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价百万,一套房”:可照样敌不过中年危机


“我身价百万,一套房”:可照样敌不过中年危机

文 | 罗sir



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成功?

成功的定义和标准如果是温饱问题,在今天我相信大多数人早已经解决了这个人类最原始的生存需求。

但现在,什么才算是成功?

房子算吗?

根据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在博智宏观论坛例会上表示,现在中国住宅人均1.1套,人均建筑面积大概在35平米-40平米之间。

房子好像已经不算是成功了。

那存款算吗?

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住户存款87.8万亿元,人均储蓄大约6.3万元。

从人均数据来看,好像存款也挺多。

那什么才算是成功?


“我身价百万,一套房”:可照样敌不过中年危机


这话我问老周的时候,他告诉我:“不负债,娃娃老婆生活压力不那么大,自己事业稳定向上,这就算成功。”

看得出来,目前老周离成功的标准依然很远很远。

即使他的身价上百万。


01

35岁的老周“跌倒”了

我同老周的交集是在保险公司发生的。

那时候我还是初出茅庐的愣头青,而老周呢?也是刚踏入保险销售行业的一名新手。

我自诩做事成熟稳重,自是不甘和那些同是“愣头青”的同事一道开展线下陌拜业务。

而老周别说做事成熟稳重,就是长得也非常“稳重”,在我们同去保险公司的新人里面,老周是年龄最大的一位。

于是乎,我和老周就这样“一拍即合”选择在一起跑业务。


“我身价百万,一套房”:可照样敌不过中年危机

坦白讲,老周是我见过年龄最大的人当中思想最超前的。

我们在一起出奇的合得来,同事们也惊讶于我的“合群”,总之,在保险公司的那段时间对我来说非常有意义也很充实。

我们白天在一起陌拜、跑业务到深夜回家,早上相约一起开晨会做总结。

但这一切对老周来说,是非常焦虑和急躁的。

原因就在于,我们在一起跑业务,一单都没有开过。

换句话说,我们没有赚到钱。

在当时我还不知道这对一个35岁的中年男人意味着什么,我只知道老周在那段时间的脾气心性,变得越来越急躁。

起初,我钦佩老周的魄力和胆识,人到中年竟然还敢去卖从来没有卖过的保险业务。

但现在想来,这里面多半都是一个中年男人的无奈和辛酸,只不过不为外人所道也。


“我身价百万,一套房”:可照样敌不过中年危机

老周和我常常在建材市场去陌拜,那里的商家有钱又有时间听我们唠嗑,每次老周总是推我上前,起初我以为他是“生性害羞”,后来也渐渐明白这是他作为一个中年人的最后“尊严”。

老周在这个省会城市有一套房,是他前两年贷款买下来的,临近地铁口,有时候老周会玩笑似的说自己也是百万身价的人物了,但我知道,这房子他只会住不会卖。

老周有两个女儿,都在读小学,这是老周唯一的欣慰点,他不需要以后赚钱买房给子女。

老周的爱人是一位牙科医生,用老周自己的话说就是,“她赚的比我还多。”

我没有问过老周以前的工作经历,又是如何跑来卖保险的。但我唯一清楚的是,老周的这次工作,显然也没有赚到钱。

我和老周跑了半年业务,我俩一分钱也没有赚到,相反搭进去了不少自己的钱。

老周是最先离开保险公司的,我在后面也接着离开了。

这是老周的又一次“跌倒”,当然也包括我。

老周从保险公司出来后,做过微商、代理过减肥产品,又搞起了建筑行业。

但他再也没有去找过工作。


“我身价百万,一套房”:可照样敌不过中年危机

02

中年跌倒,再站起来有多难?

不管你是否承认,你都必须重视“35岁现象”。

很多企业在招人时,明确规定年龄在35岁以下。如果你的年龄到了35岁却还在通过招聘网站投递简历不断跳槽,你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

中年跌倒,还有机会站起来吗?

城市数据做过一个模拟实验,有15个人在35岁的最后一天时处于破产(负债)状态,而他们在此后的财富值及排名如下图所示:


“我身价百万,一套房”:可照样敌不过中年危机

(说明:上图中的红色柱子为在35岁时破产的玩家,绿色柱子为其他玩家。红色柱子在纵轴上的高度变化表示其财富值变化,在横轴上的位置变化表示其排名变化。)

可以看到,当这15个人在65岁退休时,有7人仍然处于破产状态;有8人还清债务并有了财富积累,但离富豪仍有相当差距。

以这个模拟数据来看的话,中年跌倒,我们仍有一半概率恢复到普通人的生活,但想要逆袭暴富,还是相当困难的。

这里的一个模拟前提是以负债和破产为前提的。

因为国内还未实现破产法,但若说起负债,我们大多数人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车子贷款和房子贷款,这是掏空我们钱包和未来积蓄的另一个根本原因,也是中年危机的诱因之一。

中年跌倒,还能站起来吗?

