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的话术----从心出发,打动人心

王艮是阳明的大弟子,在

心学的话术----从心出发,打动人心

遇见阳明之前,已经无师自通的开悟了。他自视甚高,尊崇上古那一套学说,自造了上古的服饰,平时穿的是峨冠博带。

有一天,他穿着这一套衣服来会会阳明,他的本意是切磋,并不是拜师。

阳明也是有些狷狂的人,这样的人也比较符合自己的调调,于是“异其人,降阶迎之”。

阳明指着帽子问:“何冠?”

王艮答:“有虞氏冠。”

接着问:“何服?”

王艮答:“老莱子服。”

阳明问:“学老莱子吗?”

回答:“是的。”

阳明问:“只是学着穿他的服装,怎么不学老莱子七十岁了,为了逗她母亲开心,装作小孩游又哭又笑的样子呢?”

这句话问住了王艮,他脸色不一样了,收起了佯狂。屁股向椅子边上挪动了一些。

这说明他已经有些服气了。

等说到了致知格物,王艮彻底拜服,说:“先生之学,精深极微,得之心者也。”

返回去,更换衣服执弟子礼。

就这样三言两语,收了一名大弟子。

阳明的语言艺术可见一斑。

这仅仅是收弟子,阳明曾几句话,把一对要打官司的父子说得抱头痛哭。

在庐陵当县令时,一对父子反目,找到阳明去评理。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

阳明可不是纠缠于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的人。

对于他们父子之间是非曲直,阳明并无多大兴趣去听。他直接问这对父子:”你们知道舜与他的父亲瞽叟吗?“这对父子都点点头。

阳明接着说:先不要说你们之间的矛盾,我们今天说说舜和他的父亲。我认为舜是大大地不孝,而瞽叟是大慈的父亲。

这对父子听了,愕然,这完全违背了人们的常识。

阳明继续说:舜经常自认为大不孝,所以他能孝;瞽叟自认为大慈,所以不能慈。瞽叟只记得舜是我养大的,今为何不叫我高兴?不知自心已为后妻所移,觉得自己能慈,所以愈不能慈。舜只记得孩提时,父亲如何爱我,今日不爱,只是我不能尽孝,所以愈能孝。等到了瞽瞍知道了自己错的地方,又不过复得此心原慈的本体。所以后世称舜是个古今大孝的子,瞽叟亦做成个慈父。

阳明话未说完,他们父子就相互拥抱恸哭而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