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特質的員工容易成為管理者?講講天時 地利 人和

前段時間有一位阿里的P6問我:怎麼樣才能成為管理者,需要哪些特質?他在P6已經做了四年了,已經快枯了。根據他的問題,我今天專門來寫一下,具備"容易"、"成為""管理者"到底需要哪些特質。


在職場中,相較於職能崗位而言,管理崗位永遠都是稀缺的。尤其在當前公司架構扁平化的時代,升任管理崗不但意味著升職加薪,更意味著手中掌握了一定的公司資源,從此職業生涯開啟了一個新的篇章。所以我著重從公司內提拔的場景來進行分析。

想要被提拔為管理者,往往有時候不只看員工自身的條件,還有很多其它的因素,基於我這些年的工作經驗和所見所聞,我將提拔管理者的要素總結為:天時、地利、人和三部分。今天就給大家做一個詳細的說明。


天時:企業/行業所處的階段


實話實說,工作越久,我對於"選擇大於努力"這句話越認可。當在一個大潮之下,真的太容易實現個人職業生涯的提升了。

我有一位遠方親戚哥哥,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入職了電信公司。本身自己沒有什麼背景,在公司中也不得志。可是等到2000年電信和移動分家,由於有資歷和背景的人當時都選擇留在電信,TA和一些年輕人被分到了移動。後面的故事大家都應該知道,隨著移動電話的普及,中國移動著實風光了一段時間,公司快速擴張。自然,我親戚這批進去的年輕人得到重用,很多人30多歲就升任主任、經理等管理崗位。同樣是移動公司,在2010年後擴張放緩,並且主要管理崗位的人員年紀都還年輕。現在進入移動的年輕人要想混到一個管理崗位變的無比艱難。

無獨有偶,這個趨勢在互聯網公司也是如此。在阿里巴巴上市前期(大約2013、2014年左右),阿里巴巴確立了電商行業的領軍位置並大幅擴張。那個時候很多老阿里員工也得到升職空間,很多人升到P7或者P8,而且都帶團隊。可是轉眼5年之後,現在面試拿一個P7都被大家認為是大牛了,想帶團隊更難。原因很簡單:坑少了。

在剛剛參加工作時,我以為只要自己努力提升自己就夠了,現在看起來,選擇公司和行業的眼光才最重要!如果把對一個人提拔為管理者的影響用100分來計算,我給天時打60分。


地利:部門/業務所處的階段


在公司/行業整體快速發展的階段,自然所有人都有大把的機會。然而當公司/行業進入平穩期後,一個職場人士真正所處的部門/業務就變得非常關鍵了。大家會發現,在一個公司內部業務快速發展的部門往往比較容易升職。其實想想也很簡單,業務快速發展自然帶來團隊擴張,而團隊擴張後管理崗位自然就出現了。

阿里巴巴收購餓了麼之後,一直在進行公司的整合。據我在餓了麼的朋友透露,阿里巴巴集團和其它子公司的人紛紛轉崗餓了麼。其中很多人在原來的部門是P7大頭兵,轉崗餓了麼之後就升為P8帶團隊;還有某二線互聯網公司,在某些成熟部門內,由於管理崗已經"一個蘿蔔一個坑",一些優秀的員工得不到晉升,於是紛紛轉崗到公司內新開的業務部門"佔坑"。而公司也鼓勵大家這麼做,因為可以實現人力資源的自然調配。

由此可以看到,一個職場人士所處的部門發展的好,TA才有更大的機會可以被提升為管理者。這裡,我給地利打30分。


人和:人際關係 + 自身能力


在公司內被提拔,很多時候人際關係很重要。作為一個管理者,掌握公司的部分資源,需要和周邊"兄弟"團隊經常合作。所以領導在選擇管理者時都會考慮周邊人對其的評價,要看這個人是不是"合群",能夠和其它團隊很好的合作。我認識一個"大牛",他本身是一個很優秀的產品,尤其擅長產品策劃。但他的脾氣很差,往往和別人一言不和就吵架。最終,領導要任命一個產品的Leader時,沒有選擇他,而選擇了另一個業務能力稍差,但人緣比較好的人擔任管理崗位。

看完上面的內容,很多同學可能會疑問了:"難道個人的能力對於提拔為管理者沒有影響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其實現在在很多公司裡(尤其是互聯網公司),需要的是"專家型管理者"。所謂"專家型管理者"是指不但有管理能力,也有較強的業務能力。這裡拿我舉個例子,當年我在上家公司來給業務做做風控模型、做dashboard。當時如果一個管理者不懂具體如何做,不知道如何計算。那麼一個項目到底要做多長時間他是不知道的,完全由底下人說了算。試問,這樣的"管理者"能夠管好團隊嗎?

而當我管理整個數據分析團隊時,下面每一個分析人員的工作到底該怎麼做,需要花費多少時間,我都很清楚,沒有任何人能夠瞞的了我,這樣我對整個團隊的把控就強了很多。

除了以上兩點外,還有一點就是一定要會"表現"。很多人覺得"酒香不怕巷子深",覺得自己努力工作領導一定能看在眼裡給你升職加薪。殊不知,在職場中的規則不是這樣的。如果一個人努力表現自己,他給領導的感覺就是這個人希望能夠"更進一步",而那種不願意表現自己的,領導會覺得"你自己都沒有意願,我何必費勁提拔你"。所以勇於在領導面前表現自己,展示自己的成績和長處,絕對不是壞事。

這裡我給人和打10分,不是說這點不重要。相反,人和是一個人提升為管理者的必要條件,這點很重要。如果沒有這點,哪怕天時和地利再好也和你無關。之所以分數比較低,是因為我覺得人和這點是每個人通過努力都可以做到的,並不具備稀缺性。而天時和地利真的需要等待,也非常考量一個人的眼光。

上面講了很多"公司內部提升為管理者"的要點。下面我簡單說說如何跳槽成為一個管理者。實話實說,在當前的職場內,直接跳槽到下家做管理者的比較多,特點也比較明顯,大致分為兩類:

1.大公司跳槽小公司,尋找職業突破

這種主要是在一些有名的大公司內"鍍金"許久,但由於公司內不容易升職,所以跳槽到小公司變現。這樣的選擇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在小公司做一段時間管理工作,其實很難跳回大公司做管理。因為這段經歷大公司不太會認,除非這個小公司經過一段時間發展能夠成長起來。所以這種方法來實現突破意義我覺得不大,還不如在大公司內部尋找機會更合適。不然未來很大的概率就是在小公司之間來回跳槽了。

比如,一個阿里的P7跳到攜程帶團隊可能性是比較大的。但是TA在攜程內工作一段時間,即便還有升職,想要跳回阿里P8帶團隊也沒有那麼容易。

2.成為行業內有影響力的人物,被大公司挖角

這種情況的崗位往往級別很高,比如VP或者總經理級別。比如我上一家公司的子公司總經理,他本身是某互聯網巨頭做業務的一個專家(P8以上級別),業界也是有影響力的人物,於是被上家公司的董事長邀請過來做總經理。這種人往往自己就帶有很多的資源,對行業也非常瞭解,有自己的見解。實話實說,這種人去哪裡都不愁工作和職位。

在我看到的大部分人,都是第一種情況。遇到這種情況,我反而勸誡這些在大公司的同學多一點耐心,通過努力在公司內晉升。要知道在當前的時代下,曲線救國式的跳槽已經沒有市場了。

對於每一個職場人士而言,職場中的每一個決定都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我們的人生,沒有後悔藥可以吃。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大家實現從普通員工邁入管理者的跨越。

活出職場人生,關注我的頭條:空白女俠,你聽我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