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西玉荷包荔枝的故事

玉荷包荔枝在阳西县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该品种叶小,果实圆正。剥开果皮果肉乳白半透明,干爽洁手,肉厚核小,入口质脆清甜,微香,在北京全国农展会上被评为名优品种。玉荷包荔枝的产地原本不是阳西,那么,它是怎样引进阳西的?这里可要感谢一个人,他就是郑锦龙。

阳西玉荷包荔枝的故事

郑锦龙生于阳西县程村镇站背村,清康熙年间人。康熙初年做过国子监生员,康熙二十二年中进士,担任过福建江南督运府府官。

阳西玉荷包荔枝的故事

一次,康熙微服私访,康熙皇帝换成了便装,皇后为员外夫人打扮,太子打扮成公子哥,格格为闺门小姐模样。

阳西玉荷包荔枝的故事

康熙来到福建时,见到的是沃野万顷,稻谷飘香,人民勤劳,社会稳定,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康熙不禁龙颜大悦。当天中午,康熙到府衙拜访郑锦龙,幸好郑锦龙认出康熙皇帝,但他不明说,只当好朋友接待康熙,两人聊起来投缘,相谈甚欢。聊了约两个小时,郑锦龙拿出自家种的岭南特产玉荷包荔枝让康熙品尝,康熙赞叹不已。认为玉荷包晶莹剔透、脆嫩多汁、清甜饱满,是天下难得的佳果。

阳西玉荷包荔枝的故事

回到京城后,康熙总是不能忘怀玉荷包荔枝的美味,也被郑锦龙端正的品行,清廉的风尚感动,于是赐两块金字牌匾,一题“熙朝拔俊”,一题“英范振羽”,彰其政绩;同时下旨令其广种荔枝,造福人民。

郑锦龙接旨后,考虑到福建水土不宜于大规模推广种植玉荷包荔枝,于是派遣两个儿子从福建用大船运果苗回,培植到自己的故乡程村镇站背村、织篢镇的龙头山村、上洋镇的庚山村,玉荷包荔枝从此就在当地广泛种植开来。只要一到玉荷包荔枝成熟季节,郑锦龙就挑选部分荔枝作为贡品用快马运往京城,供康熙和皇宫大臣品尝。

(“阳西土特产故事”一等奖,作者:梁愈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