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力量與境界

乒乓球:力量與境界

在論壇中經常看到探討發力的帖子,對於乒乓球運動,發力確實是此項運動的重要環節,可是大家都在極端地追求發力,很多人都寫出很多發力的文章,這就使那些新入門的球友步入了誤區。

亂打在學球過程中也走過這樣的路,當我掌握了動作,能夠攻拉幾十板不掉時就會開始發力,甚至拼命發力,當某些球陪練都防不住的時候,就認為自己的技術已經成熟到可以參賽了,實際情況呢?在比賽中拼命發力,妄想一擊制敵,結果可想而知,往往都是慘敗。

經過一段時間的比賽積累,以及對很多高水平文章的學習(例如熊老師),亂打現在懂得了追求發力與得分沒有必然的聯繫,相反,過度發力與失誤成正比關係,在通過控制、相持、防守等階段創造出發力機會時,合理的發力是得分的保證,合理兩個字很重要,在合理的基礎上要考慮對方重心、擊球落點、假動作、節奏變化、及時還原等問題。實際上我們在打機會球超過十成力量時就會導致大量失誤,舉例來說(數字為本人臆測),如果發出80%的力量會導致20%的失誤,那麼90%的發力會導致30%的失誤,100%的發力會導致40%的失誤,超過100%的發力可能會有超過50%的失誤。

我們通過發球、控制、防守、相持而創造出的發力機會本就不多,當機會球出現時失誤超過30%就是得不償失的,我們知道在接發球、控制、防守、相持階段我們同樣會有失誤,這些失誤累積到一起,輸掉比賽就是正常。在與某些比我們高兩個層次對手比賽時,對方不進攻,只是防守、控制,讓我們上手,如果我們發力進攻的成功率是50%,那麼有其它某一個環節出錯,我們就會輸掉比賽,簡單說,如果我們吃一個發球,我們就輸了。

高水平選手並不都是力量最好的,他們在處理球的能力上高於普通水平選手,在接發球控制、落點控制、節奏控制、防守能力等方面高於普通水平,這就是很多巨暴的選手可能只進省隊,而國家隊會選擇技術全面,沒有明顯漏洞的選手。

老瓦、孔令輝、劉國樑、鄧亞萍、王楠、張怡寧這些頂級選手都不是力量最好的,老瓦的擊球質量低於佩爾森,只是變化多端,孔令輝不及王勵勤,只是銜接更好,劉國樑不如王濤,只是精於算計,鄧亞萍不及喬紅,只是氣勢逼人,王楠不及李菊,只是節奏更好,張怡寧力量更弱,就是打不死。上面這些人都是已經退役的選手,但很有代表性,他們都不是靠力量制勝的,靠的是境界。

上面六人中技戰術風格都不相同,老瓦變化,孔令輝銜接,劉國樑精算,鄧亞萍兇狠,王楠節奏,張怡寧防守,他們突出的特長都不是力量,亂打感覺他們對球的理解和境界超越同時代選手,所以他們總是站在最高處。

乒乓球運動有五大基本元素,即力量、速度、旋轉、落點、弧線,現在很多文章把節奏也加入了,當今頂級選手要取得好成績這幾個元素任何一個都不能忽視,當然可以有些許差異,但是不能成為短板。從進攻、防守、相持的角度講,有任何一個弱項,都不可能成為最好的,陳Q是個例子。還有技戰術與心理,再好的技戰術如果沒有極佳的心理做支撐,都會走不遠,郝S是另一個例子。

純業餘總是搬出國手來對比有些可笑,還是回到業餘堆裡探討吧。

搓球:如果別人都是回30轉,那麼我們能搓出40轉就在境界上高一層,如果再能夠搓出較大的旋轉差異,比如10轉和40轉,很多搓球或者起下旋功力差點的就會暈菜。

深淺:如果搓球總是在網和端線中間,對手回球難度就很低,當把球搓到底線時對手搓接難度就會加大很多,對手起下旋也會很勉強,質量不會太高,菜一點的就會失誤;放高球同理,當我們把球放到近網時,基本是找死,如果放到底線,對手殺高球的失誤就會大增;高吊弧圈如果落點近網,對手腳步差、上不來的極難處理。

落點:回球到對方正反手處不如直捅對方肋下,逢直變斜的落點如果再偏移10公分,對方一步就沒法到位,如果再+10公分,對方只能望球興嘆;正正手位如果能夠拉打一板直線的話,十之八九直接得分,反手能拉打一板直線的話,不直接得分也能立即轉換到正手進攻。

弧線:不是所有低平的弧線就是好弧線,越是低平越可能滾網失誤或出界,即使是國手對抗,在對拉時弧線都是很高的,命中率比低弧線更重要。

旋轉差異:拉弧圈力量一般的球友最怕借力防守好的對手,總是拉不死,如果能搞出真假弧圈,就是對付這類對手的最佳手段。

節奏:不是一味快的就好,快慢結合的威脅會更大,對手難以適應,如果出現機會球能等一下再攻,這一等就會讓對手彷徨,無法預判。拉完高調後緊跟一板快攻立即得分的概率要比前衝大。殺高球時要有輕有重,使對手前後失據,如果能夠吸短的話,會極大打擊對手信心。

對付:人都有思維慣性,節奏變化是打破思維慣性的最好辦法,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對付,當我們應該回搓的時候突然託、撩一板,可能會使對手難以在短時間內做出合理的反應,尤其業餘球友,極可能是茫然的也對付一板,這樣我們就創造出了進攻機會。

晃:晃撇的效果比搓球好得多,人的最佳運動狀態是重心可控的狀態,一旦重心失控,人的運動狀態就會直線下降,並且會心慌,如果晃撇能結合挑打的話,擅長側身的對手就只能老老實實站在臺中間兩面招架。

薄摩擦:當亂打正手狀態不好時,有些機會球會使用薄摩擦的辦法拉落點,當出現機會球時對手通常會緊張並退臺,這時一個大動作但卻拉出很慢的球時,對手往往無所適從。

切:很多選手發臺內短球時喜歡發很輕且不轉的,這時搓、挑、擺等手法業餘很難合理運用,如果能立起板子輕切一板,很可能就破壞了對手暴打半高球的意圖;側砍也是一種變被動為主動的手段,能砍出一個很拐的回球,對手連續性就被破壞,而且需要重新調整重心和板型。

干擾:合理利用場外因素分散對手注意力是個很好的方法,亂打在岫巖對陣老六的比賽中就經常使用,老六是個很老實人(比賽經驗太少),當亂打要發球時,他早早的就撅著等待,亂打一般都會看看旁邊有沒有行人或者異物啥的,一次兩次只能達到分散老六注意力的目的,次數多了,老六就會失去耐心與理智,嘿嘿!

還有很多技巧,亂打就不贅述了,給他人留點空間,大家補充吧!

總結:乒乓球是一項複雜運動,單純依靠力量不是勝利的保障,落點變化、旋轉變化、節奏變化是乒乓球技戰術重要的組成部分,業餘球友不要盲目追求發力,專業運動員發力是通過多年苦練出來的,業餘球友應該追求變化和攻防均衡,當前業餘領域流行長膠就是一種追求變化的極致表現,看看現在業餘比賽裡面那些一板暴的球友多數走不遠,最終還是那些技術全面、攻防均衡、戰術多變的取得好成績,記住這句話,力量只是霸道,境界才是王道!

乒乓球:力量與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