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長恨歌》,讓楊貴妃在日本“復活”了

白居易的《長恨歌》,讓楊貴妃在日本“復活”了

《貓妖傳》張榕容飾楊貴妃

楊貴妃是中國歷史上的人物,他和唐玄宗的故事被多次搬上熒屏。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可即便是這樣,楊貴妃的聲望在中國遠不如在日本厲害。在日本,楊貴妃是被當成神一樣的存在!

在日本人心目中世界歷史有三大美女,一個就是楊貴妃,一個是埃及豔后、一個是日本平安時代的小野小町。

2002年,一則新聞讓好多中國人感到震驚,日本影星山口百惠居然稱自己是楊玉環的後代,看來日本人對楊貴妃的崇拜還真是不虛。

白居易的《長恨歌》,讓楊貴妃在日本“復活”了

日本對楊貴妃的崇拜和痴迷

▶在日本各地都建有楊貴妃的祠堂,供奉著楊貴妃的畫像、京都御廟泉湧寺就有“楊貴妃觀音堂”,供奉著“楊貴妃觀音”木像。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老家山口縣的二尊寺,就有一座楊貴妃的墓。這裡被日本人民稱為“楊貴妃故里”,當成是楊貴妃的第二故鄉。油谷町地區還用“楊貴妃故里”做標識,還把特產大米稱作“楊貴妃之夢”,還真是夢幻的感覺。

白居易的《長恨歌》,讓楊貴妃在日本“復活”了

傳說楊貴妃愛吃桃子,山口人民還專一從山東引進三十棵桃樹在二尊寺種植。“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我們所知道的楊貴妃是喜歡吃荔枝的呀,如此看來,是不是當初大唐的貴妃用桃子招待過日本使者呢?

每年十月,二尊寺都要舉行“炎之祭”來祭拜楊貴妃。他們認為楊貴妃沒有死於馬嵬坡,死的只是個侍女,而楊貴妃金蟬脫殼隨使團東渡來日本了。這說法倒也不是沒道理。

▶從隋朝開始,日本人就派人來學習中國文化了,到了唐朝時期這種狀況就達到了高峰,更多的日本使團、留學生來到中國,他們學習中國的文化、政治、軍事,建築,服裝等等。

白居易的《長恨歌》,讓楊貴妃在日本“復活”了

因此,他們有理由相信楊貴妃去日本了,而日本學者也願意把這考證成事實,日本作家渡邊龍策就曾寫過《楊貴妃復活秘史》一書。書中詳細描寫了楊貴妃大難不死,漂洋過海的經歷,好像真的一樣。

也許看了這本書,我們的讀者也會疑惑,楊貴妃真的矇混過關沒死,東渡去了日本,不然她為什麼在日本這麼出名呢?

對於楊貴妃在日本如此受崇拜,看法最多的還是大唐文化對日本影響力深遠。即便渡邊龍策想編故事,他也需要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啊。而楊玉環出身官宦世家,詩書自是少不了,還精通音律,又是個絕代佳人,崇拜她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白居易的《長恨歌》,讓楊貴妃在日本“復活”了

但說她到了日本也只能當作是個美好願望了,絕不可能像日本民間和學術界說的那樣:他們認為楊貴妃沒有死於馬嵬坡,死的只是個侍女。

楊貴妃被高力士和禁軍將領陳玄禮救了下來,由陳玄禮親信護送逃了出來。然後,交與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呂、藤原刷雄護送出海,於日本油谷町久津上岸。

他們還說當時楊貴妃受到了女天皇孝謙天皇的接見,並被安排居住在奈良附近的和歌山上,還讓她嫁給了給藤原刷雄為妻。

白居易的《長恨歌》,讓楊貴妃在日本“復活”了

去世後葬在久津的院內,至今當地還保留著相傳為楊貴妃墓的一座五輪塔,墓前木板上記錄著楊貴妃和唐玄宗的傳說。

據史料記載,這種說法不成立,高力士和陳玄禮都是兵變策劃者,是不可能救楊貴妃的。《新唐書》、《舊唐書》中都記錄,李隆基被迫賜死楊貴妃之後,回到宮中是悲痛欲絕;若楊貴妃活著,哪怕是去了日本,唐玄宗否也不可能如此傷心。

