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萬寫手何去何從?“奴隸合同”玄機很深


810萬寫手何去何從?“奴隸合同”玄機很深

近日,一份網傳的閱文合同在網文圈引起轟動。其中較受關注的一則條款明確,平臺不排除以類似“點擊瀏覽廣告/瀏覽指定頁面/完成互動任務等形式代替付費購買作品章節”,這被認為閱文有可能推行免費服務,影響閱文810萬網文作者的收益。

突如其來的高管換血

4月27日,閱文集團宣佈管理團隊調整。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CEO程武出任閱文集團CEO和執行董事,騰訊平臺與內容事業群副總裁侯曉楠為閱文集團總裁和執行董事。

繼閱文集團創始管理層大“換血”後,網上盛傳的閱文新合同內容,更是讓一眾網文作者感到不安。南都記者注意到,這份引起爭議的合同中,作者需要承擔的多項義務被指“霸王條款”。

其中包括,作者無條件將所有版權交給閱文,對方運營版權無需作者同意,且不予分配收益;閱文將作者作品免費發佈,視為對作品的推廣手段,而非侵權。同時在簽約期間,作者發佈會的所有作品版權均為閱文所有。甚至還有條款指出,閱文有權運營乙方所有社交賬號,作者不得發佈損害平臺形象和利益的信息。

5月3日凌晨,閱文集團發佈《關於近期不實傳言的說明》。聲明指出,當前大家討論的這份是閱文於2019年9月推出的合同,而非在2020年4月28日新推出的。

對於外界對這份合同的批評,新上任的管理團隊表示重視,將對不合理的條款作出相應的修改。

同時,閱文否認了“全部免費閱讀”的傳言,稱這是“不可能也不現實的說法”,新團隊上任後將鞏固和保持付費模式,對創新模式進行探索。

除了闢謠兩則傳言外,閱文還對微信讀書推出的針對閱文版權內容的限時免費運營活動進行回應,坦誠這是渠道自身運營不當,已與微信溝通達成共識下線上述活動,不會對作家的收益產生影響。

圍繞商業模式、作家生態以及作家合約等關切問題,5月6日,閱文集團將啟動系列作家懇談會,程武和侯曉楠等主要高管都將與會參加。閱文集團表示,“我們珍視每一位作家的意見,大家的批評和建議也是閱文新徵程的起點。”

閱文發展並不順利

2015年3月閱文集團由”騰訊文學“與原”盛大文學“整合,閱文集團橫空出世,幾乎一統網文江湖,擁有網絡文學市場70%的內容、50%的創作者和50%左右的用戶。

2017年11月,閱文登陸港交所掛牌上市,市值一度高達1000億港元。騰訊擁有閱文集團56.87%的股權,而吳文輝作為執行董事,持有2.65%的股權。

2019年的閱文年報顯示,入駐作家810萬位,作品數量達到1220萬部,自有原創文學作品1150萬部。

閱文的營收模式是在線閱讀付費和版權運營,2019年閱文集團總收入83.5億元,毛利潤為36.9億元,淨利潤為11.1億元。其中,在線業務收入37.1億元,版權運營收入同比激增341%至44.2億。

營收增速還算可觀,但近兩年閱文股價跌跌不休,自2017年11月上市後,公司市值已從高峰時的1000億港元跌到如今的300億港元左右,兩年多時間700億灰飛煙滅。

閱文集團2019年的財報顯示,其在線業務的營收佔比從76%落至44.5%,版權運營則從19.9%躍升至53%,增幅達到了341%。在免費閱讀分流流量、付費用戶連續兩年出現下降的的情況下,騰訊重心的變化與“重新整理資源”的決心,符合最基本的商業邏輯。“換班”之後閱文集團的股價連續飆升,反應了市場的積極預期。

810萬寫手何去何從?“奴隸合同”玄機很深

商業模式

早在2011年,程武就提出以IP為核心的“泛娛樂”戰略,並在2018年4月將其升級為“新文創”戰略。佈局IP源頭,打通IP產業鏈,形成IP生態一直是騰訊在文娛領域希望實現的目標。

吳文輝從起點開始開拓的網絡文學的商業模式、運行體系和版權拓展機制,奠定的付費閱讀模式,最終為閱文沉澱了大量的IP。截至2019年底,閱文平臺上共有1220萬部作品。

