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又是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週一妹妹受好友福蘭邀請到興山遊玩,正好沒事,於是週二就陪妺妹一同前往,首先坐火車從漢口出發,由於在宜昌工作過三年多,對宜昌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也一直想啥時候回宜昌看看,但是由於那裡的同事朋友很多,而且感情都不錯,如果回去了不告訴大家,大家知道了也難免會錯怪和瞎想。於是這次就不想動勁太大,直接去興山,只在興山活動一下,否則同事朋友知道了不見個面,一定會怪我不講人情。車很順利地抵達了宜昌東站,福蘭專程親自從興山來車站接我們,並邀了女友春平一同前往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興山行程第一站,是去興山仙侶山體會一下涼爽。於是在宜昌吃過午餐,從宜昌北上高速,在高速高嵐出口下高速。高嵐是著名的“朝天吼漂流”所在地,朝天吼漂流位於昭君故里湖北宜昌興山縣境內,包括孔子河和夏陽河兩條河流。2007年開始試運行,在當地頗受遊客喜愛。該景區在2012年成功獲評國家4A級景區。朝天吼漂流全長6公里,落差高達128米,漂流途經臥佛山、八緞錦、將軍柱、紅山筍、朝天吼等景觀。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這就是“朝天吼”石,朝天吼俗稱為望天吼,朝天吼:傳說是龍王的兒子,有守望習慣。大多是在華表柱頂之蹬龍(即朝天吼)對天咆哮,被視為上傳天意,下達民情。這裡或許更多的是觀其形態而得名的吧。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孔子河段,全長4.5公里,落差78米,沿途可觀太公釣魚、孔雀嶺、駱駝峰、昭君石等景觀,比較適合年齡偏大、小朋友以及喜歡觀賞風光的遊客遊玩。夏陽河全長5公里,落差148米,是偏愛冒險、運動的年輕人的選擇,也就是朝天吼漂流的主要河段。由於我們已經不是那種偏愛冒險的年齡了,於是在高嵐只是觀觀景,就沒有再去體驗漂流的那種刺激。說實話高嵐這裡風景真的很美,有著高嵐勝景之稱,只是因為之前來過多次,也就沒有做過多的停留,照了幾張照片,繼續了行程。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沿省道252經孔子峽上黃糧。孔子峽亦稱孔子河峽谷,是一段非常美麗的峽谷,如果很好的開發一下,將與朝天吼漂流交相呼應,讓高嵐更加吸引遊客,也會讓興山真正的留住客。孔子河發源於興山榛子鄉,小河兩岸山勢高峻,險崖陡壁,形成長約60餘里的幽深峽谷。峽谷兩岸,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涼風習習,河水順峽谷間緩緩流出,清澈見底。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車沿著彎彎的山路前行約半小時,來到界牌埡,這裡是省道252和兩古路交匯處,是黃糧鎮去棒子鄉和古夫鎮的岔路口,也是去仙侶山的上山路口。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到了這裡才發現此“仙侶山”而非“仙女山”,原來還以為是仙女山呢,那麼這裡的仙侶到底是啥意思呢?或許上了山才能夠知道吧。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興山是個大山區縣,位於湖北省西部、長江西陵峽北側、大巴山餘脈與巫山餘脈交匯處。境內山巒疊嶂,溝壑縱橫,海拔落差大,山大人稀。據清同治三年(1864)《宜昌府志·疆域志》載:興山“縣東三十里,曰仙侶山,高數千丈,層峰疊嶂,其頂寬平。”高數千丈的仙侶山,在今位於興山中部的黃糧鎮(距新縣城古夫鎮17.5公里),山峰海拔1608.9米。據清同治版《興山縣誌》載:“仙侶春雲,山在邑東,昔傳仙客居此,常有云氣瀰漫,不見顛際,春時尤盛。”故“仙侶春雲”為興山八景之一。這裡過去是興山縣的佛教聖地,山頂有神女觀、雲臺觀、女媧廟等廟產,有僧侶住寺。山上曾建有紀念屈原姊姊的“女嬃廟”。據說,香火一直旺盛至明清,民國時候山頂尚存遺蹟,解放初期廟毀。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車行仙侶山半山腰停下,站在山間公路旁觀觀景,山上的藍天白雲與遠處的山巒、村舍、田園繪成一幅美麗的畫卷,令人心曠神怡。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仙侶山現在是由仙侶山生態農場有限公司董事長萬能周建設開發,萬董上世紀九十年代從國企辭職幹起了自己的實業,很有成就。聽說我們上山來,萬董非常高興,專程趕來陪同我們一行,並熱情接待和介紹山上的情況。