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五年社群运营告诉你,这些雷区千万别踩

大多数关于社群运营的论述都是建立在社群能够被完美化运营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是社群的理想状态,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会发现影响社群发展的因素太多了。所以说,除了基础的社群运营理论,还要关注社群运营的这几大雷区。

做了五年社群运营告诉你,这些雷区千万别踩


做社群与做品牌混淆
究竟要不要把社群名字注册成自己的商标呢?
1.社群的运营核心是价值观,即社群的共识。社群的运营是所有人贡献内容,分享传播来建立的,而注册商标,有明确的归属权,属于公司所有,而不属于社群。公司不能独占社群所有权。否则会导致社群分崩离析。
2.社群是自组织。有较强的离心力,属于松散型组织。社群品牌不等于企业品牌,也不等于商业品牌。3.用公益手法做商业。公益特征就是共享和利他。公益是小黄车成功的前提之一。社群运营不要太着急,商业味不要太浓。社群商业是一个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的行业,用户只有在打开、放松的场景下才容易消费。
做社群卖产品,产品销售低,认为社群没有价值
有些人认为,做社群卖产品,产品销售低,认为社群没有价值,于是浅尝辄止。
其实,社群如同织网捕鱼。网眼的大小决定鱼的大小和多少。不能因为捕鱼的大小和多少而否定网的作用,进而放弃。


误区一产品销售得不好。
有三种可能性:
1.产品不对。如车马炮社群里卖象棋。
2.用户行为价值积累不够。
3.转化手法有问题。手法太硬,推力太小。
误区二认为社群没有价值。
其实是社群的用户行为价值积累不够;运营深度不够。
社群的运营是需要不停的迭代和试错。罗辑思维同样经历了销售月饼——巧克力——鸭绒被——书的产品转化测试过程,才找到“卖书神器”的价值定位。
社群运营成本
现在已经不是随便找几个人,利用碎片时间就能持续运营社群的时代了。
社群的作用就是用户注意力的搬运工。但是现在的用户关注的东西太多了,怎么能让用户聚焦自己的社群,就需要专业化团队来运营。
专业化团队需要专业的运营师和架构师来抓取用户数据,并以此建模,分析用户行为等等。
总而言之,社群运营是需要成本的,大致分为:
1.人力成本。
2.时间成本。
3.金钱成本。

没有门槛
无门槛的社群是最难运营的,是最容易死掉的。一个好的社群一定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进入的,没有门槛的社群势必会导致社群用户良莠不齐。而且很容易出现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现象。
那么常见的社群准入门槛都有哪些呢?
付费:这是最直接的一种方式;
定向邀请:比如采用邀请码;
条件过滤:实行严格审核机制,比如必须要求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
等级特权:比如账户等级或者会员等级到达一定条件才可以加入;
产品购买:购买一定额度的产品即可加入,典型的如酣客公社。
最后小编想说因为简单,所以人人想做。社群如家庭、公司、朋友圈,多对成员有一些“人性”的尊重和思考再开始出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