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谁谁赢:北洋府里的日本师爷有多厉害

1917年7月14日,日本驻华使馆武官坂西利八郎,迎来了他的中国新雇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段祺瑞。

坂西利八郎送给新雇主的见面礼是:中日军事结盟的策议。

挺谁谁赢:北洋府里的日本师爷有多厉害

他的想法与正中段祺瑞下怀,皖系希望利用日本提供的军事援助,推行其武力统一中国的计划。日本则希望通过中日“同盟”进一步巩固其在中国势力范围,于是一拍即合。

3月23日,段祺瑞授意,北京政府精心准备《预筹中日联合出兵防俄条拟》,以“俄国内乱,影响东亚,德、奥俘虏,又复东侵”为由,提议中国“与日本联合出兵共同防俄”。

至此,段祺瑞与日本师爷坂西形成了牢不可破的盟友关系。

那么,这位名为外交武官的坂西利八郎到底什么来头?

我们应该记得,1915年日本大隈内阁颐指气使,逼北洋政府签下的《对华21条》,有一项重要内容,那就是为北洋政府钦配了日本师爷。

坂西利八郎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这位日本师爷,在入幕段府之前,是在段府的上家袁府中效力的。

坂西利八郎,1870生人,出生在日本和歌山县一个武士家庭,从军后的他因善于钻研中国问题的专长被调入参谋本部,晚清末年派往北京。通过青木的引荐,坂西结识了直隶总督定世凯,应聘为北洋新军的练兵顾问兼北洋督练公所总翻译官。当时,中俄之间订有《喀西尼密约》,其中规定中国军队如聘用外国教官必须由俄国人充任。袁世凯为避免麻烦,便让坂西利八郎装扮成中国人,并给他起了中国名字:班志超。袁世凯对坂西利八郎说:“你的工作类似汉光武帝时出使西域的班超,就叫班志超吧。”

口舌如簧的坂西利八郎是一位著名的演说家,著有讲演集《谈邻邦》。

1911年在武昌爆发辛亥革命,参谋本部立即派坂西去北京,任公使馆武官,建立以“坂西公馆”为代号的特务机关。北洋政府建立后,坂西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他借袁世凯器重,广泛结交了北洋各派系的军阀、政客,受到他们的所赏识。

袁死后,经过几番过渡,段祺瑞渐渐控制了政局,并与坂西结下不解之缘。此后,不管北京政局如何的动荡,坂西都坚定站在段祺瑞一边,在他的牵线下促成了段祺瑞政府的“西原借款”(通过日本首相寺内正毅私人幕僚西原龟三借到巨额),强力支持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方针。

从袁世凯到黎元洪、冯国璋,再到段祺瑞、曹锟,周而复始,坂西利八郎纵横北洋数十载,或任顾问,或充当幕后谋士,历经北洋七任总统而不倒,故被日本媒体称为“七代兴亡之不倒翁”。

1927年,坂西奉调回国时,很多北洋军政要员对坂西颇有措别之情,如段祺瑞的马仔、曾任国务总理的靳云鹏就与坂西交情甚厚,赋诗惜别,诗曰:

“二十五年海外交,一杯离洒长春亭。销魂今日幽燕别,把臂他年沧海盟。大地龙蛇方起陆,九州烽火息惊医。莫特长剑轻抛却,赤县睡狮要觉醒。”

靳云鹏将坂西描述为唤醒睡狮中国的英雄人物,由此可见其在北洋军政要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我们知道,北洋治下的中国,是典型的武夫治国,这种治国方式,主要特点是依仗武力维护政治权力,对内奉行复古与民族主义,对外则陪着小心,唯强是尊。

从1912到1928,纵观北洋政府对中国长达十六年的统治,其外交政策可用四字概括:日主中从。就像中国五代十六国时期,各个汉族政权与契丹的关系,契丹支持谁,谁就能当上皇帝。东洋师爷挺谁,谁就能得到日本扶持,势力迅速崛起。于是北洋各系的形成,无不印有东洋痕迹。

