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洗碗效应"----解气,打击,还是打气?

洗碗效应"就是指经常洗碗的人难免偶尔失手将碗打破,在自责之余,旁边不干活的人也不依不饶。当事人干半天活却因为小失误落埋怨、受责备,常常出现好人费力不落好、懒汉落好不费力的现象,这种现象在逐渐被人们归结为"洗碗效应"。

工作中,任何一个人出现失误、任何一个地方出现纰漏都是难免的。其实只要找得出失误的原因,让人主动反省,吸取了教训,即可因利势导,这样才会使得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成长、发展,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

可惜,因为管理者采取的处理方式不一样,往往会有不内的效果。

突破


解气,简单情绪化处理,进一步放大了"洗碗效应"。

有的领导急于扭转局势,立刻要将压力传递下去,让心中的愤怒爆发、喷涌而出,当面训斥、责怪当事人,想给人以最深刻的教训。其实自己也知道,这样做与事无补,只不过是让自己一时解气,让所有人知道,在管理上对失误处理就是一种斩钉截铁的强硬态度而已。虽然发泄了情绪,却暴露了内心的软弱,往往损伤了动力,降低了威信。

突破

打击,损伤战斗力的方式,直接将"洗碗效应"转化为负面结局。

有的领导心胸不够宽容,口不择言,语言尖刻,动不动一顿"笨蛋"、"傻瓜"进行斥责,或是用一些人格攻击的词语,极易造成当事人自尊心伤害。或是从此以后不管大会、小会,从此遇事便讲起当事人,不是批评就是反面典型,很容易让当事人丧失信心和对领导的忠诚。让有闯劲的人员往往望而却步,不取先行一步。

突破

打气,理性的修复方式,化解"洗碗效应"的影响。

失误或是失败,是一种不可改变的事实。面对即成事实的失败,首先认识到,这样的情况是一部门或团队共同面对的困难,不应该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问题。

认识到这一点,作为一个领导,不应该急于去释放自己的沮丧。爱迪生曾经说过,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因此,出现挫败不一定说是坏事,特别是不影响整个事情进展时。能够在挫败面前想到这一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想办法给整个团队打气,将人员的内心压力从失败的阴影中解脱出来。让当事人有信心,慎重审视出现的问题,尽快利用经验,真正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继续做好今后的工作,才是理性、有效的应对方法。

出现问题并不可怕,正如常说的,摔倒了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在相同的地方第二次摔倒。作为一个团队或集团,要正视出现的问题,鼓励所有人员共同对失败之处进行讨论,摸清问题的症结的所在,还原事情的真相,用教训让所有人员都受到教育,才是最好的方式。出现问题,不敢说,不愿说,不面对,就不会形成会做事、做正确事的团队。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一次失败,只是证明我们成功的决心还不够坚强。

打气就要敢于说事,把事儿说清楚,讲明白,一定让大家理解,虽然出现了不利的局面,但我们还是有信心做好的,这才是最重要的。在关键时期,及时给部属打气的领导,一定有一个博大的胸怀,有一颗强大的内心,长期受其感染,这样的团队就会有强劲的动力。

打气,就是通过正向的引导激发团队的信心及时回升,突破"洗碗效应"的阴影,引导团队的合力到预定的方向上来。这种处理方式对当事人来说意义重大,通过鼓励而不断地克服困难,从失败的中重新站立起来,而且这样做,相信对整个部门来说意义和作用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