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蝶衣不是戲痴,是情痴

程蝶衣,電影《霸王別姬》中的男主角,在書中的設定為北京城風華絕代的名角,名氣可以和四大名旦比肩。這個人物,在中國電影史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我第一次看《霸王別姬》,也被電影中瘋魔的程蝶衣所吸引。直到今天,我都非常愛這個角色。

程蝶衣不是戲痴,是情痴


張國榮先生完美的演繹,使得程蝶衣在許多人心中是一個戲痴的形象,尤其是那句“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 都不算一輩子.”,更加塑造了程蝶衣“痴”的形象。

許多人認為程蝶衣是個戲痴,因為他為了戲而瘋狂,不瘋魔不成活。

但是,不瘋魔不成活就是戲痴嗎?怕是觀眾是戲痴。程蝶衣如果真的放在梨園行,他還真不是一個戲痴。

程蝶衣不是戲痴,是情痴


什麼是戲痴,是痴迷於戲。在梨園行,戲痴是天天琢磨這出戏該怎麼演,注意,是該怎麼演。而不是想著自己是那個人。戲痴是為了完美塑造自己的舞臺角色,而琢磨唱法,用嗓,身段,表演,服裝。而程蝶衣,顯然沒有這些,他最愛的是沉迷於虞姬這個角色中。

再不提,電影中的程蝶衣為了和師哥搭戲,翻來覆去的只唱一出《霸王別姬》。真正的演員,真正的戲痴,怎麼會為了一個男人只演一齣戲,只愛一齣戲的。後來程蝶衣也演了其他的戲,但是那是在和段小樓散夥以後了。

程蝶衣不是戲痴,是情痴


演員不可能只愛那一齣戲,也不可能因為一齣戲唱紅了就只演那一齣戲。別說觀眾會不會看膩,就是演員天天演,他也膩了。就是在現在,普通的演員也會想辦法多排戲,多演戲,去演繹不同的劇目磨鍊自己的水平。更何況是在民國了,那個京劇空前繁榮,一不小心就會被其他人頂替的時代,所有的戲曲演員都是削尖腦袋往上爬。私下裡除了琢磨戲,就是結交文人政客,結交捧角兒的人,琢磨出新戲。

比如四大名旦早些年都有過不同程度的創新,梅派的一系列古裝戲《天女散花》《西施》等等,尚小云先生的摩登戲《摩登伽女》等。

程蝶衣不是戲痴,是情痴

梅蘭芳《天女散花》


比如在最近熱播的電視劇《鬢邊不是海棠紅》中,商細蕊用趙飛燕這個人物來和別人打擂臺。

無時無刻的琢磨戲,才是戲痴的常態。張嘴閉嘴離不了戲,那才是真戲痴。

戲痴,永遠是戲大於人的。而程蝶衣恰恰是人大於戲,他愛虞姬和段小樓勝過愛京劇。

而商細蕊,這個人物雖然有成為名角的要素,但是最後還是落入了人大於戲的套子裡,那句“別人捧我,捧的是戲,他不一樣,他懂我”

程蝶衣不是戲痴,是情痴


蝶衣,是情痴。

他要和段小樓唱一輩子的戲,他要永遠做戲裡的虞姬,他要永遠和霸王在一起。他愛戲嗎?是愛的。他可以說出京戲傳到日本這句話。他是單純的,單純的愛戲。但是他愛戲的前提,是在戲裡,他可以完成自己性別的轉變,只有在戲裡,他才可以堂堂正正的做一個女人,才可以不懼人言的和自己的師兄作夫妻。

程蝶衣真正愛的是京劇帶給自己的性別。

最後,他拔出劍來自刎,也是他知道,自己這輩子永遠也當不了虞姬,永遠也當不了女嬌娥。

誠然,最後入戲最深的還是觀眾。

程蝶衣不是戲痴,是情痴


這個角色對於張國榮先生來說也只是一個角色而已,但是因張國榮先生去世。許多入戲太深的觀眾便信了張國榮先生是在演程蝶衣時入戲太深才導致悲劇發生的。

然而事實上,張國榮先生早就出戲了,並且還演了許多不同類型的電影,演了許多不同類型的角色。張先生是戲痴,他愛戲,突破自己,演繹不同人物。程蝶衣,是情痴,在戲臺上兜兜轉轉總歸離不開一個情字。

程蝶衣這個人物,他只能存在於陳凱歌導演以及所有工作人員所塑造的藝術氛圍中。作者只是藉著梨園行的背景,講了一個故事。他不代表梨園行的演員,他在梨園行也是一個邊緣人物。只是很多人,看了《霸王別姬》以後,便理所當然的用程蝶衣來指代戲曲演員了,弄得好像男旦演員必須要愛上自己的搭檔似的。甚至還衍生了許多戲子和軍閥的小說。

甚至於陳凱歌導員後來拍攝《梅蘭芳》,許多人並不滿意,因為總是在想著程蝶衣。其實歸根到底,

觀眾想看的也只是一個程蝶衣化的梅蘭芳。

程蝶衣不是戲痴,是情痴


下了臺,演員該幹嘛還是幹嘛,該買菜買菜,該吃飯吃飯。演員也是人,他也要過日子。也會和同行吵架,也會因為別人演的比自己好而嫉妒。上臺是貴妃是虞姬,下臺卸了妝是妻子或者母親。

實在希望,觀眾可以用看正常人的眼光來看戲曲演員,也希望,有一天可以看到一部真正描寫戲曲演員生活的影視作品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