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李小缘

作为中国现代图书馆学奠基人之一的李小缘(1897—1959),在一九五零年代的时光里,他的境遇并不好。这种不好,既有思想改造的因素,也有来自事业上的困扰。


李小缘最早得知思想学习的讯息,来自好友向达。1949年向达在写给李小缘的信里,告知北大将来要改变学制,以后的研究工作也要改变观点,惟目下开会太多,几于无日无之。李小缘有何表示不得而知。从他1950年写的片段文字看,他对思想改造的态度颇为感兴。原因是他觉得新政权建立之初,各行各业现出欣欣向荣之气,认为自己不能落后,应该向北京的朋友们看齐,加强政治学习。随着思想改造的深入,李小缘对改造的认识越来越“书生气”。1958年的交心运动要知识分子说心里话,李小缘真就说了,在他遗留的只言片字中有一条:


“经过思想改造运动,知识分子有些寒心,连英文书不敢看了,甚至把新的英文书烧掉,这是一种偏差。”


类似这样的交心材料还有好几十条,大意都是说自己意见,这些材料现在都存于南京大学档案馆。另外,在李小缘之子李永泰家中看到李大量的政治学习书籍,这些书都是李小缘自己购买,发票至今留存。书中有不少旁批,从他批注的条数与内容看,他对政治学习不会也不善敷衍。以对李小缘文字的阅读及与李永泰的交谈,很可感觉出,李小缘其实是一个老实人,他对政治的认识很单纯,也很隔膜。他无意仕进,你让他参加政治学习他也去,你让他交心他也交,都显得态度端正而真诚。说他随大流也好,明哲保身也罢,他好像志不在此。李小缘就想退守书中,在他曾付出心血的图书馆事业里做点事发点光,然而,这里给他带来了心伤。


建国后李小缘担任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在工作中李小缘遭遇不快,馆长指责他“把持”。李小缘给侄儿信里倾吐苦恼,说才开始工作,馆长就这样对自己,他觉得还是自己避一避算了。还有馆中“官僚习气”重,他觉得“恶心”,不习惯。1953年9月14日他给侄儿的另一封信表露了自己的苦闷。这封信值得注意是李小缘很少袒露自己的内心忧思,一般而言,他都选择自己承受:


“ 图书馆今年馆长三人,秘书一人。道地一国三公。无所适从,异常苦闷。”


顾颉刚评价李小缘为人谨慎,规矩,事业心重。一般情况下,李小缘与事业无关之事都较少谈论,更少见其腹诽他人。他对顶头上司有意见,并非出于私怨,乃是想将南大图书馆办好,希其在之前合并金陵大学图书馆基础上更上层楼。李小缘的意思是现今办图书馆之人人浮于事,管理图书馆的人无须业务熟识,谁都能管。李所提的官僚习气,据李永泰回忆,他父亲跟他讲,以前管图书馆只要一个馆长就行了,现在要四五个,即是“一国三公,吾谁适从”之意。


李小缘对图书馆事业的认识一向秉持精英主义的看法。阅读他的交心材料,发现当他谈到与图书馆事业相关看法时,相较他对政治学习的体会,他的建议往往变得具体而微,此时图书馆学教授李小缘的身份凸显,也说明着他的教会大学教育背景以及非党员身份在新时代不受待见。为数不多的材料里有一个话题谈得较多:“党员”与“非党员”差异明显。譬如“党员说的话,一言九鼎,大家信服。同一话,在我口内出来,有人怀疑。所以我宁愿党员说。”党员权力过大,由于训练缺乏,不懂专业,在图书馆管理方面就有外行领导内行的问题,图书馆功能弱化、非党人士有职无权已是既成事实。这与李小缘所持图书馆事业为独立不倚的学术事业,馆长的第一要素是要有学问的看法必然会产生分歧。


李小缘与图书馆事业打了半辈子交道,死,依然离不了这个圈子。据一起共事南大的王觉非书中回忆在几个教授的自杀事件中,认为只有李小缘的自杀,以它“独特的方式”公开表示对新社会的不适应。所谓独特的方式是指李小缘于图书馆内自杀,但王觉非的回忆语焉不详亦不准确。李小缘的死是因为图书馆进购了一本内页中有女性照片的《采菲录》,此书为“中国妇女缠足史料”中的一种,有人用此来指责他不正经。据李永泰告知,《采菲录》只是引子,主事人(李永泰并未告知此人姓名)的亲属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成都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时期,因生活困顿拿了公家纸张遭李小缘解职,因而耿耿于心。在大跃进氛围下,主事者将政治大环境与私怨进行了扭合,同时,李小缘与管理层对图书馆管理理念存在分歧,这些因素的交织,促成了李小缘1959年的结局。


这是一个令人遗憾又疑惑的结局。顾颉刚1962年10月16日日记:


“到胡厚宣处,乃知解放以来,南京大学自杀者四人,欧阳翥、徐益棠、罗根泽、李小缘也。小缘一生循谨,孜孜矻矻于搜集资料,为南大积聚无数东方不易见到之书报,而五九年不知犯了何种错误,竟尔出此短见?闻其所写卡片,已归本所,倘能为之整理成书乎?”


据李永泰告知,李小缘是于家中自杀,这是非常可惜之事。别的不说,今天能在南京大学图书馆看到大量原版民国期刊,有很多都是李小缘的捐赠,封面或内页都钤有精致的“小缘藏书”印。这是他的功德。一个总想做点事的人,无奈就这样故去了,没有办法。嗜书如命,因书致死,这就是李小缘。

你不知道的李小缘

【作者为大学教师,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者。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民国学人。在《光明日报》《读书》《随笔》《当代作家评论》《新文学史料》《南方周末》《传记文学》(中国台湾)等海内外报刊发表论文、学术随笔、散文70余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