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曆朝歷代十大城市排名:四千年時間,有的衰落有的興起

前天偶然發現了一個很久以前的帖子,總結了中國曆朝十大城市。初一看來,就把筆者的注意力全部吸引了去,於是仔細研讀了一番。恰好筆者上週寫了一篇探析中國城市興衰更替因由的文章。這個數據恰好可以作為一份參考資料。筆者這篇小文並不做任何研究性論述,僅僅是根據這份數據做一番探討。誠然,且不論這份數據編者何人,要做中國上自商周下至當代的城市排名統計,非這個領域專業研究者是無法做到客觀公正的。

這份排名數據基本與時下主流觀念一致,歷代國都都會排在首位,此外則根據政治經濟實力排列。從這份數據中,你可以發現中華文明的演變歷程,一些城市是在何時誕生,並迅速壯大,如西漢時期的揚州,清末的上海。一些地理位置獨特的城市經久不衰,如成都。通過這份數據你也可以看到,各自朝代的特點和執政方針。如三國時期武威、幽州,這些邊陲城市的興起,說明了當時國內政治動盪,邊防安全進一步得到了重視。再如,宋元時期明州、泉州的興起,說明了海外貿易開始形成規模,商品經濟始得發展。

當然,這份排名也無法盡善盡美,接下來筆者要做的,就是要分析探討其中的閃光點和一些值得商榷之處。

我國曆朝歷代十大城市排名:四千年時間,有的衰落有的興起


中華文明的起始階段(夏商周)

這份排名表直接從戰國寫起,因為那時全國範圍已經形成了很多大型城市,城市形態漸趨成熟。拋開難以考證的夏朝不談(夏朝國都基本在河南中部黃河流域,開封、商丘、禹州、洛陽)。且說商朝幾易其都,一直遷到河南安陽(有殷墟遺址證明)才穩定下來。這是早期華夏文明的兩個最早朝代,當時的活動範圍基本在現在的河南、山西、山東一帶。這裡也是中國最早的“十大城市”誕生地。到西周時期定都豐和鎬(現陝西咸陽),政治中心一下子移至西北。一直以來學界有種聲音,周朝姬姓實則是西北遊牧民族,並非華夏族群。所以這個時候中華文明已經開始了第一次流變。直至東周平王東遷,再次回到中原地區洛陽。接下來也就開始了我們這個表格的梳理階段。無疑,筆者認為東周時期(至少可以到局勢還未完全失控的戰國中期),洛陽仍為當時第一大城市。

這份排名表從戰國寫起,所列舉的十大城市基本都是當時最強國的都城。這也無可厚非。如果要從春秋開始,恐怕自然少不了第一霸主晉國,也就少不了現在所說的臨汾、運城。可惜此時距離三家分晉已數百年矣。綜合來看,戰國時期的強國自然是齊國,所以齊國國都臨淄榜上有名。進而是秦國咸陽,不過秦國遷都咸陽是前350年的事,此時已經進入戰國中期了。而排在第三位的趙國國都邯鄲,正式形成於前386年。所以後兩位擠進前三未免有些牽強。再看後邊,魏國被迫遷都開封時已經衰相盡顯,開封城恐怕也進不了前五,倒是此時楚國的郢都,因其國家實力而不會太差,所以可以排進前三名。值得注意的一點,固然成都在後世很強大,可當時為古蜀國的成都,與中原文化差別不小。能不能排進前十,也值得爭議。

我國曆朝歷代十大城市排名:四千年時間,有的衰落有的興起


城市孕育發展階段(秦漢)

秦朝太短命。所以這裡被忽略掉了,也可以理解。進入西漢時期,原有的大城市基本處於穩步發展階段,但是又出現了很多新興城市。這裡以西漢藩王封國為代表。從中也可以看到政權的此消彼長,因為地方政權過於強大,西漢初年中央政權岌岌可危。長安(西安)、洛陽為前兩名,這點毫無爭議。成都因為秦朝都江堰的興修,已經變成了富庶的天府之國。但是拋開繁榮程度,它能否進入前三仍然需要爭議。其他新興城市,基本上是王侯國,如楚王的徐州,吳王的揚州,長沙王的長沙(當時應該是臨湘),以及秦末大將趙佗自立為王的番禹(這是廣州建城之始)。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揚州是新興城市,但是那個強悍的吳王劉濞依靠“即山鑄錢,煮海為鹽”的手段,已經迅速將揚州發展起來。所以,揚州排名第十也許有點委屈。