據萬董說,這些年他已經投入了3000多萬元,把水泥公路修到山頂,現在山上的水、電、路全部解決了,辦起了生態農場,香豬養殖場,高山雲霧茶場,栽植了上萬株藍莓、車釐子、核桃、板栗等果樹,種了上百畝各種花卉,修復了紫雲觀,女媧廟,春雲寺等景點,具備了日接待千名遊客的能力。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終於到了仙侶山莊的山莊門了,仙侶山地處昭君鎮、古夫鎮、黃糧鎮三鎮的交界處,位於興山縣古夫鎮龍池村,海拔1608.9米。據說仙侶山曾為興山縣佛教道教聖地,山頂有神女觀,雲臺觀,女媧廟、祖師廟,普及寺,龍頭觀等廟宇多達200餘間,有僧尼100餘人。每年有四面八方前往仙侶山朝聖拜佛的人,日達百人以上。解放初期廟毀,僅存懸崖上的一石雕龍頭。仙侶山,山高多雲霧,蔚為壯觀。“仙侶春雲”為興山八景之一。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剛才在山下的氣溫三十六七度,但是,這時在這仙侶山上,就好像到了另外一個世界,空氣溼潤,微風涼涼,心胸開闊,渾身舒坦。特別是夜晚,蓋著被子睡覺,依然還覺得有一絲絲涼意。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仙侶居農莊沐浴在晨光之下,尤如一幅美麗的田園風景畫。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在房前葡萄架下萬董自制的搖椅,可讓人悠閒自樂。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來到仙侶山最有傳奇色彩的天然景觀莫過於這個“親嘴石”,傳說是一對神仙眷侶的化石。站在“神仙之吻”面前,想像當初那些神仙眷侶,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一吻定終身”人間之愛,原來是來自神山仙界。這傳神之作,真的會令人感嘆大自然的神奇。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親吻石”,你能看出來,那邊是男,那邊是女了嗎?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山上隨處可見的高山蔬菜,這個季節主要種植的是西紅柿和辣椒。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只是西紅柿還沒有到成熟的時候,還是青青的。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山上有一處叫龍頭崖的地方,這裡原來建有寺廟,現在有一觀景鍾亭和龍頭石。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懸崖上伸出去的龍頭上,嵌著一石雕的龍頭,面對著東方。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觀景鍾亭中掛著一口鐵鐘,鐵鐘上鑄著許多文字,可以清晰的分辯出“大清國湖北宜昌府興山仙侶山春雲寺諸神牌位前神鍾一口……同治四年小陽月下浣日……鑄……”等字。由此可見此鍾為清同治年的古鐘,也證明了仙侶山的歷史文化豐厚。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龍頭崖後面山崖下原有一寺廟,早已荒廢,只留下的原來四四方方的寺廟屋基石,還可以知道這裡曾經建築的宏大。現在山的主人把原有的物件收集在一起,簡單恢復了一下。待以後資金充足後,再行復原。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這裡有一塊古石匾,石匾上書“玉京闕”三個大字。傳說中的仙侶山是眾仙聚集,而這些神仙並不是虛無縹緲,浪得虛名,還經常顯露一下真功夫。據說清同治版《興山縣誌》上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咸豐八年,蝗入境,土人夢神告曰:吾女媧也,當為汝殄之。蝗果盡。”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仙侶山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山頂,海拔1608.9米,這裡設有一道觀,據說叫金頂,雖然目前還沒有裝修完畢,但是神明已供奉上了。這裡周邊是懸崖峭壁,陡峻異常,僅有一條小徑可以讓人攀巖扶壁上下。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站在在仙侶山的最高處,人就好像上了天,四周的山峰都被踩到了腳底下,城鎮如棋盤,道路像絲線,而漫山遍野的農家小樓房雪白耀眼,好像天上的星星散落人間。