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服的人生,貴在不計較

舒服的人生,貴在不計較


1


寬恕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記得前陣子上完瑜伽課後,有位學員走到老師身邊,想諮詢一個問題。

她說:“老師,都說練瑜伽時要平心靜氣,不可心煩氣躁,可我就是難以調整自己的心情,總是沉不下心來好好練,該怎麼辦呢?”

老師和藹地詢問她:“你最近是有什麼煩心的事情嗎?”

她說,不知怎的,總有人在背後說她壞話,讓她很苦惱。

每當閉上眼睛練瑜伽時,心裡總想起這些不愉快的事情,有時候越想越氣憤,把自己心情都弄得一團糟。

老師聽完她的話後,微微一笑:


“再多的流言蜚語,也無法打沉一片淨葉,淨葉只會抖掉它身上的流言,一步步上升回水面。

做人也是如此。


學會寬恕別人,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少計較,自然就會沒煩惱了。


舒服的人生,貴在不計較


那位學員長吁了一口氣,一身輕鬆地說道:“謝謝老師,我知道我今後該什麼做了。”

太過於計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終日耿耿於懷,不僅會讓我們的心負累,還會讓人徒增煩惱。

何不用寬容之心,去諒解那些對自己不友善的人呢?

當你以一顆善解人意、大氣寬厚的心對待傷害你的人,你就會發現:

你非但沒有因為寬恕了別人而敗下來,反而會贏來了更多人對你的尊重和真誠。

如此想想,這樣雙贏的局面,何樂而不為?

很多時候,寬恕別人,其實也是一種善待自己的方式。


2


難得糊塗,吃虧是福


相傳,孔子曾帶領著一行弟子東遊。

半路上,他們又累又餓,正好看到不遠處有一家小客棧,孔子便吩咐一名弟子前去買些乾糧。

弟子走進客棧後,對老闆說:“我是孔子的學生,我們和老師都餓了,給我們弄點吃的吧。”

老闆聽後,說道:“你說孔子的弟子,我寫個字,假如你認識的話,隨便你們吃。”

然後,就命人拿來筆墨,寫下了一個“真”字。

弟子一瞧,毫不猶豫回答:“這個字太簡單了,這是個真字,三歲小孩都認識。”

老闆哈哈大笑,搖搖手說:“你竟然連這個字都認不得,還說是孔子的學生,我看你是假冒的。”

於是,便把他轟出了客棧。

孔子見弟子空手而歸,問其原因後就親自去了一趟客棧,對老闆說:


“我是孔子,現在我們一行人有些飢餓,能否給我們弄些乾糧呢?”

老闆還是說:“你要是辨認得出這個字,那就隨便吃。”

孔子看了看,說這個字念“直八”。

老闆爽朗地笑道:“孔子果真名不虛傳,你和弟子們免費吃吧,不用客氣。”

那名弟子不解:“這明明就是真字,為什麼非要說是直八呢!”

孔子說,很多事情,是認不得那麼“真”的,你非要認真,非要計較,自然就會碰壁。

是啊,很多事情,如果總算得斤斤計較,看得太清太透,所以煩惱便會尾隨而至。

有時候,讓一步、吃點虧,就會因為計較少,而事情便會稱心如意。


舒服的人生,貴在不計較


有人說:“活得清醒之人,易生煩惱;活得糊塗之人,易獲幸福。”

的確,一個人過於精明、過於計較,做事就容易處處碰見糟心事,人也會因此抑鬱煩悶。

不做過多的計較,才能讓自己輕鬆愉悅,別人也會樂於與你相處。

正如佛語中有段話說的:“吃虧恰恰佔便宜,佔便宜恰恰吃虧。奇妙難思,人虧天補。”

不計較,表面上看似糊塗而吃虧,實際上卻能得到另一種收穫。


3


舒服的人生,貴在不計較


很贊同一位哲學家說的一句名言:

“能幹的人,不在情緒上計較,只在做事上認真;無能的人,不在做事上認真,只要情緒上計較。”

深以為然。

太過於計較,不僅會給人帶來無盡的煩惱,更會讓人遠離快樂、幸福和成功。

要知道,一個時常能在生活中感受到快樂的人,不是因為他擁有得多,而是因為他計較得少,甘願當個糊塗人,肯吃虧。

有位清朝文人在家書裡記載著這麼一句話: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人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不怕千里之路,只為了送一封家書回去,勸說家人別為三尺之地與人斤斤計較。

還舉例給家人知道,當年秦始皇修建了不朽的萬里長城,可自己也會終將死去,這些土地也無法帶走。

前人尚且如此,現在為了三尺地而苦苦計較又有何意義呢?

於是,家人聽從了他的話,讓出了三尺地,而對方看到如此謙讓,自己也退讓了三尺地。

便有了現在流傳已久的“六尺巷”。

可見,擁有一顆寬敞的心,凡事少計較,那麼所有的一切不悅,都會很快隨風消散。


舒服的人生,貴在不計較


弘一大師曾言:“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

凡事若算得太清楚,非要爭個輸贏,最後的結果,很可能就是爭執不休、兩敗俱傷。

殊不知,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所謂的命運不公,不過是人生的一次歷程。

不去計較一時的得失,當個難得的糊塗人,才能放開懷抱,去迎接整片燦爛的晴空。

正所謂,人情冷暖多看淡,放下計較享清閒。

舒服的人生,貴在不計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