在提出“新文創”理念及930組織架構調整後,騰訊對於內部協同提升IP開發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閱文之前,同樣是程武分管的上游IP源頭的騰訊動漫已經經歷了一輪調整。2018年整個漫畫行業付費推進較慢,商業模式不夠有效率,產業因而經歷了全面的調整與重組,漫畫平臺結束了單打獨鬥的局面,基本被流量巨頭收購。在這種情況下,2019年騰訊動漫也對業務進行了聚焦。

閱文相比騰訊動漫,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過付費檢驗的內容和頭部作者。2020年4月15日,閱文集團發佈的“2020原創文學白金大神作家”名單顯示,閱文旗下男頻、女頻的白金大神作家人數共有428位。

從程武對《慶餘年》的開發理念就可以看出,他更看中IP非數據性價值,例如歷史沉澱,內容質量,而非當下的熱度排名。

換言之,閱文不缺少有價值的IP,現在更需要把IP開發做精做深,而這無疑需要更完善的IP產業鏈和更成熟的IP方法論來實現。

據解到,此前閱文曾有打造漫畫平臺,推動網文IP改編漫畫的想法。而隨著程武和侯曉楠接棒閱文,閱文與騰訊動漫或將有更多合作的空間。

同時,這也意味著閱文在影視開發方面的提速。目前閱文旗下還有新麗傳媒,騰訊影業的定位,是新文創生態下,專注於優質影視作品打造的開放的內容平臺,而新麗作為影視內容創制團隊,在併入閱文之前已經成為騰訊影業的最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之一,未來將發揮各自所長繼續協同。

2018年起免費閱讀在市場上迅速興起,包括連尚文學、米讀小說在內的多個免費閱讀平臺在2018年年底月活已經突破2000萬。而2019年以來,免費閱讀市場進一步擴張,除原有的平臺之外,以付費閱讀為主打的閱文、掌閱以及字節、百度等頭部互聯網企業也入局,接連上線或投資免費閱讀平臺。

起點在過去十餘年間率先建立付費閱讀的機制,龐大的用戶數量以及市場教育成功的付費體系使得閱文平臺內積累了足夠多的付費收入,並吸引到作者入駐平臺並形成對作者的激勵,同時閱文當前的IP全版權運營生態初具成效也使得許多作者對此保有期待。

在內容領域,平臺、內容生產者和受眾的關係一直都被視作平衡的焦點。作為文娛產業鏈當中的最上游,網絡文學產業在開拓者富有前瞻性的奠基下,已經成為了商品化水平極高的存在,平臺、內容生產者和用戶的關係也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了命運共同體。

一些案例

《甄嬛傳》、《步步驚心》、《琅琊榜》、《花千骨》……近些年,一系列由網絡小說改編的影視劇大熱熒屏,讓網絡小說寫手再一次走到眾人眼前。2014年的網絡作家排行榜上,排名第一的唐家三少一年版稅收入居然高達5000萬元。網絡寫手似乎一躍成為高收入群體。但是,記者採訪瞭解到,“現在每個網站的簽約作家都有幾百位,但超過九成都是沒有錢拿的,而有錢拿的一個月幾百塊錢也是常態。”

唐家三少2014年版稅收入高達5000萬,三年收入甚至過億。最初,收入來自實體書出版,但現在的網絡作家版稅收入靠的則是“全版權”,即把版權賣給遊戲、漫畫、動漫周邊和影視作品。

對絕大多數網絡作家來說,他們的收入主要來源和網絡訂閱率息息相關。網絡寫手小G說:“有網編跟你簽約的小說才能讓讀者訂閱,其他的小說都是免費給讀者看的,一個網站能夠上架的小說大部分都需要收藏過千,點擊率突破15萬,所以人數是非常少的。”

不同的網站給予不同的作家報酬不一樣,小G說:“一位讀者在某網站每訂閱1000字需要花3分錢,網站給作者2分錢,這基本上已經是最高的,還涉及繳稅的問題。”

除了訂閱率,讀者的打賞也是他們收入的主要來源。和訂閱的固定數字不一樣,讀者會根據對作家的喜好隨意打賞,打賞的金額非常隨意,幾元錢到幾千元都有,偶爾也會有讀者給網絡寫手上萬元的打賞,和讀者關係很好的寫手,每個月依靠打賞也會得到幾萬元的收入,有讀者打賞達百萬。

網絡作家姜遲從2007年開始寫網絡小說,她計算了一下從開始寫文到現在的收入,“一共不過是幾萬元,每個月收入都是三四百元,在網絡寫手界,一個月能拿到萬元以上收入的,連3%都沒有。”小G說:“現在每個網站的簽約作家都有幾百位,而目前在中國寫網絡小說的寫手有上千人,但是超過九成都是沒有錢拿的,而有錢拿的一個月幾百塊錢也是常態。”在小G看來,如果一個新人想要憑藉寫書一夜暴富,年收入過千萬,“那個幾率其實比你買彩票中一等獎一下子暴富幾千萬還要低一些。”

