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敬重的德国名将,拒绝自己逃生,始终跟士兵站在一起

如果抛开立场不谈,二战时期德国的大多数军官都很值得称赞,秉持着普鲁士传统军人的作风,庄严、高贵、坚强不屈。

在这些军官当中,最有代表性的,可能就要数冯·绍肯了,也被称为德军“最后的贵族”。

最值得敬重的德国名将,拒绝自己逃生,始终跟士兵站在一起

绍肯出生于传统的贵族军官世家,也许是家庭文化的熏陶,又或是与生俱来的魅力,总之在他身上,贵族将领的气质表露无遗。即使是赋闲在家,他也要一身戎装,保持着一丝不苟的整洁。

不过,千万不要以为“贵族”就是电视上演的那样,不食人间烟火,只知道享受人生,其实欧洲的“贵族”更多的是一种责任,要有担当,敢为天下先。

无疑,邵肯就是这样的人。

邵肯虽然是军官,但在战斗中经常冲在前面,因此经常受伤,在一战中负伤七次,二战中又负伤六次,就连曼施坦因也称赞其为“国防军最值得信赖的将军之一”。

不过,更值得称道的,还是他体恤下属、勇于担当的领导作风,给他赢得了极大的声望,尤其是他麾下的第四装甲师,甚至将绍肯视为灵魂人物。在苏德战场上,当希特勒屡次谩骂他违抗指令的时候,他只是淡淡地回应:“冥顽不化的死守,只会坑害我们的士兵。”

最值得敬重的德国名将,拒绝自己逃生,始终跟士兵站在一起

1945年8月,欧洲战场已经进入尾声。此时,在波罗的海沿岸苦苦支撑了一个多月的绍肯,带着东集团军残部,成功掩护了30余万难民逃往盟军占领区,并成功护送65000多名伤员撤退。然而,仍有60000多人被困在这里,如同待宰的羔羊,等候苏联人的裁决。

8月5日,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特意派出了一架飞机,让邵肯逃回来,但绍肯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一善意之举。用他的座右铭来说,就是——“战士在哪里,我就在哪里”,尤其是在这种危难的时刻,他绝不会丢下战士们自己逃走。

很快,被困于此的官兵们发觉再也不会有船来营救他们了,于是开始躁动不安,难以抑制。这时候,绍肯驱车赶来,向全体人员进行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训话:

我们必须保持镇定,再也没有船来了,也不要再指望还会有奇迹出现。现在,当我们不得不踏进苏联战俘营时,我们必须保持自己的尊严,必须认识到我们直至最后一刻都在履行职责!

战士们看到自己的长官始终与自己同在,都被他的这种镇定所感染,因此大家不再恐慌,都平静地散去。

最值得敬重的德国名将,拒绝自己逃生,始终跟士兵站在一起

在向苏军第43集团军司令贝洛波罗多夫投降之际,绍肯曾多次同他交涉,条件是允许德军战俘携带行李车进入战俘营。为部下谋取最后一点福利,这也许是他唯一能做的了。

此后,由于苏军在攻克柏林后没有找到希特勒的头盖骨,于是开始对那些曾在地堡工作过的人员严刑审问,其中就包括绍肯。

由于在战争期间多次负伤,再加上入狱时已经年过五旬,在暗无天日的监禁生活下,绍肯的身体每况愈下。然而即便如此,苏联人始终都没有撬开他的嘴,得到的永远都是不屑一顾的轻蔑。

没有确凿的证据给绍肯定罪,苏方只能拿着所谓的“纵容部队就地取食”这一滑稽的罪名,判处他25年的苦役。说真的,这样的指控的确太牵强了。

到了1955年,西德与苏联正式确定了外交关系后,在西伯利亚度过了10年牢狱生活的绍肯,终于重见天日,回到故土与家人相聚。而当初与他同时进入苏军战俘营的11位德军将领,已有8位死于疾病,还有两位奄奄一息。

1980年9月27日,88岁的绍肯与世长辞,带着他永不褪色的贵族气质,去了另一个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