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开石”能否作为判定“一两田黄十两金”顶级田黄断真因素?

近年来,田黄是艺术品市场上腾跃的一匹黑马,其炒作之热络,行情之火爆,价值之超高,令人咂舌称奇。但在火爆的同时,其鉴定之难,真赝之争,也一直困扰着藏玩界,造成了不少的龃龉麻烦,官司不断,有人甚至为此搭上了性命。业内的藏家、好者、鉴定人士一直都想厘清这一问题,试图找到一条鉴定的捷径。但一直是见仁见智,难以达到趋同和共识。常听人说,“田黄就是地开石”“田黄必须是地开石”,有人从地质结构、矿物成分方面对田黄鉴定进行了阐述。拜读之后,针对其“地开石一说”有不同看法,现探讨、商榷并就教于广大同好:

“地开石”能否作为判定“一两田黄十两金”顶级田黄断真因素?

1、“田黄就是地开石”。就该提法,我认为立论出错甚或偏执了些。大家知道,田黄是寿山石里的一个公认的石种,而“地开石”仅仅是石材中的矿物组成成分。我想,即便田黄石中含有“地开石”的成分,也不能等同或冠之“就是”。这就如同豆腐中含有蛋白质、肉食中含有胆固醇,但决不能称“豆腐就是蛋白质”“猪肉就是胆固醇”一样。

“地开石”能否作为判定“一两田黄十两金”顶级田黄断真因素?

2、我不敢阐述如何鉴定田黄,也并非否定田黄石中含有“地开石”的矿物成分,仅对“必须”或曰“就是”“地开石”的说法,提点自己的看法。我认为,田黄的矿物成分是复合性的,可能含有“地开石”,但也不能排除含有叶腊石、绿泥石、高岭石等等。因为“地开石一说”仅仅十几年,而田黄石的藏玩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如“就是”“地开石”话,那么,地开石以前的有定论的田黄将如何?

“地开石”能否作为判定“一两田黄十两金”顶级田黄断真因素?

譬如乾隆田黄三连章;西泠印社的镇馆之宝---吴昌硕一组十二枚田黄自用印,都得重新上仪器检测才行,因为矿物成分是无法目测的。再“如果”,---经检测,这些都不符合地开石的标准,那又该给个什么“说法”?另外,每年大大小小的拍卖公司几十、几百、甚至几千万成交的田黄,又有哪一枚是经过检测并言明是“地开石”的?

“地开石”能否作为判定“一两田黄十两金”顶级田黄断真因素?

3、田黄的鉴定分歧,说白了,还是“眼学”和“仪测”或曰“科学鉴定”之争。我始终认为,田黄和其他的传统文玩、艺术品一样,有哪一类的“宝物”是借助“高科技”解决真赝的?“眼学”鉴定足矣。

其理由是,田黄仅仅是“出产于寿山田坑中‘黄颜色’的石材”,其优劣悬殊、色彩,质感高下差异极大,且类似田黄的次生石品种也不少,矿物成分也是大同小异,这样,即便检测为“地开石”又有何意义?另外,世上其他品种的美石佳材还有很多,为什么偏偏田黄要检测,“就是”地开石,其他石中则没资格给按上一个某某“成分”的标准,享受“仪器检测”这一殊荣?

“地开石”能否作为判定“一两田黄十两金”顶级田黄断真因素?

4、田黄之所以显贵,之所以被捧上了天,是由于它的稀有性、它的绚丽的色彩、它的独特的质感{六德},以及它的依附于石材之外的雕工、钮饰、篆刻等悠久的文化传承以及深厚的人文内涵。但尽管如此,也仅仅是“田坑黄颜色石材”中的极少部分。这就和同为“元青花”,有几亿元一只的“鬼谷子”,也有不值几许的民间家用的小碗小碟,而这实在与它们的某某“元素”“成分”毫不相关。

“地开石”能否作为判定“一两田黄十两金”顶级田黄断真因素?

鉴于此,“田黄必须仪器检测”“田黄就是地开石”诸如此类的理论,这实在是值得商榷甚至应该反思的。当然,有条件的好事者,如果在“眼学”鉴赏的同时,弄个仪器“玩一玩”也未尝不可,但切不可以此为据、为准。尤其是某些珍贵的古印章、摆玩件,掰下个一小块,弄到机器上去,这岂不是吃饱了撑得,没事找事。说重了,这简直是对“宝物”的糟蹋,对艺术品的亵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