遙遠的谷底,昭君鎮,古夫鎮、黃糧鎮若隱若現。抬頭遠望,眼前是一望無垠的闊大空間,遙遠的天邊,山峰如波浪般起伏蜿蜒,水墨畫般漸淡漸遠,直到和天體混沌一片。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山頂是一個長50米、寬近10米左右不太規整的兩個小平臺,最高處是金頂,另一個平臺被萬董建了兩個木屋,一個玻璃房和觀景平臺,感覺非常不錯。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在玻璃房裡既可以喝茶,又可以休息。如在這山崖之上,這遐逸之處小住一下,真的會讓人如痴如醉,婉如神仙。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00:26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仙侶山既高又有仙,自然名氣就很大,人們對它既頂禮膜拜,又趨之若鶩,因為這山地處昭君鎮、古夫鎮、黃糧鎮三鎮的交界處,三個鎮的人都說仙侶山是他們的山,因此這三鎮的疆界都到了仙侶山頂。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萬董為我們準備了豐盛的晚餐和他自己泡的藍莓酒,仙山仙境美女佳人美酒美食,好不令人開心愉悅,於是開懷暢飲,近情享受這美好的時光。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據說仙侶山上還有三絕,日出、晚霞、雲海,由於我們在山上呆的時間有限,只觀賞了日出,領略了晚霞。那太陽的一起一落,氣勢磅礴,色彩燦爛,憾人心魄。遺憾的是由於前段時間乾旱少雨,在山上沒有能看見雲海。萬董說雲海必須要等雨後天晴的時候,才能欣賞到,在這裡可以想像的到,這裡的雲海一定會是雲如海濤起伏,蒼茫空闊,使人震撼。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來到這裡不在這裡小住一下,或許是體會不到,只有親臨,方才明白“仙侶”指的是一種生活態度,過神仙眷侶的生活,而不是狹義的美女美的像神仙,常聽人說“思想有多遠,人就能走多遠”,看來我的思想不論寬度、高度和遠度都還遠遠不夠呢,呵呵,還需繼續努力學習,還有很大的發展和上升空間呢。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離開仙侶山來到第二站昭君村參觀,昭君村原名寶坪村,在今湖北興山縣城南郊。因西漢時“出塞和親”,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的一代名妃王昭君生長此村,故又名昭君村。昭君村位於香溪河畔,景區核心面積3.5平方公里,佔地面積約700畝地。昭君村是以展示昭君遺址遺蹟和保存完好的古漢自然生態景觀,展演昭君故里獨特濃郁的地方文化及漢代宮廷仕女文化的首批國家AAA級旅遊區,昭君村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宜昌市旅遊新十景之一,也是湖北省研學旅行基地。多次榮獲“宜昌市十優景區”榮譽稱號。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王家老屋”,原名“王尕(意‘家’)屋場”。據傳,漢宣帝“五鳳”元年(公元前57年),王昭君祖父落籍寶坪(今昭君村)始建木屋。至漢元帝時,因昭君出塞和親功德垂青,其父王穰被朝廷封為越州太尉,於是王穰另擇風水寶地新建宅院,將老屋贈與侄嗣後人居住,俗稱王家老屋。王家老屋佔地七丈見方,座北朝南,左有青龍(娘娘泉)、右有白虎(梳妝檯),背靠官帽山(後稱紗帽山),面臨香溪河,也是一塊寶地。明宣德(1426年)年間,出任濟南府推官的王氏後人王翥衣錦還鄉,在原址上覆建王家老屋。清嘉慶3年(1798年),突遭土匪舉火焚院,至使王家老屋一片廢墟。2017年復建王家老屋,老屋內的傢俱陳設均是按照王翥的後人王久益居住時的情景復原。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也叫王嬙。晉時因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或明妃。漢元帝時被選入宮,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朝求和親,昭君自願請行,遠嫁匈奴,為民族間的親善友好作出了貢獻。入匈奴後,被稱為寧胡閼氏(皇后)。後呼韓邪死,成帝又命她“從胡俗”,改嫁復株累單于(呼韓邪大鬧氏長子)。在她影響下,其子女及周圍的人都努力維護與漢的通好關係,以致“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由於昭君老屋等景點都在維修不能參觀,也只能是在外圍參觀一下,點到為止了。