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盲:前卡和落地页(谷歌为例)

搜索引擎、广告系统以及其他推荐与内容产品中其实都有前卡和落地页的概念。

一、前卡

比如在谷歌中搜索『北美旅游』,搜索结果的每条记录展示出来的区域就称作『前卡』。

当然前卡是多内的叫法,国外貌似叫作 Search Engine Results Page(简称SERP)

扫盲:前卡和落地页(谷歌为例)

这次搜索,前4条是广告,有广告标『Ad』。也就是有4个广告的前卡。前卡的模板可以有多种。排在第一个位的,通常有更大的展示区域(高度),所以模板效果比下面的3个卡丰富。下面3个卡基本类似。但还不完全一样,第二个卡,有『98%好口碑』类似评分和星级指标,对于提高点击率有一定作用。第三个卡,含有电话号码。第4个就只有标题描述了。管中窥豹,从中可以窥探出一点谷歌广告的排序策略。

当然不同query触发的广告模板不尽相同,这里只是举个例子。

另外不止广告,搜索的自然结果也叫前卡。如下图:

扫盲:前卡和落地页(谷歌为例)

图中3个自然结果的前卡,第一个卡比较美观,是类似画廊的模板。

再看看谷歌的移动网页:

扫盲:前卡和落地页(谷歌为例)

有趣的是,谷歌的移动端的前卡,更像 卡片……。

同一个query『北美旅游』,在移动端也有4个广告。这次有3个模板,第一个大的前卡,包含电话拨打的组件,这是一类转化性质的组件,并且只有移动端才可能出现,PC网页肯定做不到。第二个卡也比较大,除了简单的标题,描述还有几个子链。

在看看自然结果:

扫盲:前卡和落地页(谷歌为例)

前卡的概念是很宽泛的,不止局限在搜索引擎中,比如我们看今日头条的推荐TAB,每条结果也都是一个个的前卡,其中也夹杂着广告。

扫盲:前卡和落地页(谷歌为例)


二、落地页

什么是落地页(landing page)?其实网上有很多解释了。

在我们一次检索之后,点击每个前卡,就会跳转到对应的网站的一个网页。这个网页就是落地页。

落地页的关键并不在跳转,而是在营销。其实不止是在搜索引擎上,我们分享了美团红包到微信的聊天窗口,点开聊天窗口的前卡,打开的那个也是落地页。当然本文我们聚焦在搜索引擎上。

回到谷歌广告,我们搜索北美旅游,出现了很多广告,看其中一个广告前卡:

扫盲:前卡和落地页(谷歌为例)

点一下,就会跳转到广告主的网页,也就是这个『走四方旅游网』的网页。

但其实和自然结果不同,广告前卡的a标签的href其实并不是直接指向的这个广告主的网页地址,而是指向的谷歌的一个页面。Chrome的检查元素,很容易发现,指向的是这里:

https://www.googleadservices.com/pagead/aclk?sa=L&ai=DChcSEwjl04jYzPfjAhUKaioKHdPVAP4YABADGgJ0bQ&ohost=www.google.com.hk&cid=CAASE-RoYiQlynanzctVcfoLm3UWTMY&sig=AOD64_1AhvEdxjv7C52OnjRS3jtaZp_jGg&q=&ved=2ahUKEwjln4PYzPfjAhUNvZQKHTrfCIIQ0Qx6BAgREAE&adurl=

所以当你点击广告的时候,首先打开的是一个谷歌的页面,但是这是一个空白页,然后会再跳转到目标落地页。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谷歌的Adword(关键字广告)是CPC计费的,也就是按点击计费。所以当用户点击之后,谷歌这个空白页,其实是在向后端打点击日志。这些日志是扣费的主要凭证。除计费外,点击日志是很重要的用户行为数据,可以反馈给模型,用于以后做更好的CTR的预估。在日志打完以后会自动跳转到目标落地页。

这个跳转的实现可以是JS的location.href,也可以是HTTP的302重定向。

其实不止搜索引擎,其他网站的广告都是这样类似的模式。

点击日志很重要,即使不是广告系统,而是一个推荐系统,点击日志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一个推荐系统若想要做到推荐准确,那么用户的历史行为数据,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扫盲:前卡和落地页(谷歌为例)

Google Doodle:Qixi Festival 20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