長,建起了陶然庭苑模特隊,帶著大家排練。相繼,舞蹈隊、京劇團等都建了起來。曾經冷冷清清的黨群服務中心,充滿了歡聲笑語。


天津河東這個小區,曾經堪比“大雜院”,如今成了五星社區


跑斷腿磨破嘴,啃下硬骨頭


在點滴之中,居民們看到了新居委會班子的努力,但要獲得全體居民的信任,還要把社區最突出的問題解決,那就是私搭亂建和物業管理混亂


2017年12月,張麗接到拆除違法建設的任務。他們摸排統計出社區共有199處違建、面積達上萬平方米。然而想要說服大家配合拆除談何容易。這些業主當初投入都不少,又強調說當年開發商允許他們蓋房子,態度比較強硬。張麗他們一遍一遍地入戶,從情理法多個角度展開勸說。


於法,首先強調這是違法建設。“違法在先建設在後,先是觸犯了法律。”於情,考慮到正值冬季,大多數業主的違建和房屋主體相連,如果立即拆除會影響供暖,他們就先從拆違不影響供暖的業主入手。“為什麼拆您家沒拆其他家,因為您是獨立的,外頭那間跟您屋裡頭這間不連著。”於理,他們先從黨員家庭入手,讓他們發揮表率作用。“第一條就是黨員必拆。現在是必須得拆,大勢所趨。”


終於,第一戶黨員家庭拆除了違建,讓居民看到了拆違的力度,但有些業主還有一些顧慮。一天晚上,張麗發現自家樓下的一戶居民家中聚集了很多一樓業主,她敲門進去了。她跟屋裡的幾十位居民說,大家有什麼想法,只要是合理的,她都跟街裡反映,去爭取。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提出的要求張麗都一一記下,那天晚上,張麗和居民們聊了三個多小時,十一點多才回家。通過向街道爭取,滿足了居民的合理要求。


居民看到,拆違勢在必行,居委會也在為他們爭取一些利益,牴觸情緒逐漸消弭。加上街道其他部門的配合工作,經過三個月時間的努力,陶然庭苑的違建全部拆除,圈佔綠地堆積廢物、飼養動物的也隨之得以清理


天津河東這個小區,曾經堪比“大雜院”,如今成了五星社區


一場拉鋸戰,一場家長會,她只能選一個


私搭亂蓋、圈佔綠地長期存在,跟社區物業管理水平落後脫不了關係。陶然庭苑居民對原物業公司意見很大。比如,亂停車問題就困擾居民很久。陶然庭苑建於2007年,當時規劃的車位數量早已不能滿足業主停車需求,有些後期入住沒有車位的居民就想了歪主意。


“他看哪有綠地他就鏟,就把綠地鋪上磚就當車位了。這綠地就跟荒地是一樣的,一點綠也沒有,除了磚頭瓦塊就是磚頭瓦塊。你找物業公司,他不管。”居民王雲生是社區最早一批居民,看著小區由最初的綠意盎然到黃土裸露,很是心疼。


加上高層電梯故障、消防設施損壞、安防設備不全等問題,居民對物業公司越來越不滿,越來越多的居民欠繳物業費,惡性循環,物業管理就更差了。想換物業公司,就得通過業委會,走法定程序選聘新物業公司。2016年,陶然庭苑成立了業委會,然而這屆業委會並沒有通過二分之一以上業主同意,就引進了另一家物業公司,管理水平也沒上來,居民意見很大,“都不知道業委會成員是誰,選物業也沒見過選票。”


2018年,在新一屆居委會的主持下,依法啟動了對前業委會成員的終止程序,由社工和轄區民警逐戶簽署罷免意見,依法取消了和原物業公司簽定的服務合同。與此同時,選舉了新的業委會,張麗當選業委會主任。可是當新業委會準備挑選新物業公司的時候,又遇到了阻力。原物業公司沒有把小區基礎設施、業主相關資料移交給新業委會,這是選聘新物業公司必備的重要資料,張麗幾次三番找他們要都不給。


街道、派出所和居委會聯合,找原物業公司要材料的那一天,正趕上張麗的兒子開家長會。那次考試,孩子沒考好,老師特意打電話囑咐張麗五點半到。然而這邊,物業的大門遲遲不打開,張麗又不能抽身而去。老師來了幾次電話催,張麗一遍一遍說馬上到,眼看著就到了晚上七點。


當時,張麗站在居委會外面,看見兒子回來了,兒子問她你去家長會了嗎,張麗說這邊忙完了就去,兒子說“不用了,家長會都散了”。


張麗心裡咯噔一下,覺得對不起孩子,但是物業公司的大門還沒打開,她就走不了。她還在跟物業公司周旋,兒子獨自回到家後,哭著打來電話。


“你不給我開家長會,是嫌我這次沒考好,給你丟人了嗎?”


“不是,你誤會媽媽了,我這邊走不開。”


“你能辭職不幹了嗎?”


兒子在電話那頭哭,張麗在電話這頭哭。但是她告訴孩子,現在不是辭職不辭職的問題,這是責任的問題,“等你長大了也要面對這個問題。”


這晚,張麗終於拿到了資料,選聘新物業公司進入日程。有17家物業公司應標而來,經過一輪一輪的篩選,居民代表的實地考察,三家公司進入最後名單,經過居民投票選出新的物業公司。整個過程透明公開,居民全程監督。


2019年1月,新的物業公司入駐,重新規劃了社區的基礎設施,補種了草坪,栽種了樹木,新增了兩個兒童樂園,安裝了健身器材,日常維護、安保清潔步入正軌,陶然庭苑煥然一新。居委會並沒有當甩手掌櫃,而是時刻監督著物業公司的服務質量,遇到跑冒滴漏等各種問題,堅持到現場,和物業公司一起解決。


2019年12月,陶然庭苑終於摘得市級美麗社區的稱號。今年初,陶然庭苑又掛牌“五星社區”。張麗兌現了自己上任時的承諾。


去年底,張麗規劃今年的工作,計劃了大小52項任務要完成。現在,她又帶著社工開始一戶戶走訪,就新增車位的分配方案和房屋維修申請專項維修基金徵求居民意見。她要抓緊每一秒,把錯失的時間補回來,讓陶然庭苑的明天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