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孙玉厚:农村老汉,用智慧的爱滋养儿女


《平凡的世界》孙玉厚:农村老汉,用智慧的爱滋养儿女

“妞妞,你坐好,看着屏幕,认真听老师在说什么!和Kevin老师多对话”

“你去干嘛?不是刚刚才上了厕所吗?等下这节课又上完了!”

每天对着三岁女儿,我瞪着铜铃般的大眼睛,眼里能喷出火,两腿叉开,两条胳膊泼辣地甩着,像性子急躁的包租婆一样,声如洪钟,吼着这些同样的话,我感觉当时我的头发丝儿一定冒着烟。

受疫情影响,幼儿园迟迟不开学,眼看着我的小神兽,习惯越来越差,邻居家的几个同龄孩子,都能全英文读故事了,每次出国同游,人家能拿着菜单一通叽里呱啦,我家妞妞还只能对服务生傻笑。

我那个焦虑啊,听了很多的讲座,我好像还是教育不好孩子。

上面这个小故事,你是不是觉得很熟悉?


《平凡的世界》孙玉厚:农村老汉,用智慧的爱滋养儿女

01

当代父母,一批在风暴中心焦虑难眠的油腻中年,每天烦恼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孩子。

我们大多有学历,有文化,是职场精英,我们很爱自己的孩子,懂得很多道理,但依然在教育子女方面很无力。

然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段教育资源整体都匮乏的时期,在黄土高原山沟沟里的一个小村落中,有一个农村老汉,他大字不识一个,家里祖辈穷得揭不开锅,却把四个子女都培养成人,托举他们闯出了不平凡的人生。

他就是路遥作品《平凡的世界》里的老父亲,孙玉厚。


《平凡的世界》孙玉厚:农村老汉,用智慧的爱滋养儿女

02

《平凡的世界》里,路遥描述了1975年到1985年,十年期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巨大而深刻的变革。

这种变革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华夏大地的每个角落,也烙印在每个平凡人的不平凡一生里。

孙玉厚的四个孩子,都是平凡世界里的微小存在,如恒河一粒沙,但是起伏的命运,影射出社会变革的痕迹,也共同折射出了孙玉厚的教育智慧。

他们深深爱着每一位家庭成员,总是把兄弟姐妹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责任。

特别是大哥孙少安,妻子几番提出分家,都不肯,后来孙玉厚态度强硬地分了家,他一度伤心难过,感觉一下子失去了人生方向。

他们非常善良,有正义感。孙少平倾囊搭救小翠、少安为了乡亲们的化肥钱而冒险扩大砖窑规模,这些孩子,总是把他人的幸福和利益放在心头,看到有人受难,总愿出手相助。

他们都吃苦耐劳,踏实稳重。在追逐梦想和理想生活的过程中,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即便是相对浪漫主义的孙少平,做揽工小子,做掏煤工人,累得身上都是伤,也能咬牙坚持下去。

他们都很有主见,勇敢果断。

大姐兰花看似婚姻生活不幸,但是她不顾所有人反对,毅然决然嫁给王满迎,这是对自己爱情的勇敢。

兰香能挣脱小农意识考上重点大学并且敢于接受高干子弟吴仲平的爱情。

少平能狠心离开故土漂泊筑梦。

孙玉厚的每一个孩子,在面对危机时,都能勇敢前进,这种气魄叫人感动。


《平凡的世界》孙玉厚:农村老汉,用智慧的爱滋养儿女

03

除去时代的烙印,从本书几个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回看孙玉厚独特的家庭教育智慧,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这样一位父亲,他到底是如何影响孩子们的?他靠什么成就了孩子们?

我认为,他身上最可圈可点的,是他给了孩子们,富有智慧的爱。

为人父母,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也都愿意为他们计深远,关键在于,怎么做。

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有智慧的?

