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的謳歌——畫家丁鴻雁筆下的梅花

“江南那堪梅數枝,年年自分著花遲。高標逸韻君知否?正在層冰積雪時。”(南宋·陸游《梅花絕句》)

一首絕妙的古詩,一幅清雅的文人畫,兩者互為表裡,都是對梅花的生動謳歌。這幅畫的作者,是當代著名花鳥畫家丁鴻雁先生。

詩意的謳歌——畫家丁鴻雁筆下的梅花

丁鴻雁先生愛梅,看梅,一直長期畫梅,對梅花仰慕不已,為梅花寫照遂成為他作為畫家的分內之事,與梅花相關的任何事物,他都會認真關注,記在心裡。可以說,梅花成了他的一位老朋友,每到冬春季節梅花開放的時候,他便外出拜訪這位“老友”,細細觀察,全方位審美關照,看到精彩之處,便以手輕輕撫之,如相對談話。這樣一來,丁鴻雁先生便熟悉了梅的自然生長規律,對梅花的外部形貌、生態特點以及內在品性瞭然於心,尤其是對身處冰天雪地、寒風霜打之際梅花表現出來的愈發幽香之傲骨品格和非凡氣韻,格外心動,從中受到強烈的震撼。因而,當他拿起筆來畫梅的時候,力求以形傳神,在寫貌形似的基礎上,著重表現梅花的氣骨和“逸韻”,力求凝練簡約,由外到內,深入意象美的內裡。

詩意的謳歌——畫家丁鴻雁筆下的梅花

詩意的謳歌——畫家丁鴻雁筆下的梅花

縱觀丁鴻雁先生的梅花系列佳作,可知他經過多番深層地研究、揣摩傳統,總結和汲取傳統文人畫表現梅花的藝術精髓,在表現梅的技法、造型上有自我拿手之處,在花蕊的勾染與層次排列上極為講究,佈局、造境精巧。從方法上看,他以點梅和圈梅為主。觀其點梅,先出枝,做到疏密虛實有致,然後逐一點出花朵,做到隨意自然,變化豐富,使秀雅的花枝,旁逸斜出;觀其圈梅,出筆爽利,間帶宛轉,用瀟灑靈動的筆線,勾畫成大小不同的連圈,組合成形狀不同規則的圓團,來描繪各種花蕊,有時再渲染出背景色,藉以豐富畫面。更多情況下,他會將各種鳥類意象置入畫面,與梅花意象動靜相生,似乎在相互交流,由此更強化了畫境的生動感。


詩意的謳歌——畫家丁鴻雁筆下的梅花

詩意的謳歌——畫家丁鴻雁筆下的梅花


從顏色上看,丁鴻雁先生或以清一色的水墨畫寫白梅,墨暈溫潤,清雅灑麗,如其《林和靖詩意圖》、《花仙骨品高》這兩幅,老幹勁發虯龍枝,枝梢冒出小白蕊,筆力蒼勁,花勢茁壯,其錚錚骨氣與妍妍美貌相對照,更襯托出梅之健旺的生命力。在丁鴻雁先生的《三山五嶽皆是春》、《素質比瑤瑰》、《梅雀報春圖》等畫中,我們又發現他還喜歡以顏色畫梅,紅梅居多,他畫的紅梅色彩沉鬱而奔放,有一種昂揚的積極態勢,顯得怡然灑麗,豔而不俗。從構圖上看,他畫梅或一枝斜出,或叢梅密佈;疏者錯落點綴,密者繁花錦簇;但看上去疏梅中見充盈,叢梅中顯空靈----

詩意的謳歌——畫家丁鴻雁筆下的梅花

詩意的謳歌——畫家丁鴻雁筆下的梅花

談起畫梅,丁鴻雁先生說:“畫家,都在梅花方面下點功夫,因為它屬於基本功,所以我這幾年也畫了不是少梅花。我在畫面上經常寫著‘梅花神仙骨,人間品自高’,為什麼崇尚它呢?梅花在開放的時候,下著雪它也開,下著霜它也開,叫頂霜傲雪,畫梅花的幹,畫老幹就得有點變化,因為它受到霜雪的侵蝕以後,它每年一受到這個侵害以後它就廓一個疤,轉個彎,但是梅花當年的枝子呢,是直的,你看,筆法和線條的變化特別多。所以說,畫梅花就這麼個特點。讀者通過看梅花,學習這個人品,學習這個精神,在困難當中還能夠生存,在冰雪的環境當中還能夠發展,還能夠生長,能夠開花,這就是畫梅花的精神。”

詩意的謳歌——畫家丁鴻雁筆下的梅花

可見,丁鴻雁先生畫梅非常用心,他是把與他結緣已久的老友,形諸有效的精到筆墨,有多個方式、多元技法,被他用得熟練,聽他隨心調度,以清新和雅為審美目標,使梅之花蕊在其畫面怒放起來,凌寒而開,溫婉如佳人,有一種清瑩的內秀氣質。從而,梅花之美,再與其他意象比類連綴,營造出種種詩意化的清新雋秀的審美意境,含有美好的喜慶寓意,進而實現其為梅花之傳神寫照,更以梅之品格比擬當下的抗疫精神!(上官爵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