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冷落多年的“树先生”,为何在短视频平台又火了?

《hello!树先生》前段时间在抖音上被疯狂刷屏了。“迷恋树哥抽烟,太霸了有没有。”“哈喽,树哥。”一时间,仿佛整个app都在跟树哥打招呼。

被冷落多年的“树先生”,为何在短视频平台又火了?

一部8年前被定义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冷门作品,一部王宝强在演技巅峰时期所创造的“烂片”。当年票房惨淡,如今却成为了许多抖粉的情怀,被各种致敬。引用神探狄阁老的一句话说,真可谓“前倨而后恭,思之令人发笑。”
当初,这部黑色幽默的文艺片是典型的业内好评满满,席下嘘声一片。如今,树哥重回人们的视野,并不是说现在的专业人士都刷网霸屏了,而是从前幼稚的观众长大了。“小时候看热闹,长大了看门道。”许多电影,像超级英雄片,亦或者是充斥着性、暴力等荷尔蒙元素的商业片,可以吸引年轻的目光,一时靠票房取胜。但时光流逝,沉淀下来的,终究是那些能捕捉心灵深处的情感、能触碰人性本质的东西。

被冷落多年的“树先生”,为何在短视频平台又火了?

寒冷的村庄,凉薄的人情,催生出父子相残的人伦惨剧,也造就了一个悲催的“树先生”。人如其名,树哥的日常,在煤老板、校长、村长、农民的生活圈子交集的边缘徘徊。他就像一棵树,默默地注视着人类的离合悲欢。也只有在被侮辱的时候,树哥才有一丝人气儿。树哥就像金庸先生笔下《天龙八部》的那个慕容复一样,沉浸在了自己幻想的世界里。不同的是,慕容复幻想一统江山,群臣俯首。树哥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他渴求的,只不过是一份最简单的幸福、一个有女人的家、一份作为人最起码的尊严。

被冷落多年的“树先生”,为何在短视频平台又火了?

“如果由于演员自身气质的强烈渗透,从而影响或者代替了角色本身,让观者忽略了角色本身应有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而沉浸于演员自身的情感中,这就是演员自身的魅力所在,他就是所谓的气质型演员。”
王宝强做到了这一点,2011年,他凭借“树哥”获得了俄罗斯、美国纽约、意大利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及亚太电影奖。真可谓“墙内开花墙外香。”对于这个角色,他可以说是本色出演。
多年来,即便是王宝强的忠实粉,喜欢《hello!树先生》的也不多。在它之前,有热血的《士兵突击》、民族情怀感十足的《我的兄弟叫顺溜》,在这之后,还有爆笑的《人在囧途》、《泰囧》以及《唐人街探案》等等。

被冷落多年的“树先生”,为何在短视频平台又火了?

幻想、梦想,这些形而上的东西,总是在真金白银面前碰的稀碎。谁都清楚,树哥在现实中,不可能真的让二猪下跪谢罪。聋哑的小梅,也不会真的看上这个准疯子“进化”而成的真疯子。臆想中时尚前卫,活泼快乐的哥哥,早已被父亲杀死,所以他又幻想自己杀死了父亲。
疯子终究是疯子,不可能成为“半仙儿”,树哥尝试的事情,历史上的洪秀全也做过。只不过洪秀全忽悠了别人,树哥只能自欺欺人。神奇的脑回路,编织出自己最想要的现实,我想,这或许是每个人都期待过的吧。

被冷落多年的“树先生”,为何在短视频平台又火了?

诚然,我相信一部分观众是抱着成长的心态,来重拾这部悲情喜剧的。不过,说句诛心之论,这种成长只怕并非是快乐的,而是以“同病相怜”的态度来回忆树哥,舔舐自己的伤口。在你春风得意,无忧无虑时,你把“树哥”视为异类,将对人性的挖掘视为无病呻吟。唯有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时候,人们才会平等的看待树哥。

被冷落多年的“树先生”,为何在短视频平台又火了?

树哥的悲哀,并不全在于自身。由自私和麻木酿成的惨剧,现实中恐怕也不止这一例。能救赎千千万万个“树哥”的解药,是一个温情的社会。不管发展到什么程度,如果人类不能以平等的眼光审视富贵与贫贱,不能用同样的温情对待社会上的优胜者和差生。那么,和谐就无从谈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