首先,智慧的爱无声,全靠言传身教。 热情的说教不仅没有正面力量,反而会压制孩子们的自主思考积极性。说教的行为,本身就是不信任对方能自主思考和总结。

我们亲爱的玉厚老汉,从不说教。我记得少安被批斗后,独自上街,他怕儿子想不开寻短见,就一路默默跟着孩子,被发现后,对着儿子愧疚的哭,分享他真实的内心想法。

试想,如果此时,他带着父亲的权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一上来就是“做人要坚强,往后的日子还很长”的说教,少安的心情会如何?

其次,智慧的爱有核,内核即是,像个匠人一样做自己。

孙玉厚一辈子都带着匠心在种地。在种地这件事上,他有十足的自信心,他一辈子营务庄稼,“土地上劳作能带给人一切”就是他的信仰。

这在无形中影响了孩子们,让他们既能吃苦,又踏实专注,做一件事就把它先做好再说。

最后,智慧之爱有界,尊重孩子是底线。

少安创业要用钱,他毫不犹豫拿出了少平给他箍新窑的钱,但是最打动我的是,他在此之前还特意写信去征得少平的同意。

一封家信,传递的,是老父亲对儿子最高规格的尊重。

孙玉厚给到孩子们的,是最智慧的爱。这样无声但是有内核又有界限的爱,能滋养心灵,给人活下去的动力。孩子们在人生路上遇到挫折时,他的爱,就是希望的灯塔。


《平凡的世界》孙玉厚:农村老汉,用智慧的爱滋养儿女

04

当然,孙玉厚身上的局限性非常明显。

他是个实打实的宿命论者,一辈子坚信,孙家人就是这么贫穷的,就是折腾不出什么风浪的。闭塞的乡村和落后的信息资源,迫使他成天只能和土地打交道。

这好像让他除了种地别无选择,他必须专注,似乎是现实的窘迫,逼迫他有了匠心。

那么,现代的父母,面临的资源太多,干扰也太多,信息每天都爆炸式地袭来,这会妨碍我们成为优秀父母吗?

显然不会!

你看,他的女婿王满迎,和他生活在同一片天地,却做不好父亲。

所以,干扰一直都在。当孙玉厚一锄头一锄头翻着黄土地时,他就不用面对干扰吗?他就不焦虑吗?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在干扰中做抉择,如何和焦虑做好朋友,最后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平凡的世界》孙玉厚:农村老汉,用智慧的爱滋养儿女

05

龙应台有一段话,我特别喜欢。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来人世间,有自己的路要走。我们要教给他们的,是如何在这条路上闪避危险,不被打趴下,最终找到自己的价值。唯有一颗强大的心,才有力量在逆境中向上。

因此,我们不必过于焦虑,也不要总是去攀比。

他到底要上哪个有名的幼儿园?他要不要报隔壁小朋友也在学的兴趣班?那个你心仪已久的学区房,要不要勒紧裤腰带,买下来?平常工作太忙了,现在学校又对孩子课后抓得这么紧,要不要专门请个家教,辅导孩子作业?

孩子总是磨蹭,早上起床要喊破喉咙;他还总是丢三落四,带出去的东西,总是有去无回,面对这些坏习惯,该怎么办?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你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而且心里想什么,基本不跟你说,你很着急......

和孩子一起走的路上,你是否总在这些焦虑中,脱不开身呢?


《平凡的世界》孙玉厚:农村老汉,用智慧的爱滋养儿女

所谓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实在是句有毒的鸡汤,因为一旦理解不精准,它的唯一功效,就是制造不必要的焦虑了。

那些坏习惯,你也不必太纠结,不是视而不见,而是不言不语,以身示范,时间会给你很满意的结果。

那些“孩子不受控制”的感觉,其实都是孩子在用力呼喊,向你求一丝尊重。

好的教育,并不要求我们给孩子提供多丰厚的物质,它是一项和心灵有关的事业。

只要你给的爱有智慧,那颗小小的心,就会在这智慧里茁壮成长。

我们先对自己的心灵修养提出要求,才有可能滋养孩子们。

为人父母的修心路上,这三件事,是避免无效焦虑的秘诀:

希望孩子能做到的事情,我们自己先要做到;像种地一样带着匠心耕耘好自己的一项技能;尊重自己爱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