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昔日荒山坡 今朝致富林

近年来,碧江区结合生态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开垦荒山荒坡和撂荒土地,发展桃、李、柚、葡萄等10多种精品水果,昔日沉寂的荒山坡上,层层叠叠的果树顺势排开。

碧江:昔日荒山坡 今朝致富林

连日来,正是果树管护的关键期,走进桐木坪乡棉花坪村川硐组的后山上,曾经几百亩的荒山荒坡全部种上了黄桃,管护人员正在为桃树喷洒药水除蚜虫。

碧江:昔日荒山坡 今朝致富林

“现在主要是除病虫害,每天都有10多个人来务工,工人工资每天120元,接下来的工作有除草、蔬果之类。”正在果林忙碌的工人刘燕均说。

刘燕均是棉花坪村脱贫户,一家7口人,因儿子和母亲患病,脱贫前全家人均纯收入2900元,2017年在脱贫攻坚精准识别中,被纳入贫困户。当年,村合作社发展黄桃产业,刘燕均把自家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用精扶贷“5万元”入股分红,夫妻两人又在基地打工,3年来,全家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5000多元,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碧江:昔日荒山坡 今朝致富林

农民变工人,土地流转有租金,劳务有收入。在桐木坪乡桐木坪社区高峰组省级农业园区,园区负责人 2013年以合作社的方式,流转村民手中荒山荒坡800余亩,后续增加了将近200亩,主要发展李子、黄桃、葡萄等产业,园区主要涉及有中河、上河、高峰3个村民组,村民除了收取租金外,平日空闲就在基地除草、施肥等,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脱贫增收。

碧江:昔日荒山坡 今朝致富林

在产业发展中,桐木坪乡依托生态资源优势调整种植桃、枣、李、葡萄,多点开花,产业集聚,走出了一条多元产业齐头并跑的新路子。从2014年以来,该乡共投入1180万元发展31个扶贫项目,带动全乡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这些天,在灯塔街道白岩溪黔东观光果园基地里,基地负责人王晓璋也正在忙碌着。

王晓璋是思南县思林水库库区移民,2009年初,他和移民群众合资500万元创办了黔东观光果园基地,流转灯塔街道龙田村200多亩荒山荒坡30年,引进“颐红水蜜桃”,试种经果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碧江:昔日荒山坡 今朝致富林

“我们办这个果园,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解决了项目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果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四季果园。”王晓璋介绍。

从开荒种上经果林至今,周边村民和贫困群众都来基地务工,除草、施肥、管理树苗、摘果……按照季节变换从事不同的产业劳动,村民变身产业工人,既挣钱又顾家。

碧江:昔日荒山坡 今朝致富林

现龄62岁的贫困户罗时花一家,2019年春节从沿河搬迁到白岩溪安置点后,就一直在基地上务工。

“到果园干活一个月有2400元,我觉得还不错,老板对我们也很好,真没想到,老了也还能找到事做。”谈到在基地务工,罗时花高兴地说着。

碧江:昔日荒山坡 今朝致富林

如今,整个桃园除了水蜜桃,还有葡萄、空心李、柚子、柑橘等品种,按照桃园的中长期规划,将对整个桃园进行分步升级,面积将拓展到300到500亩,力争打造成一个集休闲、观光、旅游、农家乐为一体的四季果园。

据悉,截至目前,碧江区果树种植面积 2700 公顷 , 水果投产面积 1960 公顷,产量3.6万吨,产值16382.68万元,主要种植柑橘、葡萄、草莓、桃、李、枇杷、樱桃、杨梅等品种,全区发展果树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 21 个。(覃信林 李乐园 陈江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