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涉及后代,郑桓公的担忧。

郑庄公临死前无奈地哀叹道:“郑国自此多事矣!”这种哀叹反映了他对自己去世后郑国内乱的预估,以及自己对此事的无奈。

谋划涉及后代,郑桓公的担忧。

郑庄公的担忧主要是公子突对太子忽的威胁、失去东周卿士特权这张王牌,还有最重要的是宋国和卫国的敌对和日益壮大崛起的楚国。

内部隐患。

郑庄公有十一个儿子,太子是一个叫做忽的人,而他所偏爱的儿子突却是一个相当有才智的人。既然很有才智自然而然也是一个不甘居人下的人。郑庄公为此很是担忧,为了给将来的郑国创造一个稳定的局面,他作出决定,忍痛割爱让公子突出居宋国。但是他觉得这种安排仍然不足以消除公子突对太子忽的威胁,也不足以让他去世后的郑国稳定发展。

当初祭足还替郑庄公迎娶过邓国女子邓曼,生下了太子忽。郑庄公还迎娶过宋国雍氏的女儿雍姞,生下了郑庄公喜欢的儿子公子突。这个雍姞在宋国深受宋国官民尊重和宋庄公的宠爱。公子突自己本身有才能不说,还有强大的姥姥家族做后盾,难怪郑庄公担心公子突会祸乱郑国。

郑庄公去世后,宋庄公得知祭仲拥立了郑昭公,就派人引诱祭仲来到后抓起来,并威胁说:“如果你不拥立公子突,我们就杀掉你。”说到这里,我们为郑庄公所托非人赶到惋惜。祭足居然答应了宋国的要求,并且还与宋国订立盟约,让公子突回国即位。郑昭公听到祭足因宋国的缘故要拥立自己的弟弟公子突做国君,于是赶紧流亡到了卫国。接下来,公子突真的如愿以偿回到郑国成为国君,这就是郑厉公。

决裂周王。

春秋时期,正是中国奴隶制度行将崩溃、封建制度蓬勃兴起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当时,许多诸侯国都纷纷要求摆脱周王朝的强权控制极力维护本国的独立与统一、自由与发展,并努力争取在新的社会制度即封建社会制度下实现新的一统天下,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的历史潮流,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对外,郑庄公敢于反抗周王朝的强权控制,随着周王朝的日益衰败而郑国的日益强盛,周郑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愈演愈烈。这场斗争大致可以分为由“周郑交质”到“周郑交恶”再到“周郑交战”的三个阶段,最终以繻葛之战中周王朝惨遭失败而郑国大获全胜告终,而郑国也失去周朝卿士的特权。

直接威胁。

春秋初期,在中原众多的诸侯国中,实力较强的主要有郑国、齐国、鲁国、宋国和卫国等。

谋划涉及后代,郑桓公的担忧。

在奴隶制正在崩溃、封建制正在形成的春秋初期大变革的几十年中,首先,宋国和卫国是郑国发展的直接障碍,故直接或间接反击、讨伐宋国和卫国便成为郑庄公首要的战略目标。其次周天子的实力与诸侯不相上下,但在诸侯中仍然有一定的号召力。因此,郑庄公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根据各诸侯国之间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结上制下、借强制弱等外交政策,假借周天子的名义去讨伐那些对郑国发展构成威胁或障碍的国家,清除了郑国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最终使得郑国在郑庄公四十三年(前701年)“小霸”于诸侯。

由于重农兴商,春秋初期郑国发展很快。郑国地处南北东西的交往中心,北有周、卫国、晋国,南有陈国、蔡国、楚国,东有宋国、曹国、鲁国、齐国,西有秦国等国家

,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所以郑国的商品经济十分活跃,其发展速度远远走在其他国家之前,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重农兴商”的国家。而郑庄公在执政期间重农兴商。郑桓公在立国之初即同商人订立下盟誓:“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匄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左传·昭公十六年》)郑庄公在执政期间延续了这项由誓约形式固定下来的十分宽松的兴商国策,激发起商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关心,对商人从事经商活动进行大力支持与保护,使得郑国呈现出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盛况。在优越的地理环境的基础上为商人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积极发展商品经济,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对此,与郑国紧邻的宋国和卫国倍感压迫,因此,宋国和卫国与依附于他们的陈国和蔡国常常联合起来与郑国为敌,妨碍着郑国发展的同时威胁着郑国的安全。而齐国和鲁国实力虽强,但离郑国较远,对郑国的发展构不成威胁。

在这种形势下,郑庄公敏锐地感觉到,要使郑国继续发展,必须制服宋国、卫国、陈国和蔡国组成的集团,这样才能为郑国的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而要做到这一点,单凭郑国一国的力量是很难办到的,故郑庄公定下结强制弱的外交政策——远交齐国、鲁国,近攻宋国、卫国、陈国、蔡国。

为此,郑庄公二十四年(前720年),在和齐国已有盟交的基础上,郑庄公又进一步与齐国密切往来,加深与齐国的友谊,使两国的友好关系得到了新发展。郑庄公二十七年(前717年),乘鲁国和宋国交恶之机,郑庄公开始与鲁国结交;郑庄公二十九年(前715年),郑国向鲁国请求舍弃祭祀泰山而祭祀周公,拿泰山附近的祊田与鲁国换许田;郑庄公三十三年(前711年),请求重新祭祀周公,完成与鲁国交换祊田的事,并增加璧玉作为交换许田的代价。通过这些友好往来,郑国和鲁国最终以“如果违背盟约,就不能保全国家”为盟辞在越邑结盟。

由此,郑国与远方的齐国、鲁国两个强国都建立了牢固的好关系,为郑国抗击邻国入侵和向四周发展解除了后顾之忧,从而为郑国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设防楚国。

郑庄公开始担心楚国。楚国是大国,许国夹在楚国和郑国的中间,许国可以作为郑国的边防和战略缓冲地带,攻打许国是为了替后代打算。

据《左传》记载,郑庄公三十二年(前712年)七月初三,鲁国、齐国、郑国的联合军队攻入许城,许国国君许庄公逃到了卫国。齐僖公要把许国土地交给鲁隐公,鲁隐公不敢领受而交给了郑庄公。

谋划涉及后代,郑桓公的担忧。

郑庄公让许国大夫百里侍奉许叔居住在许都东边,对他说:“上天降祸许国,鬼神确实对许君不满,因而借我之手惩罚他。我只有一两个父老兄弟尚且不能相安无事,怎么敢把讨伐许国当作自己的功劳?我有个弟弟,不能和睦相处,使他在外邦奔走谋生,怎么可能长久地占有许国?只是如果我们郑国对他有所请求,希望会像对待老亲家一样,能屈尊降贵答应我们。千万不要别的国家逼近、居住在这里,来和我郑国争夺这地方。如果那样,我的子孙连挽救郑国自己的危亡都将无暇,又怎能替你们许国主持祭祀呢?我之所以让你住在这里,不单是为许国着想,也借以巩固我们郑国的边防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