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道超车!中国研发世界顶级煤电技术!"

2006年新年伊始,在春节的喜悦中,一场雾霾持续近一个月、覆盖30省市区。这样严重的污染现象敲响了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警钟。其中北方地区冬季的燃煤发电、供暖所产生的污染是主要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除煤电以外的新能源,然而火力发电任然是主要的发电方式,除了如何发展新能源,改善火力发电也是重中之重,超超临界发电机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超超临界发电机组是一种先进、高效的发电技术,火电厂超超临界机组和超临界机组指的是锅炉内工质的压力。锅炉内的工质都是水,水的临界参数是:22.129MPa、374.15℃ ;在这个压力和温度时,水和蒸汽的密度是相同的,就叫水的临界点蒸汽温度不低于593℃或蒸汽压力不低于31 MPa被称为超超临界,简而言之就是用更少的煤发出更多的电。

国内超超临界机组的研发起步较晚,上世纪末第一台超临界机组才开始投产,而国际上前苏联、美、日、德等国在上世纪就开始着手研发可实际运行的超超临界机组。中国国内迎难而上,用了20年研发超临界机组,之后进步飞速,在2006年仅过了四年玉环电厂首台国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投产,在该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中国"十一五"期间,高校与电厂实行联合开发产能更高的超超临界发电机组,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宝山钢铁厂、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等十几个相关单位参加此次研发。此后成果不断,由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等负责开发的叶片和螺栓用高温高强度材料已实现产业化,年产约600吨。安装有该部件的山东黄岛和安徽宿县等电厂发电机组已投入正常运行。由上海新闵重型锻造有限公司等负责开发的汽轮发电机用高强度穿心螺杆材料,已成功用于1000MW级发电机。截止目前,中国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已占据全球份额近75%。

在此期间研发的新型机组,不仅发电量上升,并且是以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大型高效环保机组为重点,在环境保护上也响应国家政策。发展超超临界发电技术,无论是对优化煤电结构,还是提升电站装备制造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中国火电结构调整、节能降耗,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