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因為一個"標籤"而改變

我的童年,是因為一個"標籤"而改變的。

那個時候流行一個動畫片,叫做

《邋遢大王》,雖然父母沒有怎麼看裡面的內容,可是這個標籤還是很好的被借用過來,貼在了我身上。

說句實話,我非常反感,有的時候我就想,為什麼我喜歡打籃球,我還喜歡科比·布萊恩特,爸媽卻不會叫我"小科比"呢,為什麼偏偏是"邋遢大王"呢?

我,對這個"標籤",感到十分抗拒。

然後的日子裡,

  • 我會忘記鞋子要放在鞋櫃上,即便我不管它,它們也不會自己長腳跑到我床上的。
  • 我會吃完飯離開餐桌,因為反正有人收拾。
  • 我會把臭襪子扔在床底下,讓他慢慢的散味兒。

我是邋遢大王,父母拿我一點兒辦法都沒有,甚至我覺得他們還能夠忍受,我會更邋遢的事實。

就這樣僵持了一段時間後,父母跟我進行了一次深入的談話。

我們商量並簽訂了一份,彼此都要遵守的約定,而我提出的要求,只有一個:"不準再叫我邋遢大王!"


我的童年,因為一個

一個被採訪的年輕人,對我這樣說到:

"小時候他們總喜歡說我拖拖拉拉,暴脾氣。


但是現在,我有非常規律的生活,和一份穩定的收入,有時候依然頑固、衝動,喜歡高談闊論,可是在上司和同事眼裡,我是一個從不"延期"的可靠的工作夥伴。


只是每當我回到父母面前時,這些舊標籤又會重新出現。

不想做飯,懶得刷碗,衣服堆在床上。

忍不住跟他們發火。"

聽到過許多"成年孩子"的故事,他們的身上也都有著類似的通病。

不論他們在工作中表現如何,當回到父母身邊時,總會不自覺地回到自己童年的角色。

並不是這些父母有意嬌慣,並將他們拽回到童年,真正的問題在於:

在孩子童年時,家庭給他的標籤,定義了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方式,而許多父母卻看不到這些"標籤",會成為限制孩子的枷鎖。

我的童年,因為一個

教育孩子確實是很大的難題,美國的肯尼斯·金斯伯格博士,是兒童醫院的一名兒科醫生,研究培養兒童和青少年的韌性,他經常說教育孩子就像是解謎,但家長必須學會在家庭中構建"邊界"。

健康、安全和道德的界限,是父母為了引導孩子成長而創造的,邊界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但我相信大家都非常困惑,

  • 比如姐姐和妹妹經常打鬧,
  • 孩子攀比心太重,
  • 總是喜歡動手打架等等,

這些都是直觀的問題,可是我們如何與孩子建立"邊界"來解決這些問題呢。

首先就是去掉孩子在家中的標籤,改變我們的行動和語言,轉化為支持、鼓勵他們應該成為的樣子。

我的童年,因為一個

1、 請去掉孩子的標籤

一次六歲的失敗的排球課經歷,可能會導致一個46歲的人,再也沒有嘗試過這項運動。

不要根據我們認為孩子是什麼樣,來做決定,因為這些選擇會把孩子關在裡面。

我們經常會不小心,將這些句子,變成我們的家庭常用詞彙:"你們怎麼一直打架。""她太挑剔了。"小小的產生瞬間,都會成為父母對孩子"標籤"。

經常有孩子在初中時,選擇美術藝考或者藝校時,會有家長說:"你又不喜歡畫畫,小時候給你報的美術班你也不去"。

這使得許多學習美術,並從事藝考的學生,只是把美術當成是考學的一條捷徑,而"不喜歡畫畫"的這個標籤,會跟隨他們許久,並如同詛咒一般,遲遲的限制著他們對畫畫的熱情,這也阻礙了他們更大一步的修為。

除非有一天,能夠摘下這個標籤,才能夠真正獲得改變。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將標籤的內容都改為誇讚,就是好的。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有一句名言:"謊言說得越來越真誠,最後連自己也從中得到了安慰。"

所以適當地鼓勵是好的,標籤化會促使孩子產生自負情緒,很難以接受失敗和挫折。

我的童年,因為一個

2、注意語言方式:與其得出結論,不如選擇可能性。

“我討厭那隻狗!”

“那隻狗確實很嚇人,不過也有很多狗狗是可愛的,聽話的,很快你就會遇到喜歡的小狗。”

從語言上,和思想上,讓孩子明白,不要沉浸在過去,不要讓過去控制了自己的未來,這也是"標籤"對孩子的危害。

與其下定義,不如尋找更多的可能性,經常提醒孩子,成長和改變都是人生的一部分。

許多孩子經常摔倒,這並不意味著一個孩子笨手笨腳,只是在他熟練之前,還有一段路要走罷了。

"你會慢慢長大,閱讀變得越來越容易,掌握的運動也越來越多。你變高了,然後——嘣——那些狗就變小了。"

我的童年,因為一個

3、期待改變。

沒有人喜歡被貼上標籤,因為我們都知道在詞語的背後有更多的東西。

孩子會變,成年人會變,人是會變的。

孩子從叫一聲"爸爸"到背誦古詩,從簡單地加法到代數,從幫忙打掃衛生到獨立生活,不只有學習才是孩子的工作,改變一樣是他們的生活。

當你長大,工作,感慨自己的道路有點兒出人意料時,有沒有認真想過,其實那些快樂總藏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那些嘗試過的改變,往往給我們帶來驚喜。

而這些時刻,就是我們撕掉標籤的時刻。

允許我們的孩子改變,然後再改變,直到他們變成他們自己。

這是一種成長的特許,是父母送給他們的寶貴禮物,是加強親子關係的紐帶,而是坐在輪椅上時,還在講述"女兒為什麼不吃青菜"這樣老掉牙的故事。

要做好孩子的教育,家長要多看書,亂看書不如看貓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