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不想上学”,父母怎样回答?“一句话”影响孩子的未来!

暑假已经开始一段时间,很多家庭都会选择让孩子去上补习班。对于孩子们来说本该远离学校,快乐玩耍的时间被剥夺,特别是处于小学初中的孩子情绪抵制特别明显。他们很多时候不理解父母的用心,大吼大叫的宣泄着自己的不满情绪,甚至会做出比较激烈的行为,十分令父母头疼。

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可以说中国教育体制使得家长们不得不这样做,谁愿意与孩子针锋相对呢。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们也是使出浑身解数,但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不落他人的想法。可是由于孩子年龄较小,不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也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当孩子说不想上学并大吵大闹时,父母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很重要,影响着孩子之后的学习态度,甚至是孩子的学习生涯。

孩子说“不想上学”,父母怎样回答?“一句话”影响孩子的未来!

威胁逼迫

“不去上学,小兔崽子反了天了,看我不打断你的腿。”相信这是很多暴躁式父母通用的手法,就是孩子有一点点不对的地方,先大声斥责,说了不听就直接上手。这样虽然处理效率是最高的,但在孩子幼小的心中种下了叛逆的种子。孩子还小时,不敢反抗,但到了叛逆期父母还是一味打骂,只会反扑更明显。不与父母交流,对父母做事带有抵触情绪,甚至以与父母对着干为乐。这样的家庭关系是非常糟糕的,亲子关系只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淡薄。

孩子说“不想上学”,父母怎样回答?“一句话”影响孩子的未来!

询询利诱

“宝贝,你看你是不是一直想要这个玩具,妈妈答应你,只要你乖乖上课,妈妈就给你买!”

以满足孩子愿望为前提的诱导孩子学习的方法虽然有效,但也不适宜孩子的教育。比如,第一种情况当父母许下承诺未达成而找借口推脱时,孩子对父母的不信任连带对学习产生厌恶感;第二种情况,长期养成了有奖励才干事的习惯,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变成凡事都要谈条件去做,如果达不到自己所期望的条件,那么就不做,知道父母满足要求为止。不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小皇帝都是因为小时候父母的骄纵所导致的。

沟通交流

“为什么不想上学啊,告诉妈妈。”当孩子表现出不想上学的意向时,这类父母不会打骂孩子也不会通过满足孩子愿望去使孩子去学习,他们会很耐心的把自己摆在与孩子同一个高度上去与孩子对话,通过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从而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虽然不会像之前两种方法效率高,但能从根本上消除孩子的厌学心理。

父母温和的语气很容易让孩子卸下防备,讲出为什么不想上学的理由。当父母知道原因后,对症下药,通过调整孩子的作息和心理状态,并告诉孩子学习的意义,慢慢克服不想上学的心理,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孩子说“不想上学”,父母怎样回答?“一句话”影响孩子的未来!

很多家长对孩子“不听话”总在抱怨,总把自己放在“我是为你好”的位置上,却忽略了孩子在这个年龄段需要父母的理解与爱护,父母也需要反思自己:这样的做法适合吗?孩子能接受吗?为孩子自作主张不是不正确的,是不是该问一下孩子的意见?

孩子是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该做的是聆听与建议而不是做决定。所以为了亲子关系的和睦,需要父母的沟通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