从模拟数据来看,15人中有8人还清了债务并有了财富积累,这个数据其实可以充分表明,

中年跌倒,没那么可怕。

模拟数据和真实人生相比,难在哪里?

真正困扰中年危机的人,事实上都是困扰外界所给的压力。


“我身价百万,一套房”:可照样敌不过中年危机

如果你愿意像老周那样,重新学习踏入一个新的行业,大概率不会如此失败;也就是说,中年危机之所以是危险的,更大的原因还是在于大多数人没有勇气走出“舒适圈”。

中年跌倒并不难,难的是许多人没有站起来的勇气。

人到中年,我们越是会对我们之前的生活模式工作环境形成依赖,这种依赖就是舒适圈。

我对中年危机的定义是:当你之前所在的舒适圈破灭,而你又无法融入新的圈层,就会形成危机感。

我们都知道,人是跟随环境变化而去适应环境的生物;当我们在某个环境中已经极为适应了,这里有你的资源和你所积累的人脉和能力,靠着这些你过得非常得心应手。

但如果突然你的工作没了,我不会认为你是陷入到了中年危机中,因为你的资源和人脉能力还在,你还能依托你的优势继续在原有的舒适圈中生活。

但如果你依存的技能、人脉等资源无法再派上用场,或者说无法继续融入到你原有的舒适圈中,那么这种时候,我可以说,你是陷入了中年危机。

这就完全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到了中年离职跳槽依然很吃香,而有的人则是另一种境遇;因为前者始终在很好的经营自己的“圈子”,而后者,舒适圈则已经破灭,他的过往的技能和资源无法为他提供更多。


“我身价百万,一套房”:可照样敌不过中年危机

中年再跌倒,对我们职场人来说,难在哪里?

前面我提到,中年危机本身就是你的既有舒适圈被打破,你的技能和原有的资源无法再发挥已有的价值。

你必须得去寻找新的出路或者资源和技能,你有可能会去找别的行业、从事跟你之前完全不相干的工作。

这时候,困难之处就体现出来了。

如果是在20多岁的时候,我们没有家庭和生活上的压力,也没有来自那么多社会上的世俗眼光,那问题其实很简单,大不了从头再来就是。

但人到了中年,你的自尊体系、社会阅历等都很难让你从头开始,虽然这是很明智的做法。

即使你不承认,我也必须说,突破自我才是中年危机的最优解。


“我身价百万,一套房”:可照样敌不过中年危机

03

学会再来过

还记得我在前文提到过的老周吗?

事实上,他现在已经在跟别人合伙承包了一个工程,虽然跟他之前所从事的工作天差地别,但真正的智慧恰恰就是敢于“舍得”。

如果我们认真的计算就会发现,其实很少有特别急迫的中年危机是跟金钱直接相关的。

你大概率不会因为今天丢了工作,明天没找着工作,后天就要与家人一起被饿死,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我们又何至于谈起中年危机就如狼似虎般凶猛?

其实,我们大概率都是把中年危机这个词过分妖魔化解读了。

当然,这里面一定会有媒体们的功劳。

例如你一定会看到的《我,月入五万却辞职送外卖》又或者是《人到中年,负债百万,中年人的心酸没人懂》这种一看标题就很劲爆的文章。

这种例子有吗?一定会有,但这种例子具有普遍性能够代表大多数吗?显然也不可能。


“我身价百万,一套房”:可照样敌不过中年危机

在中国月入五万的有多少?九亿网民中就有6.5亿网民月入不足五千,又谈何负债百万?去抢吗?

如果我们按照这个标准来看,中年危机其实跟读书时期的迷茫专业、刚出社会的迷茫未来没有什么两样。

中年危机也是一种在某个年龄阶段会经历的困惑和烦恼,这种困惑和烦恼,与那些退休的老人操心孙女孙子的困惑烦恼是一样的,都是特定年龄段的特定烦恼。

明白了这个前提,中年危机是不是显得没有那么可怕?

当6.5亿网民收入还不足五千的时候,就算你真的失业了,大不了再找份工作,赚个平均数之上,还不容易?

如果你的事业和原有的职位真的做的挺高,如果失败了,大不了和认识的其他几个朋友合伙投资再做个别的生意,说不定又是事业第二春。

对于那些跌的特别惨负债累累的人,大不了从头开始用所有的积累慢慢还。

大不了,就再来过。

中年危机也许没有说的这么轻松,但如果你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有助于你改善自己的处境的话,那么我一定是支持的。

但显然,这么做无事于补。


“我身价百万,一套房”:可照样敌不过中年危机

大多数人在遇到事业危机的时候,他们从来不会去想“大不了再来过”,他们习惯纠结于过去的得失成败中,也习惯了适应过去的“舒适圈”。

回首过往,的确可以明得失,但真正让我们继续生活下去的力量,是来自于不断向前。

当你能够放下你的自尊、面子重新开始的时候,你就知道,中年危机其实没那么可怕。

大不了再来过。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