一战之后,日本成为东方名副其实的新霸主。东洋师爷对北洋政府的话语权无限扩大。他们是一个群体,人数很多,坂西利八郎之外,青木宣纯也是比较有名的一位。

青木比坂西大11岁,应该算是坂西的前辈了。他1859年出生,日本宫崎县人, 16岁便考入陆军学校,入伍后从炮兵少尉一直干到陆军中将。他是日本特务机关青木公馆的创始人,号称日本谍报界鼻祖。

青木宣纯年轻时就对中国感兴趣,热心钻研中国问题。1887年,作为驻参谋本部人员,他被派往中国广州。至此,军部内才诞生了第一个中国通。

青木宣纯在来中国之前,学的是北京官话,到广东后无法开展工作,于是下苦功夫学成一口流利的广东话,顺利的完成了情报搜集工作。1887年他和同学柴五郎受命绘制北京地区周围的地图,当时日本参谋部的北京地图非常简略,经过他们两人的勘测绘制,为军部提供了一份非常详尽的北京地图。

1895年8月,就任参谋本部第2局(情报部)职员,1897年10月到1900年3月第一次清国公使馆武官。在此后的八年中,除了一度回国担任联队长,他几乎都在北京渡过。他在北京设立特务机关,对外则以“青木公馆”的名义,广泛结交中国官绅人士。其最为得意之举莫过于取得宜隶按察使袁世凯的信赖。定当时负责督练新建陆军,多有借重青木之处,二人遂结为至交,当袁出任山东巡抚时,特邀青木前往济南协助编练新军,袁世凯经常对同僚讲;青木是“唯一可靠的日本人”。但他却说过:“中国人只有利己心,毫不顾及国家利益,从他们身上看不出能依靠他们实现国家的统治。”由此不难看出,他所谓的与华交好背后,是“中国人没有统治能力”的傲慢认识。

毫无疑问,坂西与青木是北洋师爷中的佼佼者。青木是日本的祖师爷级人物。坂西也可以说是他带出来的二世祖。青木于1913年8月晋升日本中将。而坂西业绩不凡,一路追赶前辈,最后也做到日本陆军中将。而且,还“桃李满天下”,对中国问题颇为精通的日本陆军名将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本庄繁等人均出自其门下。

但二人政见略有不同。

坂西认为,中国内部事务太复杂,必须要有个强人来领导统治,而日本的任务就是与这个强人搞好关系。他们的理念可以算作务实派。

而青木典型的观点就是“中国人私利观念太重,根本没有国家观念”,只有日本深度的介入,发挥指导作用,不断改革中国的社会和政府,才能有让中国起死回生的可能。

坂西与青木的观点,分别代表了日本中国通的两类。总得来说,大同小异。均为日本利益在中国最大化而努力,不可能优先考虑中国利益。北洋政府要员大多不傻,当然也明白这一点,但形势使然,个人利益出发,不得不用,不得不重用。其时,北洋聘用的日本顾问不胜枚举。这些中国通,与中国人达到了神似地步。有时他们和中国人站在一起,不管是谈吐,还是文化底蕴,比中国人更像中国人。他们不仅是谍报巨头,而且还是干政的智囊,间接影响中国政局走向。

小结“日主中从”岁月,我以为最值得留意的,是那些日本师爷对中国上层人物的评价。

1917年1月,青木在最后一次出任北洋政府顾问时,总结了他所接触的中国政治人物,在致好友山县有朋的信中,说得明明白白——

段祺瑞乃官僚派领袖,心胸狭隘之人,与民党无法相容。

孙文乃高理想之人,与官僚绝不相容,乃正道中人。

梁启超乃进步党领袖,系反复无常之士。

何为官僚,何为志士,何为犬儒,百年前的旁观者给出了标准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