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昔日荒山坡 今朝致富林

近年來,碧江區結合生態資源優勢調整產業結構,開墾荒山荒坡和撂荒土地,發展桃、李、柚、葡萄等10多種精品水果,昔日沉寂的荒山坡上,層層疊疊的果樹順勢排開。

碧江:昔日荒山坡 今朝致富林

連日來,正是果樹管護的關鍵期,走進桐木坪鄉棉花坪村川硐組的後山上,曾經幾百畝的荒山荒坡全部種上了黃桃,管護人員正在為桃樹噴灑藥水除蚜蟲。

碧江:昔日荒山坡 今朝致富林

“現在主要是除病蟲害,每天都有10多個人來務工,工人工資每天120元,接下來的工作有除草、蔬果之類。”正在果林忙碌的工人劉燕均說。

劉燕均是棉花坪村脫貧戶,一家7口人,因兒子和母親患病,脫貧前全家人均純收入2900元,2017年在脫貧攻堅精準識別中,被納入貧困戶。當年,村合作社發展黃桃產業,劉燕均把自家的土地流轉到合作社,用精扶貸“5萬元”入股分紅,夫妻兩人又在基地打工,3年來,全家年人均純收入增加到5000多元,順利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碧江:昔日荒山坡 今朝致富林

農民變工人,土地流轉有租金,勞務有收入。在桐木坪鄉桐木坪社區高峰組省級農業園區,園區負責人 2013年以合作社的方式,流轉村民手中荒山荒坡800餘畝,後續增加了將近200畝,主要發展李子、黃桃、葡萄等產業,園區主要涉及有中河、上河、高峰3個村民組,村民除了收取租金外,平日空閒就在基地除草、施肥等,實現了家門口就業、脫貧增收。

碧江:昔日荒山坡 今朝致富林

在產業發展中,桐木坪鄉依託生態資源優勢調整種植桃、棗、李、葡萄,多點開花,產業集聚,走出了一條多元產業齊頭並跑的新路子。從2014年以來,該鄉共投入1180萬元發展31個扶貧項目,帶動全鄉戶均增收4000元以上。

這些天,在燈塔街道白巖溪黔東觀光果園基地裡,基地負責人王曉璋也正在忙碌著。

王曉璋是思南縣思林水庫庫區移民,2009年初,他和移民群眾合資500萬元創辦了黔東觀光果園基地,流轉燈塔街道龍田村200多畝荒山荒坡30年,引進“頤紅水蜜桃”,試種經果林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碧江:昔日荒山坡 今朝致富林

“我們辦這個果園,得到了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解決了項目資金200萬元,主要用於果園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四季果園。”王曉璋介紹。

從開荒種上經果林至今,周邊村民和貧困群眾都來基地務工,除草、施肥、管理樹苗、摘果……按照季節變換從事不同的產業勞動,村民變身產業工人,既掙錢又顧家。

碧江:昔日荒山坡 今朝致富林

現齡62歲的貧困戶羅時花一家,2019年春節從沿河搬遷到白巖溪安置點後,就一直在基地上務工。

“到果園幹活一個月有2400元,我覺得還不錯,老闆對我們也很好,真沒想到,老了也還能找到事做。”談到在基地務工,羅時花高興地說著。

碧江:昔日荒山坡 今朝致富林

如今,整個桃園除了水蜜桃,還有葡萄、空心李、柚子、柑橘等品種,按照桃園的中長期規劃,將對整個桃園進行分步升級,面積將拓展到300到500畝,力爭打造成一個集休閒、觀光、旅遊、農家樂為一體的四季果園。

據悉,截至目前,碧江區果樹種植面積 2700 公頃 , 水果投產面積 1960 公頃,產量3.6萬噸,產值16382.68萬元,主要種植柑橘、葡萄、草莓、桃、李、枇杷、櫻桃、楊梅等品種,全區發展果樹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 21 個。(覃信林 李樂園 陳江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