東漢時期,國都東遷,所以一二名的位置發生了變化。這個關於東漢城市排名的數據還是存在比較大的爭議的。宛(南陽)在現在名氣並不大,實則自秦代以至漢代,一直是當時的工業中心。因為光武帝劉秀由南陽起家,所以有“帝鄉”之稱,這大概也是其名列第三的緣由吧。細心的讀者也會發現,這一時期新出現了許昌、襄陽、鄴城三座城市,這三城在接下來的三國戰亂中名聲都是響噹噹的。可是他們真正登上舞臺基本是在東漢末期,把三城排進前十恐怕也有不妥。多提一句,現在消失的鄴城大致在河北河南兩省交界地帶,曹操戰敗袁紹,進的正是鄴城。而襄陽城真正發展,也是荊州刺史劉表移府襄陽以後的事。

我國曆朝歷代十大城市排名:四千年時間,有的衰落有的興起


城市第一次大變遷階段(三國兩晉南北朝)

天下之勢合久必分,這一時期在中國史上顯得十分混亂。同時,因為政權更迭頻繁,國都也易主頻繁。三國以前形成的大城市,在這一時期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三國時期新增加城市,便是三個國家的國都(蜀漢的成都是舊有城市),曹操的許昌和孫權的南京。許昌城如三國曆史一般,倏忽之間,在後世又沉淪下去。而南京城(這是南京建都之始)從此登上了中國大城市的舞臺。究其原因,許昌一不臨黃河,二無險可守,三並非兵家必爭之地。曹操遷都許昌也僅是權宜之計。而南京則恰恰相反。除了這些城市,新登場的有涼州和幽州。所謂“金張掖銀武威”,武威在甘肅的地位一直顯著。但它當時不過是一處政權固守的要塞,排進前十實難服人。類似的還有幽州,幽州城現在北京河北一帶,當時也是防範東北少數名族的邊塞重鎮。

至於政治黑暗的兩晉時期,政治權力中心從洛陽移至南京。中國的大城市也在向東南移動。西安還在,但已經不是中央政府的了。此時值得注意的是襄國(邢臺),這座現在河北省南部的城市,當時是北方的政治中心,石勒的後趙正是定都於此。所以它亦上榜。至於壽春,歷史悠久,但此時能夠上榜,應該還是在這裡發生了歷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淝水之戰。還有一個值得爭議之處是,縱然蘇州地區文明發軔很早,但姑蘇城之名源於隋代,此時排進前十,顯然天方夜譚。

南北朝時期中國大地已經徹底分裂,北方基本被五胡為首的少數民族佔據。這一時期的城市甚至達不到漢代的規模,入圍十大城市的也基本為各個割據政權的國都。宋齊梁陳四國先後坐擁南京,南京城第一的位置便也當之無愧。此外,值得注意的一個城市是平城(大同)。作為近幾年新入圍的中國第九大古都,大同的底蘊不淺。北朝第一個國家北魏的開國皇帝拓跋珪正是建都在了大同。所以此時的大同當是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

我國曆朝歷代十大城市排名:四千年時間,有的衰落有的興起


中國城市迎來鼎盛時期(隋唐五代十國)

若說中國城市的巔峰時期是隋唐,筆者並不敢苟同。因為後來還有北宋,還有汴京城。隋唐歷史很多人都很熟悉,隋唐的重要城市大家也耳熟能詳。國都長安,陪都(東都)洛陽,這無可爭議。而此時的揚州城,能夠招來隋煬帝幾渡揚州,顯然也是十分繁華的。此時又入圍了兩座城市——太原和杭州。太原時為幷州,是李淵的駐地。所以,大唐朝始自太原,唐之名亦是源自晉國古都唐(上文提到,晉國有一個時期的國都叫唐),在唐代,太原有“北京”之稱(大唐三都之一)。至於杭州,原名錢塘,始自隋代京杭大運河的開通。不過,杭州的正式繁榮,還得到五代十國時期的吳越國建都杭州。

