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偓與風雨飄搖的唐王朝

引言:韓偓是晚唐傑出的詩人,同時也是一位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字致光,晚年號玉山樵人。他出生於唐武宗會昌二年( 公元842 年),卒於後梁均王龍德三年(公元923年) 。韓偓經歷了唐王朝覆亡的整個過程,他的詩再現了唐王朝由衰而亡的圖景。可以說韓偓的一生是風雨飄搖的唐王朝的現實狀況的具體體現。筆者淺談,供方家探討。

韓偓才華橫溢,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興賦詩一首,送給其姨父著名詩人李商隱。李商隱稱讚其詩為“雛鳳清於老鳳聲”。韓偓於龍紀元年(公元889年)中進士,在河中鎮節度使中任幕府,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後進入朝堂任職,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和翰林學士等職。昭宗視其為肱骨,地位一度十分煊赫。後朱溫奪權之後,韓偓不畏強權,不肯依附於朱溫,天覆三年(公元903年)二月被貶離京,使昭宗周圍再無親信之人。開平元年(公元907年)朱溫廢哀帝李祝,自行稱帝,改國號為“梁”,唐王朝也正式覆亡。唐亡之後社會更加動盪,人民生活困苦,韓偓也四處顛沛流離,他的詩則更多的反映社會現實,借自己坎坷的遭遇,真切地反映國家禍亂。

韓偓與風雨飄搖的唐王朝

韓偓畫像

一、韓偓遭貶黜前,忠君愛國之情

據《資治通鑑》記載,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宦官頭子左軍中尉劉季述發動政變。囚禁昭宗,立太子李裕為帝。光化四年(公元901年)正月,韓偓協助宰相崔胤平定叛亂,誅殺劉季述,迎昭宗復位,罷黜太子,成為昭宗復位的功臣。升遷任中書舍人,深得昭宗器重。

王溥薦為翰林學士,遷中書舍人。偓嘗與胤定策誅劉季述,昭宗反正,為功臣。--《新唐書·韓偓傳》

光化四年(公元901年)宦官韓全誨和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將昭宗劫持到鳳翔。韓偓聽聞,連夜趕往鳳翔行在,見到昭宗之後,相擁一起慟哭失聲。至此,唐王朝已經苟延殘喘,危在旦夕。韓偓作詩《辛酉歲冬十一月隨駕幸岐下作》描述此時此景,並準備以身殉國,其忠貞剛烈之氣溢於言表。後來朱溫派兵前來,將李茂貞擊敗,殺了韓全誨,挾昭宗和韓偓返回長安。

曳裾談笑殿西頭,忽聽徵鐃從冕旒。鳳蓋行時移紫氣,鸞旗駐處認皇州。曉題御服頒群吏,夜發宮嬪詔列侯。雨露涵濡三百載,不知誰擬殺身酬。--韓偓作《辛酉歲冬十一月隨駕幸岐下作》

唐昭宗天覆三年 (903),唐昭宗返回長安之後,打算任用韓偓為宰相。韓偓推薦王贊、趙崇代替自己出任宰相之職,崔胤怨恨他們分享自己的權力,聯合朱溫反對韓偓。昭宗被逼無奈,貶韓偓為濮州司馬。後再貶為榮懿尉,徙鄧州司馬。昭宗與韓偓的最後一次交談是在韓偓被貶之後,昭宗拉著韓偓的手說:“我左右無人矣! ”

上返自鳳翔,欲用偓為相,偓薦崇及兵部侍郎王贊自代,上欲從之, 崔胤惡其分己權,使朱全忠入爭之,全忠見上曰:“趙崇輕薄之魁,王贊無才用,韓偓何得妄薦為相! ”上見全忠怒甚,不得已,癸未,貶偓濮州司馬。上密與偓泣別,偓曰: “是人非復前來之比,臣得遠貶及死,乃幸耳,不忍見篡弒之辱! ” --《資治通鑑》

昭宗天覆三年,韓偓被貶離京時,已經年六十二歲,已到花甲之年的他還要忍受貶謫之苦。而他自己也說,這也許是他最好的歸宿。他在二月二十二日路過硤石縣,臨近清明,自己卻遠離家鄉,遠離朝堂,不禁“臨風慟哭”。韓偓自感有負皇恩,表達了他對朝廷的眷戀和對唐王朝的忠誠。

謫宦過東畿,所抵州名濮。故里欲清明,臨風堪慟哭。溪長柳似帷,山暖花如醭。逆旅訝簪裾,野老悲陵谷。暝鳥影連翩,驚狐尾纛簌。尚得佐方州,信是皇恩沐。--韓偓《出官經硤石縣》

二、韓偓遭貶黜後,亡國之恨

韓偓與風雨飄搖的唐王朝

韓偓被貶離京之後,朝政很快便被朱溫和崔胤控制。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昭宗被逼遷都洛陽,並被朱溫殺害。立李祝為昭宣帝,即哀帝。韓偓作《八月六日作四首》傷悼昭宗被殺,詩中痛斥弒君逆賊,而自己無力迴天的悲憤心情。朱溫矯旨召韓偓回京復職,韓偓深知此為陷阱,便不奉詔繼續逃往江西撫州。威武軍節度使王審知招攬人才,派人去撫州邀請韓偓入閩。天佑二年(公元905年),韓偓入閩,在長汀和沙縣寄居。天佑四年(公元907年)朱溫廢黜哀帝,正式篡唐稱帝,改國號為“梁”。

在福建的韓偓,聽到唐王朝滅亡的消息後,憤而作詩《感事三十四韻》 ,胸中憤懣之情噴薄而出,將其情感宣洩於詩歌之中。在詩中敘述了自己在昭宗身邊得到的信任和恩寵,回憶昭宗的勤政愛民,往日回憶歷歷在目。朱溫弒昭宗廢哀帝篡唐後,語意轉為沉痛,道出了韓偓的無奈與激憤。韓偓在親身經歷了唐王朝傾覆,社會殘破敗景象,人民生活的疾苦也刺激著韓偓的內心。

亡國多年後,韓偓詩作《惜花》以花喻國,追思故國,飽含亡國之痛。而此時的韓偓生活也是窮困潦倒,漂泊無依,正如此時的社會動盪不安。年邁之年輾轉各地,又潔身自好,不願出世仕梁。皺白離情高處切,膩紅愁態靜中深。

皺白離情高處切,膩紅愁態靜中深。眼隨片片沿流去,恨滿枝枝被雨淋。總得苔遮猶慰意,若教泥汙更傷心。臨軒一盞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綠陰。 --韓偓《惜花》

晚年隱居南安葵山,在這裡砍柴耕種,自號“玉山樵人”,國起來了隱居生活。樑龍德三年(公元923年),韓偓病逝於葵山,其葬在葵山之陽。

韓偓與風雨飄搖的唐王朝

韓偓墓全景圖

三、總結:

韓偓才華橫溢,智勇雙全,並且人品卓越。然而生不逢時,無法挽救唐王朝將傾之大廈。但韓偓不隨波逐流,不曲意逢迎,依舊能保持自己高貴的人格。用自己的詩記錄了風雨飄搖的唐王朝覆亡前後的社會現實。淺談韓偓的一生,希望讀者能從中有所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