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你敢買房?

今年,你敢買房?

4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於4月15日和5月15日分兩次實施到位,每次下調0.5個百分點,共釋放長期資金約4000億元。一時之間,輿論又開始關注房市是否因此繼續漲勢,雖然本次央行是明確了釋放資金的資金的流向,但畢竟市場裡流動資金大了,就會帶來貨幣貶值的風險,而房子作為抵抗通脹的硬通貨,受到關注也是正常的。事實上,今年3月上海、深圳一二手房價格已經掙脫疫情的束縛,同環比均呈現上漲,深圳二手房價格環比甚至大漲1.6%。那,今年你敢買房麼?

為何有此一問?我們先分析一下影響房價的幾個因素吧。

第一,人口因素。

第二,土地資源因素。

第三,消費力因素。

首先,在人口因素方面,中國人口紅利正在消退,老齡化仍在提速。你沒看錯,即使我國出臺了二胎政策,人口出生率依然沒有得到明顯提升。

今年,你敢買房?

這就意味著,購房剛需層面,將會越來越弱。而且,根據住建部公佈的數據,2018年我國人均住房達到了1.1套。也就是說,如果人口不流動,回到各自戶籍地,無論男女老幼,完全可以一個人住一套房。所以,中國的人口紅利其實已經不起撐起房價的因素。相反,空住房會越來越多,這就是明顯的供大於求。

其次,看土地因素。畢竟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中國有些一線、新一線城市聚集了大量外來人口,人口分佈不均,再加上土地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耕地總是要有的,不可能無限開發。所以,人口密集,土地資源稀缺的城市,房價就有了上漲空間(這句話一線城市的特別耳熟吧)。好吧,沒有對比沒有傷害。以我們的鄰居——日本,來做對比。因為日本也進入了老齡社會,而且人口密度比我們更厲害。比如,大阪是日本的第二大都市,GDP和杭州相當,人口268萬,面積223平方公里,只比杭州江乾區大了那麼一點點,什麼概念?大阪的人口密度,達到了杭州的六倍!而且,大阪除了中央約20%區域,其餘都以一戶建(請參考A啦多夢裡大雄的家以及蠟筆小新裡小新的家)和低層公寓為主。結果,大阪市中心的房價只有2~3萬左右,只有杭州市中心(高層住宅為主)房價的一半左右,震不震驚?而且杭州地域面積比大阪大多了,合併臨安後,8000多平方公里的市域面積,住宅還多以高層為主,即使在很郊區的住宅依然如此,常住人口卻只有1000萬,可見,所謂土地資源稀缺,也不是房價上漲的支撐因素。

今年,你敢買房?

好了,讓我們最後看看消費因素。其實,不說你也明白,這次疫情不是劫富濟貧,而是無差別劫殺。君不見,國內消費的萎靡。以大家很常見的家庭乘用車市場來說,今年1月同比銷量下滑20%左右;2月更是雪崩,同比下滑80%左右,好吧,你說疫情讓人不敢出門買車;3月,疫情除了在湖北的,基本都恢復自由了吧,但乘用車銷量依然下滑了40%。為什麼?沒錢了,不敢花了。而且,本次疫情不僅打擊了內貿企業,而且在國內疫情管控住以後,因為全世界大爆發,還沉重打擊了外貿企業,你復工啊,復工也沒訂單。

今年,你敢買房?

美股熔斷、原油腰斬、全球製造業停產潮(三星關閉工廠、殼牌暫停美國大型化工廠建設、固特異暫停歐美24家工廠生產、普利司通關閉15家工廠、迪士尼開始關閉園區……),全球需求減弱,我國外貿怎麼可能獨善其身?電解鋁、有色金屬、化工產品價格全面下跌!俄羅斯和歐佩克再也不敢打價格戰了,石油需求都降低了,你再降價也沒人買啊,於是無奈地攜手減產了。可見,本次全球疫情大爆發,造成的危害不亞於甚至大於2008年金融危機啊。還記得麼?也正是在那年,我國房價罕見地大跌。

當然,我國還有特殊國情,比如土地供應商僅一家,外加中國國內投資渠道過於狹窄,除了銀行存款和國債,就屬房子最安全,而且房子還有前者沒有的抗通脹屬性和投資屬性。這支撐起了中國樓市罕見的30年單邊行情。但,無論如何,現在的樓市已經越來越脫離原本的居住屬性,其價值泡沫通過之前的三點風險,也是暴露無遺。所以,何必在一場全球災難來臨時,再去刀口舔血呢?個人判斷,即使因為種種因素,甚至被人為控制,以至於房價沒有明顯下跌,今年也註定有價無量,那還不如持幣觀望,現金為王。

今年,你敢買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