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的書都去哪了

讀書是有用的,即便這個社會上有很多人在發表讀書無用的言論,但是我相信有很大一部分人在自己的心底或者潛意識裡是承認的,這句話的正確性是不需要懷疑的。

你讀的書都去哪了

可是我們很多人讀了很多書,卻依然沒辦法過好自己的生活。

我們在學校拿不到好成績,我們做不了讓父母驕傲的孩子,我們找不到滿意的工作,我們找不到合適的伴侶,我們做不好自己的工作,我們解答不了對社會的困惑,我們做不了好的父母……

自古就有“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腹有詩書氣自華”,有多少像信仰一樣把這些刻在心底,可又有多少人在心底慨嘆,我讀了很多人,為什麼我還是這麼糟糕?

有這樣一個安慰讀書人的說法

重複發生在寺院的故事:

當小和尚問老和尚

“師傅,我讀的書我都沒有記住,那我為什麼還要讀書?”

師傅拿了一個沒第的水杯,從上到下倒了一杯水,毫無意外,水直瀉而下,沒有底的杯子是裝不了水的,可是老和尚指了指杯壁,杯壁上沾上了水珠,在日光的照映下,杯子更加剔透通亮,煞是好看。師傅說,

“即便你記不住,讀過的書依然淨化了你的心靈,昇華了你的境界。”

類似的故事,我讀過很多版本。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贊同,但是這類故事我用來安慰自己不知道多少回。

我勉強自己去讀,可是我真的不喜歡讀書。晦澀難懂的我讀不下去,淺而易見的我覺得沒必要讀。讀了多少書,對我來說只是把認識的字穿過一遍。然後我長大了,成人了,工作了,結婚了,做父母了。

我遇到很多的事情,我解決不了。當我尋求幫助時,別人告訴我的方法感覺上是那麼熟悉,我以前見到過,在哪本書上?我想得起來儘管我已經忘記我什麼時候讀過,在哪裡?可是我為什麼想不到去運用這些方法。

那種感覺像什麼,我打個比方:就像有一天我朋友請我吃瓜子,我告訴她我吃過了,就在最近的某個時段我磕了很久的瓜子去消磨了一段時間一樣,他們沒有在我的生命中激起絲毫漣漪,沒有任何波動。

為什麼呢?我想了很久,我明白我只是把讀書當成了打發光陰的手段,可是沒有直擊心靈碰撞的讀書其實跟嗑瓜子消耗時間是一樣的道理吧。

感冒了,寫著寫著不知道自己要表達什麼。

我在教育兒子的問題上遇到了難題,前不久也是奇葩大會那裡看到樊登在說他讀書會的事,他說如果你覺得你在生活中有任何的困難,都一定有一本書等著你。我就在開始想我是不是對關於兒童教育的事情讀了太少的書才會造成這種無措,然後我在遇到跟兒子溝融的問題上時,我都是緩下自己的情緒,去思考自己要不要去查下書看怎麼做,其實這樣下來之後,即便沒有查書,兒子的進步也在顯而易見地發生著。所以說某種程度上說我不知道讀書有沒有構成我自己的知識架構,有沒有影響到我的處事方法,但是在處理事情上我們學會去思考,學會緩一下,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你讀的書都去哪了

說到這裡,還是迴歸下此文的題目,我也不知道讀的書都去哪裡了,但是我是一個基本上什麼都不會的人,我唯一會的就是拿本書打發下自己的無聊時光,我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帶來益處,因為我沒有變的漂亮。工作沒有很好,家務沒有做得很好,孩子也沒有教的很好,很大程度上來說我不是一個很好的僱員,不是一個很好的妻子,不是一個很好的媽媽,不是一個很優秀的女子。我想說不要糾結於此,這會兒有空,你可以喝杯咖啡,可以狂逛街,可以拿本書,懶散時光的消磨自在為主。因為只有與自己有碰撞過得東西,才會帶來你心靈上的觸動。而逛街也許也是一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