即如此,那日本又怎會編出這樣的故事呢?原因在於白居易。

白居易的《長恨歌》,讓楊貴妃在日本“復活”了

日本對楊貴妃的熱衷,源於白居易詩詞文化的影響

白居易的詩對日本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和平時代,日本人寫詩都把白居易的詩當作樣板。

當時,就連日本嵯峨天皇都把《白氏文集》壓在枕頭底下,視作寶貝,日本漢學家都良香用“集七十卷,盡是黃金”來形容《白氏長慶集》。有人為了得到白居易的一首詩,不惜千金,也就是說白居易成了全日本的偶像。

▶特別是一個叫紫式部的女子,對白居易的崇拜真是五體投地,後來她寫了一部近百萬字小說《源氏物語》,日本人對《源氏物語》的熱愛,就像我們對《紅樓夢》那般痴迷。

白居易的《長恨歌》,讓楊貴妃在日本“復活”了

《源氏物語》是日本古典文學的高峰。此書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時期為背景,描寫了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經歷和愛情故事,全書共五十四回,近百萬字。

紫式部在這部著作中,引用白居易的詩154處,要佔漢語典籍引用總數的59%,應該說是白居易的詩激發了她的創作靈感。

為了塑造人物形象,她多次引用白居易《長恨歌》的詩句,也可以說,沒有《長恨歌》就沒有《源氏物語》,當時,這首《長恨歌》風靡日本。

白居易的《長恨歌》,讓楊貴妃在日本“復活”了

《貓妖傳》黃軒飾白居易

▶這麼說來,我們是不是更感到驕傲呢,因為,白居易是我們中國的呀!那麼,楊貴妃怎麼和白居易扯上關係了呢?這還是源於白居易的這《長恨歌》。

白居易在詩中“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對此,日本古今學者就猜測,既然在馬嵬坡泥土中沒發現有楊貴妃的屍骨,那就不能證明她死了。白居易還在詩中寫道“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這句詩的意思是楊貴妃死後去了仙山。

白居易的《長恨歌》,讓楊貴妃在日本“復活”了

其實這只是詩人的一種浪漫的寫作手法,包含著詩人對楊貴妃之死深深地惋惜,這才會幻想她能夠靈魂昇天成為神仙。這座仙山,被中日學者認為是蓬萊山,古時候稱之為瀛洲,也就是今天的日本。

因此,就推斷楊貴妃逃離馬嵬坡之後就去了日本,並且終老日本,為此還煞有介事為楊貴妃建墓立碑。其實,我們可以理解為,日本人民和白居易的心情一樣,因為喜歡楊貴妃,不願意承認她已經死了,就用這種方式來祭奠她,慢慢也就變成了傳說中的樣子。

白居易的《長恨歌》,讓楊貴妃在日本“復活”了

▶白居易是詩人,創作的是文學作品,而不是史實。楊貴妃被賜死這件事在在《新唐書》和《舊唐書》中,都有明確的記載。

《資治通鑑·唐紀》上,也記載了楊貴妃是被太監高力士帶到佛堂縊死的,細節上的情況《唐國史補》也有記載,說明楊貴妃縊死於佛堂的梨樹下。

從這些史料來講,楊貴妃是不可能活著出去的,只能說是白居易的作品對日本文化的影響深遠,人們更願意接受美好的願望。

白居易的《長恨歌》,讓楊貴妃在日本“復活”了

日本楊貴妃的文化現象中,足可以說明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影響之深遠。楊貴妃的故事已經在歷史的長河中遠去了,但中華民族燦爛的歷史文化卻永遠閃耀著光輝。

我們要時刻清醒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生命之光,文化源頭和文化信仰帶給我們更多的榮耀感,幸福感和歸屬感!

白居易的《長恨歌》,讓楊貴妃在日本“復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