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奇葩說》,我學會了3件事

《奇葩說》已經播到了第五季,以往只是看選手唇槍舌戰的熱鬧,看高曉松、蔡康永互相開的玩笑。這次重新回顧《奇葩說》,我卻意外通過節目學會了以往沒有發現的3件事:

1、

感情比邏輯更能打動人心

在《奇葩說》裡,決定選手們輸贏的全在觀眾,而且比較有趣的是,在選手發表自己觀點的途中,觀眾們可以隨時轉換自己的立場去支持一方。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哪怕一個辯手說的再有邏輯,只要打動不了觀眾,就很難獲得任何一票的支持。而一個辯手如果表達的簡單卻動情,只要打動了觀眾,就會獲得一大把支持票。

重溫《奇葩說》,我學會了3件事

在辯題為“夫妻之間沒有愛了該不該離婚”的一期辯題裡,辯手劉思達講了關於自己父母瀕臨離婚,但父親重病時母親毅然揹他去醫院的故事。劉思達講得很動情,眼裡含著淚花,語氣幾近哽咽,現場觀眾更是有幾個忍不住拿出紙巾擦掉不禁溢出的眼淚。劉思達在講這個故事時其實邏輯並不強,但因為足夠打動人,竟為自己的隊伍拉到全場一大半觀眾的票。

重溫《奇葩說》,我學會了3件事

感情是富有感染力的,它比冰冷的邏輯更能打動人心。在美劇《紙牌屋》裡,男主角為了打動一對中年喪女的夫妻,十分動情地在教堂裡講了有關自己父親的故事,一通故事結束,不光讓在座的教徒們都深受感動,也是昨晚與男主角針鋒相對的中年夫妻態度變得柔和很多。

重溫《奇葩說》,我學會了3件事

有的時候,感情比邏輯更能打動人心。所以在和別人交談的途中,不妨少一點語氣上的公事公辦,多一點情感上的點綴,相信在交流的時候,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重溫《奇葩說》,我學會了3件事

2、

好為人師的教導比不上推己及人的關懷

《奇葩說》裡有兩類人,一類從別人的角度出發,讓人打心眼裡認同;而另一類好為人師,以為嗓門大聲調高就可以獲勝。後者的態度讓人喜歡不起來,想要讓別人聽到你說的意思,好為人師的教導比不上推己及人的關懷。

重溫《奇葩說》,我學會了3件事

同樣是說話,人們更願意聽那個語氣平和、態度真誠的人發言。比如作為嘉賓之一蔡康永,他的談吐表達讓人頗為佩服。蔡康永入圈多年,也有一定咖位,但他對任何人都是平和、真誠的態度。在一場淘汰賽裡,所有人都決定淘汰一個男選手,並且給了他不少負面的評價,唯獨蔡康永說,這個選手的性格很容易讓氣氛活躍,特別適合綜藝節目。所以在淘汰後的採訪裡,那位男選手半開玩笑地埋怨了高曉松、埋怨了馬東,唯獨沒有埋怨蔡康永。

重溫《奇葩說》,我學會了3件事

很多人評價現在的年輕人,聽過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一生。總有人在年輕人犯錯時站出來叉著腰趾高氣昂的教訓:我早就告訴過你這樣不行!你要早聽我的,不是什麼事兒也沒有?然而那些人從來沒有想過,那些站在高處態度高傲、聲調高亢的大道理,固然對人有用,但是沒有人願意聽。

重溫《奇葩說》,我學會了3件事

同樣的,當我們自己交流的時候,要注意從對方的角度出發,不要虛張聲勢,也不要卑躬屈膝,平平等等地交流,才能保持信息溝通的暢通。

3、

“有特點”是人最大的優勢

《奇葩說》裡面的選手那麼多,觀眾能記住的不是長得最美的那個,也不是嗓門最大的那個,而是最有特點的那個。比如說同樣是男人,選手肖驍妖嬈的身姿、精緻的妝容和尖聲尖氣的聲音極有辨識度。同樣是女人,大紅唇、大鏈子、頭上戴一大帽子,同樣嗓門賊大內容無下限的範湉湉也讓人一眼記住。

重溫《奇葩說》,我學會了3件事

在這個面孔流水化、性格扁平化的社會里,有特點成了一個人最大的優勢。比如一提起口紅一哥李佳琦,我們就能想到他的Oh My God!比如娛樂圈裡那麼多芭比眼、尖下巴,單眼皮高顴骨的劉雯卻更被人熟知。再比如演小品的那麼多,但是黝黑黝黑的宋小寶一出場,就頓時成了吸睛的焦點。

重溫《奇葩說》,我學會了3件事

“有特點”可以是外形,也可以是性格,甚至可以是某種習慣和行為,只要無傷大雅且頗有辨識度,只要一提到某個細節,人們就會第一時間想到你。

重溫《奇葩說》,我學會了3件事

重溫《奇葩說》,我學會了3件事:

1、感情比邏輯更能打動人心。

2、好為人師的教導比不上推己及人的關懷。

3、“有特點”是人最大的優勢。

其實,《奇葩說》裡還有其他有意思的細節,咱們接下來再繼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