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號外:市北區實施“貫通培養共同體”(成長鏈計劃)

今天下午15:50,青島第二實驗初級中學官方微信號發佈的一條快訊《組建教育共同體,釋放發展群動力——青島第二實驗初級中學共同體成立》迅速在互聯網上傳播,消息瞬間在家長群裡炸開了鍋。


一時之間,恐慌者有之,哀嘆者有之,幸災樂禍者亦有之。


其實3月份的時候,就看到過65中學共同體成立的消息,不過並沒有當回事。


可是今天青島第二實驗初級中學共同體的成立,引起了大家的極大關注。難道這是浮山後要劃分學區的前奏???畢竟,青島第二實驗初級中學是炙手可熱的耀眼明星,很多人都奔著她來到了浮山後。如果就這麼簡單而又突然地宣佈:你跟她無緣了。估計無論是誰,一時之間都難以面對。


那麼,這個共同體到底是什麼呢?二實驗官微是這麼寫的:通過建立教育共同體,能充分發揮優質學校在辦學理念、文化建設、學校管理、教育教學等方面的優勢,促使義務教育學校優質資源共享,促進教師交流常態化,群策群力,以實現教育管理規範化、教師隊伍優質化、學校發展特色化。相信二實驗共同體的成立和發展能為推動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為提高市北教育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助力!


壓根沒有提劃分學區的事兒!


我不死心,又查了一下市北教體局官網,看了《市北區實施“貫通培養共同體”(成長鏈計劃)工作方案》和《市北區實施“貫通培養共同體”(成長鏈計劃)工作方案》(青北教體發〔2020〕2號)政策解讀,都沒有提到劃分學區的事情。


沒有提劃分學區,那麼到底是劃分還是不劃分?還是隻能靠猜。


查來查去,終於看到了青島早報的一篇報道,題目是:《初中+小學+幼兒園組成“共同體”——市北區組建17個貫通培養共同體 實施“成長鏈計劃”》。內容摘錄在下面:


早報4月26日訊 4月26日下午,市北區“貫通培養共同體”青島第二實驗初級中學共同體成立。記者瞭解到,共同體共有6個成員單位,包括1所初中、3所公辦小學、1所民辦小學以及1所公辦幼兒園。共同體成立後將構建起“學段貫通、課程整合、系統培養”的新型培養管理模式,實施“成長鏈計劃”,試點幼小初貫通培養,解決學段銜接中的問題。據悉,市北區從本學期開始,共組建成立了17個貫通培養共同體。


據介紹,二實驗共同體共包括第二實驗初中、富源路小學、福州路小學、寧安路小學、格蘭德小學和樺川路幼兒園等6個成員單位。共同體將做到學段無縫銜接、學校縱向協作,同心協力,共同發展,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共同體將打破學段阻隔,實施“成長鏈計劃”,從知識體系與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角度,全面審視不同學段的教育架構、不同的教學方式、不同的教育目標,實現教育內在肌理與邏輯的自恰,建立對學生髮展水平的合理期望,將組建專門的銜接課程開發團隊,開發銜接課程。根據共同體特點,利用政策空間整合課程內容,還將探索共同體內骨幹教師崗位聯動模式,嘗試開展小學、初中銜接年級教師共同體內交流。
記者瞭解到,日前市北區教體局印發了《市北區實施“貫通培養共同體”(成長鏈計劃)工作方案》,正式宣佈在原有學區制改革基礎上,組建涵蓋全區所有公辦中小學的“貫通培養共同體”,啟動實施“成長鏈計劃”。共同體將著重開展建立治理架構、推進課程貫通、深研教學模式、推動開放辦學等方面的工作。
從本學期開始,市北區共組建了17個由各初中牽頭帶領各小學、幼兒園的“貫通培養共同體”。共同體不影響現有的招生方式,
旨在構建起“學段貫通、課程整合、系統培養”的新型管理模式,以解決銜接過程中出現的突出問題。 (記者 王世鋒)


希望這個消息能讓大家安心一點吧。


不過,從2019年的高考成績來看,浮山後的生源質量已經明顯提升了。與其糾結學校,最重要還是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的!


記得某部電影裡有這麼一句臺詞:懂得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自己規劃好的事情,即便是自己主動改變都不容易,突然之間被改變,的確很讓人難受。市北JT局的LINGDAO們,拜託您們要體恤一下MIN情MIN意啊!


號外號外:市北區實施“貫通培養共同體”(成長鏈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