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涨姿势一:哪里有“千秋指白头”?

宋徽宗赵佶在《腊梅山禽图》上写了这首诗:

“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来涨姿势一:哪里有“千秋指白头”?

宋徽宗 赵佶


来涨姿势一:哪里有“千秋指白头”?

腊梅山禽图


“丹青”指的是古代绘画中常用的颜色,上色不容易挥发退减,白头翁则是象征千年不变的心意,因而这二句喻友谊坚贞,万年长青。

然而,现代研究告诉我们,很多对于动植物长相厮守的寓意其实是我们人类一厢情愿的看法,比如“千秋指白头”中的白头翁。


来涨姿势一:哪里有“千秋指白头”?

白头鹎


关于白头翁,基本信息引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http://amuseum.cdstm.cn/AMuseum/dongwu/page/animal_detail_5104.html)

白头翁,学名叫‘白头鹎’,鸟类,雀形目,鹎科,鹎属,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疑难广大区域,北至陕西南部和河南一带,偶尔见于河北和山东,西至四川、贵州和云南东北部,东至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南至广西、广东、香港、海南岛和台湾。

在民间,白头翁又叫“白头婆”,从照片我们可以看到古人今人寓意动物的基本操作:因头上长有一撮白毛,因而取名“白头翁”“白头婆”,寓意友谊或爱情长久不衰。

很遗憾,这个寓意被打脸了,原因在于阿根廷科学家的一个实验(小声哔哔:在中国就不会有科学家干这个事情):

阿根廷的动物学家对鸟巢中的雏鸟DNA进行测试后发现,多达25%的雄性白头翁,辛辛苦苦终日外出抓虫喂养的雏鸟,并非它们的血脉。无疑,这是雌鸟趁着雄鸟外出时与其他雄鸟苟合而来。

由此可见,我们加诸于动物身上的“美好品质”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寄托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