不過時隔二年的昭君村變化真的很大,已經讓我有些認不太出來了,正如興山的變化一樣,日新月異。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香溪河發源於炎帝神農氏採藥的神農架,它像一條玉帶從昭君村蜿蜒而過,流經屈原故里最後匯入長江,全長97.3公里,俗稱百里香溪。唐人張泌在《妝樓記》中記載:“昭君臨水而居,恆於溪中浣手,溪水盡香,故名香溪”。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離開昭君故里已到了午餐時間,來到了最美水上公路旁的深渡河村“在水一方”農家樂午餐,這裡是最美水上公路的最佳觀景點。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在這裡品嚐了只有在香溪河才有的“紅尾魚”。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興山縣最美水上公路(古昭公路)是我國首條生態環保公路,位於王昭君的出生地湖北省興山縣,為雙車道二級公路,這條公路全長10.9公里,其中有4.4公里是建在峽谷的“水上”,整條公路寬12米,總投資4.4億元。正因這兩座特大橋架在河道中,故得名“水上公路”,夾岸風景秀麗,又被人們稱為“最美水上公路”。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福蘭把我們安排在她的酒店,藍天大酒店居住。到這時候我才開始對福蘭有了新的認知。原來福蘭在興山是知名的女企業家,在興山被稱道為“古有王昭君,今有王福蘭”。1974年福蘭出生在神農架一個叫長方的窮鄉僻壤,那裡山大人稀,環境惡劣。那年她為了逃婚來到了興山,當過保姆、服務員、導遊。經歷過下崗、創業失敗等打擊,從5桌的“福蘭酒家”做起。福蘭給自己定位:一生做好一件事,一顆匠心做好菜。她發誓今生一定要把服務行業幹到底,做好自己的特色菜,創建自己的大品牌。現在福蘭的事業越做越大,成為了三家公司的老總,被上級部門授予縣工商聯副主席、縣光彩事業促進會會長、興山縣扶貧形象大使、市縣人大代表、縣道德模範等各種職務和榮譽稱號。雖然事業做大了,但是她依然初心不改仍在繼續奮鬥。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晚上福蘭在她新開業的“”春山曉月”宴請我們一行,福蘭是“春山曉月昭君菜”創始人。春山曉月,是她這20年創業的昇華總結,如何跟上時代,再創興山文化餐飲品牌是她的信念。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2019年6月12日,王福蘭的“春山曉月昭君菜”文化主題餐廳正式開業了,餐廳設計風格、菜品樣式、服務態度等等,處處都體現著“昭君文化”,甚至專門塑造了一個“小昭君”的IP形象。王福蘭的目標,是把“春山曉月昭君菜”這個品牌打造成神農架、昭君故里的“必吃打卡地”!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這樣一位專注於品質、執著於理想的餐飲人——王福蘭,相信“春山曉月昭君菜”將給她20幾年的餐飲生涯添上更加濃墨重彩的一筆!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第三天行程去棒子鄉遊覽,福蘭一家三口陪我們上棒子鄉。榛子鄉隸屬於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位於昭君故里湖北省興山縣東北部,與襄陽市保康縣、神龍架林區接壤,是宜昌市及興山縣的北大門,相傳以一棵高大而古老的榛子樹而得名。榛子鄉素有“興山青藏高原、華中避暑天堂”美譽,境內山勢最高海拔1908米,平均海拔1300米,高山深谷、花海林野、飛瀑溪澗綿延不絕。動植物種類豐富、中草藥遍佈,恰是遺落在人間的一處秘境。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這裡正在開發的昭君原野,昭君原野項目首期配套有林下花海、植物迷宮、汽車露營基地、星空帳篷、生態停車場、環湖綠道、七彩花田、籃球場、羽毛球場、門球場、無邊際泳池、SPA館等休閒運動設施,引進星級標準隱如酒店,有林間木屋、醫療中心、臨湖餐廳等配套類設施,讓您在這裡能真正親近自然,享受綠色健康的避暑生活。昭君原野項目還規劃有紅葉民宿、彩虹滑道、松林跑馬場、活力騎行道、高山滑雪場、低空景區飛行,打造四季可賞、全齡可玩的度假康養勝地。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興山榛子小鎮通過營造溫泉康養與田園慢生活的方式,打造公約型及IP彙集型的溫泉特色小鎮,呈現出一個產業化的新型城鎮化模式。在這裡,安居、樂業、樂活不再是文人騷客筆下的憧憬,而是每一個小鎮人真實的生活。