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最专业的独驴

1,

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一个年仅二十二岁的小伙子踌躇满志地走出江南水乡,开始了他第一次的徒步南行。

后来,他成了中国古代自助游界“最专业的驴子”。

他叫徐霞客。

他是一位真正的独行侠。

2,

第一次出行,徐霞客的目的地并不遥远,只是太湖。

他有一个很简单的行囊,手上还拿着一把油伞。

正值初春。吹面不寒杨柳风,无比惬意。

徐霞客满心喜悦,出行是他幼年就有的梦想。他暗下决心,要干一些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对于出生于官宦之家的徐霞客而言,皓首穷经,走达官仕途之路,是一股不可抗拒的人生轨迹。

郁闷的是徐霞客应举不中。

幸运的是徐霞客应举不中。

科举的枷锁,网不住一颗渴望飞翔的心。

3,

徐霞客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对自己的孩子说:“志在四方,男子事也。”

母亲说:你不能因为我的缘故而羁留家园,那样同圈在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有什么区别呢?

母亲支持儿子的行走事业。在她的支持下,徐霞客几乎每年都要外出行走,30余年间,徐霞客北历燕冀,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华之巅,西南远达云贵边陲,足迹遍及当时14个省,即现在的江苏、浙江、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16个省和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其中游历了泰山、天台山、雁荡山、黄山、武夷山、嵩山、华山、五台山、落迦山、太和山、恒山、罗浮山、盘山,又邀游了大渡河、金沙江、澜沧江、星宿海(现青海省境内)等,可谓中华大地名山大川尽收眼底。

母亲还是徐霞客游历见闻的忠实听众:每当儿子行走归来,向母亲谈起一路的所见所闻、各地的风土人情以及灵怪惊险之举时,母亲总是发出朗朗笑声,从心底里感到满足和高兴。

母亲的支持还不限于此,她甚至不顾70岁的高龄,还满怀豪情地伴同徐霞客游览了荆溪、勾曲(今江苏宜兴一带)。

虽然不断行走,徐霞客依旧秉承着“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母亲在世的时候,徐霞客的行走大多短期而归,因为他时刻眷恋着自己的母亲。

直到母亲过世,徐霞客才开始他一生中最长的也是最后的一次行走:他用了五年时间,途经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最终抵达此次行走和考察最远的目的地——云南。

4,

徐霞客拥有绝对驴子的精神。

徐霞客猎奇而从,见险而行,登山必登最高之巅,下洞必到最深之地。

他不信邪,不信鬼,无论是“神龙精怪”,还是巨蟒猛兽,都无所畏惧。

在云南之行中,徐霞客三次遇盗,四次绝粮,数度到了“身无寸丝”、饥肠辘辘的境地。

这些困难都没能动摇徐霞客的意志和信念,更不能阻断他的行程。他甚至作好了牺牲一切的打算:“我已经背上了挖土的工具,什么地方不能埋我的这一把骨头?”

这份执著,令人肃然起敬。

5,

徐霞客对于写游记也是无比执著的。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徐霞客在一日行程的终了,总要把当日的经历与观察所得记录下来。有时日行百余里,到晚上还要在危垣破壁之下,点起油灯进行写作。甚至在露宿山野、寄身草莽的时候,他还是要燃起枯草照明,坚持写游记。

换作今天,有网吧的地方就会有徐霞客上交的游记作业,并且老徐也早就成了行走界的大腕了。

可惜没有网吧。徐霞客在旅途中以日记体裁所写的这些记录,在他去世的时候还只是一些初稿,没有编订成册。徐霞客死后三年,清兵入关南下,当地人民遭到残酷的杀戮,徐霞客的长子死难,徐霞客日记的原稿也散佚。世间虽有数种抄本流传,但也多有残缺。最后幸亏徐霞客的幼子徐寄苦心收集,才辗转求得已被妄加涂抹的缺本,借着日光的影子照出原文,大体上恢复了原来的面貌,然后刊刻成书,这就是现行的《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不仅篇幅之宏大,内容之丰富,是以前任何游记无法比拟的,而且摹景抒情都有独到之处。《徐霞客游记》又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以实地考察所得,纠正了古代地理书籍的一些谬误,也有许多新的发现。如书中关于石灰岩地貌的考察,比欧洲人早一个多世纪,在这方面是世界上最早的文献。

6,

驴子的遗憾永远是这个世界太大,想去的地方太多,而我们的生命有限。

徐霞客于云南之行的第四年四月横贯云南直到腾越(腾冲),这是徐霞客西游最远的地点。他本想从这里继续前进,越国界入缅甸,只是由于当地人的再三劝阻,这才打消了原意。他在归途中已经抱病,到家后半年,竟于崇祯十四年正月死去,年仅56岁。葬于马湾,就是现在南旸岐东北的沈村。

现在那里还有他的坟墓。

7,

以他的双脚丈量人生,徐霞客书写了自己的千古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