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勤政也愛好文藝,特設翰林南書房輪值制度親近翰林學士

“南書房”成立於康熙十六年(1677年),是內廷翰林作皇帝文學侍從的值班場所。翰林輪值南書房制度始於康熙三十三年,實行至康熙朝結束。

《清代起居注冊・康熙朝》多次提到南書房,我們藉此可以瞭解到一些有關官員入值的情形。

康熙帝勤政也愛好文藝,特設翰林南書房輪值制度親近翰林學士

康熙帝畫像 網絡圖片

入值南書房促進了翰林等官員重視學問。四十年(1701年)五月初二日,康熙帝對大學士說:“今人得中進士後,便棄書不讀,漢人中豈盡學優者?以朕觀之,不如滿洲漢軍之進士者甚多,且知縣內有由進士出身並書中字義亦有遺忘者。”

王熙奏對:今翰林官蒙皇上不時親試,又令輪班分直南書房,所以人皆勤學無不讀書之人,其餘部院衙門諸臣誠不可以比似,聖諭誠是。

康熙帝勤政也愛好文藝,特設翰林南書房輪值制度親近翰林學士

南書房 網絡圖片

翰林官因輪班分直南書房,有不小的壓力,為了使皇帝詢問時滿意,自然不時學習,提高自己,學問好於一般部院大臣。

康熙四十一年五月二十五日,康熙帝傳集漢大學士以下九卿翰詹科道以上,共一百四十餘員,至保和殿分賜侍郎以下諸臣御書各一幅,大學士、尚書及南書房三人另賜。這裡的“南書房三人”,即南書房尚書陳廷敬、副都御史勵杜訥、編修查升。(第17冊,第9364頁)是日,起居注官揆敘、查升記下了這一事情。由此可見,這一時期皇帝與南書房諸臣互動是較多的。

康熙帝勤政也愛好文藝,特設翰林南書房輪值制度親近翰林學士

網絡圖片

康熙帝不時考察翰林。康熙四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召翰林院掌院學士揆敘至乾清門奏事,治儀正存柱、藍翎來保傳諭:“戴有祺、吳晟、吳文炎、趙爾孫、王化鶴、傅森倶不堪任翰林。此內戴有祺雖覺稍優,然彼身系狀元,毫不能著作,其傅森著以部院主事司庫用,戴有祺、吳晟、吳文炎、趙爾、孫王化鶴倶著以知縣用。”

康熙帝勤政也愛好文藝,特設翰林南書房輪值制度親近翰林學士

康熙帝讀書像 網絡圖片

揆敘請存柱轉奏:皇上憐恤翰林,賜給養馬錢,命入南書房侍直,崇榮已極,渠輩宜體洪恩,勤心書史,詎伊等不注意向學,博奕飲酒。今皇上考試,將傅森等庸劣之流命以主政等官用之,嗣後不獨此輩應知所懲,其餘諸翰林亦當鼓勵,仰戴洪恩,改行自勉。

康熙帝懲罰了品學不佳的翰林官員。

翰林官不斷稱頌輪班入直南書房、接受御賜禮物是皇恩浩蕩。四十二年正月初三日,康熙帝召翰林院掌院學士揆敘、侍郎吳涵及翰林陳論等六十人至南書房,賜砥石、山石硯,人各一方。

揆敘、吳涵奏稱:臣等荷皇上殊恩,擢為翰林院掌院學士,方夙夜兢兢,未能仰報,今皇上特召臣等及眾翰林官,各賜寶硯,向蒙聖恩遍賜臣等御書,又命翰林官輪班入直南書房,自古帝王寵遇詞臣,未有若斯者。又以伊等寒素,月賜養馬錢,加恩至此,誠非恆情所敢望其萬一者,翰林諸臣自當人思感奮,砥行勤學。(第18冊,第9819-9820頁)

除了感謝皇帝賜予寶硯、命輪班入直南書房外,還談到了皇帝月賜養馬錢給翰林。同時表示,“臣惟仰戴皇仁鼓勵,翰苑諸臣令其勤學更新,倘有仍前自棄不知警者,臣必指名題參”。

康熙帝勤政也愛好文藝,特設翰林南書房輪值制度親近翰林學士

康熙帝書法 網絡圖片

南書房翰林受到禮遇還表現在科舉考試中。康熙四十二年(1712年)舉行武科,十月初五日,康熙帝閱殿試武舉馬步射,由西華門出瀛臺紫光閣,賜讀卷官大學士馬齊等十四人及南書房翰林查升等七人坐觀賞,一同觀看。

康熙帝舉行千叟宴,南書房翰林院也很醒目。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三月二十五日千叟宴上,南書房翰林院侍講學士勵廷儀捧出御筆朱書,向眾老人宣讀諭旨。此時,勵廷儀成為皇帝的代表。

翰林輪值南書房制度促進了君臣互動,使康熙體會儒學,最終維護統治。

​內容整編自:常建華《康熙朝的翰林輪值南書房》《紫禁城》 2011年7月刊,感謝作者及雜誌提供資料,如有問題私信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