進入五代十國時期,中國再一次進入了短暫的動盪時期。此時的開封因為是五個朝代(五代)的國都,所以地位驟升。而先後經過安史之亂、農民起義與藩鎮戰爭三次重大打擊的西安,迅速衰落了下去,一轉眼便是沉沒千年(至今仍然沒有復興)。這一時期的重大城市依然是割據國的國都,一個典型代表便是福州。909年,王審知建立閩國,定都福州。945年閩國被南唐所滅,947年吳越擊敗軍閥李弘義而控制了福州……儘管這幾十年間福州幾番易手,但遠離中原的福州,此時已被建設得無比繁華。

我國曆朝歷代十大城市排名:四千年時間,有的衰落有的興起


中國城市的巔峰時期(宋)

兩宋加起來時間也不算長,但是排名者很細心的將它們分列兩表,足以說明這一時期中國城市的繁榮。這一時期中國城市發展到了巔峰,同時又開始了新的流變歷程。只可惜,後來蒙古入侵,再之後又迎來了守舊的明代,中國城市就此錯失了最好的發展時機。

北宋的汴京城為世界第一,絕對當之無愧。而且,筆者不敢斷定,中國歷史上還有沒有另外一個城市在同時期享有過如此殊榮。另外,這一時期的東南沿海城市也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明州、泉州相繼繁榮起來。宋代科技發達,四大發明三個出現於此。造船、航海業的發達,以及商品經濟的發展,造就了這些新興城市,也翻開了中國近代大都市史冊的新一頁。自五代以來,長沙也一直居於十大城市之列,宋時長沙為潭州治所,同樣是省會地位。細心讀者又會發現,這一時期大城市全在黃河以南。因為河北大部分地區已經被遼國佔據,遼國國都在內蒙古。現在看來,遊牧出身的契丹族並不善於治市。

進入南宋,十大城市排名變化並不大。無非是統治者棄汴京而去杭州,後來汴京又淪陷被毀,作為國都長達二百年的一代大都市就此消失。另一個值得注意的點是,中都突然出現在了歷史上。中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城,當時為金朝國都。

我國曆朝歷代十大城市排名:四千年時間,有的衰落有的興起


中國城市開始走下坡路(元明清)

儘管元代對臣民分而治之,統治手段十分殘忍。但這一時期的中國大都市尚能夠保持繁華不衰。泉州排名在大都(北京)之前,經濟地位勝過政治地位,這還是首次。這一時期泉州因為海外商品貿易積累了鉅額財富,而北京也以國都的身份真正登上了歷史舞臺。在這份排名表裡,還第一次出現了遼陽(現遼陽)和中慶(昆明)。這兩座城市一個在東北一個在西南。也從側面說明了中國疆域的進一步擴大,而華夏文明影響範圍同樣也在擴大。遼陽時為東京總管府,政治地位優越。昆明建城始於唐末,先後為南詔國、大理國治地。後元世祖攻陷雲南,昆明為雲南行省治所,昆明由此進一步得到發展。

進入明朝,中國的城市開始進入緩慢發展階段。這一時期,仍然沿襲已有的城市佈局。一些重要的政治城市,以及富庶的南方魚米之城成為十大城市。而濟南也開始進入歷史舞臺。山東歷史悠久,但我們所知道的齊魯兩國,國都分別在淄博和曲阜,濟南城發軔很晚。至洪武九年(1376年),山東布政使司的省治才由青州移到濟南,自此濟南才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

清朝效仿明朝制度,城市並沒有多大變化。此時又出現了兩座新興城市,天津和漢口。天津建城於明朝初年,由於位於國都南大門的位置,又有把守京杭運河之便,於是成為了重要樞紐,到清朝中期正式升級為府,並自此成為中央直轄市,直至今天。漢口發軔於明朝末年,並無建城史。由於地處兩江交匯的重要位置。至清代前期,漢口鎮一躍成為當時的四大名鎮之一。縱然漢口商業發達,但若把鎮建制的漢口歸於十大城市,恐怕也有不妥。