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白龍潭位於板廟村5組,群眾口碑相傳之靈水之源,潭面錚圓,佔地十方,其水碧綠,如朗朗青玉鑲於群山之間。環潭多洞,百折千回,流連忘返。相傳白龍女下凡,覓人間佳婿以身相許,無奈觸怒龍王,棒達鴛鴦,溢水成潭。潭有三絕:一者近潭半米,其土疏鬆,人立其上,有如乘船,頭暈目眩;二者數里之外,有洞與潭相連,細水潺潺,三伏冰冷,寒天溫軟;三者潭內有銀鱗小魚,終年不見長大,捕之甚難,傳說女孩能食此魚,長大必成美女。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板廟古廟位於榛子鄉東北方向板廟集鎮中心,相傳明初有一鹽販路過此地休息,恰值晚霞滿天,天地一遍金黃,便許願“若此趟盈利,願在此修廟謝天”。販鹽後獲微利無力修廟,只好用木板搭廟了卻心願,故稱為板廟。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板廟古廟又叫武聖宮,廟內有重修武聖宮序石碑。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廟內正牆上一幅巨大的麒麟壁畫。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板廟老街上的土磚木門窗瓦片房,保存的尚且完好,卻早已無人居住。老街上的房子靜靜地坐落在這裡,彷彿還在回味曾經的人來人往、熙熙攘攘;而如今,徜徉在板廟老街,空蕩清新,只能回味這裡一磚一瓦鐫刻的歷史意蘊,品味這時間雕刻的滄桑皺紋。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這裡的西紅柿已經成熟,裝好準備裝車運往外地。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一個老鄉在自己曬制土豆片,這是山裡人的常備食物。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原計劃還要去青龍口看仙人橋、雙龍洞、青龍口瀑布,由於道路塌方無法前去,好在以前我在宜昌工作時已經去過了,並沒什麼,但是隻能為妹妹他們一行留下點遺憾了,上兩張我以前拍的照片,看看照片也算到此一遊了吧。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仙人橋位於榛子鄉石柱村青龍口電站的上方河谷懸崖之間,是通往郭家臺的捷徑。傳說一神仙路過此地,見行人無法通過需繞道而行,即拔鬍鬚數根化為一座石橋,故而得名。峽谷兩邊山林蔥鬱,風景如畫,是夏季旅遊勝地。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青龍口瀑布位於古家淌東方石柱村青龍口綠鬱蔥蔥的懸崖間,在龍洞口有一銀色瀑布飛流而下,景色頗為壯觀,因水從龍口而出故而得名。在夏季陽光之下,瀑布水大,下洩的水柱撞擊在石頭上,升騰產生水珠霧氣,會呈現出非常美麗彩虹奇觀。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雙龍洞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返回縣城時遇道路擴寬施工,只能車停路上耐心的等待,說也巧,下車拍一龍雲高掛,或許這是對一行沒能看到青龍口美景的致歉,也是對一行人的祝福吧,雲龍在天,好人好運!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下山後又到昭君別院小坐,由於天氣較熱,也就沒有在這裡認真的轉轉走走,不過感覺這裡可能是由於天氣原因,人氣有些不夠,比兩年前來時蕭條了一些,這或許是新農村建設與發展中遇到的新情況和新問題,農民如何由務農到經商的轉變,一個好農民並不一定能夠成為一個好商人,這個過程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怎麼才能更好地加以引導,使更多的農民適應環境變化,讓更多的人過上幸福的生活,或許值得許多人不斷的思考和總結,更好地讓新生事物永保生機和活力。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美好的時光總是過的很快,到了返程說再見的時候了,這次興山之行雖然時間不長,只有三天多,但在興山卻是行程滿滿,情義深深。既見到了過去許多的老朋友、老戰友,又結識了福蘭一家、能周和春平等新朋友,看到了發展中的興山新變化、新氣象,朋友們的事業蒸蒸日上、紅紅火火,非常高興和興奮。美麗的興山,多情多義的新朋老友們說聲謝謝,道聲珍重,再見了興山,再見了朋友們,美麗的興山——昭君故里,我還會再來。也歡迎朋友們來江城武漢一聚,期待下次再相見、再相聚!

再訪美麗的昭君故里——興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