我國曆朝歷代十大城市排名:四千年時間,有的衰落有的興起


走向艱難的復興之路(民國至當代)

這一部分距離現在很近,已經沒有什麼分析的必要了。眾所周知,清代以後,中國的城市已經被歐洲國家徹底超過,至今三、四百年尚未追趕上。看民國階段,以工商業水平而論,上海、天津、武漢這三大城市排名爭議不大。其他城市的晉級也基本可以反映出史實。不過,還有一些城市,如哈爾濱、青島等,或許有些不服。

再看共和國時期排名,則顯得讓人摸不著頭腦了。若論毛時代,廣州顯然進不了前三,甚至進不了前十。而哈爾濱、長春、石家莊、鄭州卻不見蹤影。若論近二十年,我們眾所周知的是北上廣深,甚至還要把經濟實力強大的蘇州拉進來。在這十城中,瀋陽則衰落的最為明顯。

總體來看,這一份排名還是可以基本反映近三千年來中國城市變遷的。城市變遷的背後則是文明的變遷。三千年來,我們的華夏民族是在朝向東方大步邁進。如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所說,很多區域位置不適宜新時代的城市衰落了,甚至很難再扶起來,因為歷史不會倒退。很多早產的城市卻依然在散發著生機,如廣州、如成都。前者臨海,後者處在險峻地形上唯一的沃土中。說到底,這還是因為地理因素。幾千年的時間,中國這塊古老的大地,也在不斷孕育著新興的城市,有的繁榮一時,有的則經久不衰。歷史,就是這個樣子,看似有趣,實則無情。

附錄:

中國曆朝歷代十大城市戰國時期10大城市:臨淄、咸陽、邯鄲、大梁(開封)、郢都(荊州),鄭城(新鄭)、曲阜、洛陽、成都、姑蘇

西漢時期10大城市:長安(西安)、洛陽、成都、宛城(南陽)、邯鄲,臨淄、彭城(徐州)、長沙、番禺(廣州)、廣陵(揚州)

東漢時期10大城市:洛陽、長安(西安)、宛城(南陽)、成都、彭城(徐州),許昌、荊州、長沙、襄陽、鄴城(現已消失)

三國時期10大城市:洛陽、長安(西安)、建鄴(南京)、成都、荊州,許昌、徐州、長沙、涼州(武威)、幽州

兩晉時期10大城市:洛陽、長安(西安)、建康(南京)、鄴城(現已消失)、成都,姑臧(武威)、襄國(邢臺)、壽春、廣陵(揚州)、姑蘇

南北朝時期10大城市:建康(南京)、洛陽、長安(西安)、平城(大同)、鄴城(現已消失),成都、廣州、壽春、荊州、廣陵(揚州)

隋唐時期10大城市:長安(西安)、洛陽、揚州、成都、太原,錢塘(杭州)、荊州、金陵(南京)、廣州、幽州

五代十國時期10大城市:汴州(開封)、洛陽、金陵(南京)、杭州、福州,廣州、成都、長沙、荊州、揚州

北宋和遼時期10大城市:汴京(開封)、揚州、杭州、福州、泉州,廣州、明州(寧波)、金陵(南京)、成都、長沙

南宋和金時期10大城市:臨安(杭州)、泉州、福州、廣州、明州(寧波),金陵(南京)、揚州、長沙、中都、成都

大元時期10大城市:泉州、大都、揚州、廣州、福州,明州(寧波)、杭州、中慶(昆明)、成都、遼陽

大明時期10大城市:北京、南京、揚州、蘇州、杭州,福州、廣州、明州(寧波)、成都、濟南

大清時期10大城市:北京、蘇州、南京、杭州、濟南,廣州、天津、福州、成都、武漢(漢口)

民國時期10大城市(港臺除外):上海、天津、武漢、廣州、南京,奉天(瀋陽)、濟南、重慶、北平、成都

共和國10大城市(港臺除外):上海、北京、廣州、天津、瀋陽、武漢、南京、重慶、成都、西安

筆者原文《淺談中國曆代十大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