知名寫手顧西爵接受記者採訪時就說:“第一本15萬字的小說,有百萬點擊率,被網站買斷,最後賺了500元。第一本出版的小說,賣得很好,但最後版稅也只有幾千元。這些收入如果沒有其他工作根本沒辦法維持正常生活,所以你需要一邊做正常工作一邊用業餘時間寫小說,每天風雨無阻固定更新3000字,為了幾百、幾千元的收入,所以大部分人最終都放棄了,堅持下來真的很難。”而顧西爵在言情小說裡,已經算得上“大神”級寫手,尚且認為至今仍然無法憑藉寫小說維持正常的生活,普通的寫手更難。

圓不破目前是一位全職寫手,但她卻不建議對此有興趣的新人脫產去寫作,她說:“我從開始寫書到現在已經有八年的時間了,從我個人的經歷上,我建議想要寫網絡小說的朋友們先以‘興趣’的態度來寫作,試著以兼職的形式開始,待創作條件穩定了,再考慮全職的問題。”

網絡寫手目前已經幾乎變成了名人的一種,就和其他行業的名人一樣,網絡寫手其實也一樣需要炒作。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網絡寫手告訴記者,其實很多很知名的寫手都“精分”炒作,她說:“有一個言情寫手,寫古風、仙俠很有名的,她有幾十上百個馬甲,專門在網絡上給自己刷分、評論、推銷,後來被網站發現還公開掛 出來處罰了。其實現在很多網絡寫手會和網絡水軍公司簽約,給自己宣傳造勢,這已經是行業潛規則啦。你看如果你是韓寒,被人公開你每年版稅多少,你一定會公 開否認一下吧,但是網絡寫手卻有人自願曬出自己的年繳稅額,證明自己的高收入,這其實都是吸引眼球的方式。”對方所說的這位寫手就是知名的樹下野狐,他曾 經在微博上曬出自己2014年1~5月的繳稅額,證實自己年版稅收入過千萬。

810萬寫手何去何從?“奴隸合同”玄機很深

總結

隨著免費模式的興起,網文價值的分層不可避免——向上針對優質IP的開發與針對付費人群的精細化運營,向下則是大量內容的廣告變現。

而在騰訊新文創體系下的內容付費,也將越來越遵循這樣一條邏輯:免費模式做大用戶市場蛋糕,而經過付費檢驗、擁有自我造血能力的內容更適合向IP開發的後端環節流轉,付費用戶要成為IP開發長尾收益的核心人群市場。

內容領域並不能只是靠點擊廣告來變現,如果這樣做,就是把優質作者和下三爛的作者混淆在一起來對待,以至於優質作者的待遇往往還不如借標題黨或炒作的下三爛作者待遇高。試問,類似貓膩這樣的網絡大神,如果和新出道的寫手們一樣的靠廣告點擊來獲得收益,對他公平嗎?

閱文集團有大量的版權內容,當初就是靠起點的作家們碼字碼出來,起點的核心就是按千字付費,越優秀的內容,續費越多,網絡作家的收入就越高。後來,起點內亂,吳文輝團隊從盛大出走,並接受騰訊投資,收編盛大文學,才有了閱文集團的今天。

對於網絡作家們來說,當初的那場起點內亂,改變了大家的命運,而閱文集團今天的政策改變,甚至有可能是走回頭路。

閱文的閱讀模式是作家--平臺--讀者--企業四者之間的關係、讀者又分為付費用戶和免費用戶、免費用戶帶來的價值是商家企業推廣自己的產品的口碑價值、付費用戶價值遠遠大於免費用戶、作家的多少決定平臺活躍量、平臺在各方面協調其中的厲害關係。在付費走不通的情況下、平臺的收入大打折扣、在沒有新的模式代替的前提下、只能斷臂求生。

外部的經濟環境影響下、市場經濟短期內已經沒有增量空間、存量市場已經不足以維持龐大的商業運轉。這種老舊的平臺模式已經不能很好的協調、作家與用戶之間的關係,矛盾已經產生、但是矛盾並不能在舊的模式中得到解決、這是一種“革命”,整個網文市場閱文一家獨大並不是什麼好事情。平臺的相互競爭才能帶來更多創新、矛盾也會在不斷的創新中得到緩和。

當然,網絡文學一家獨大的時代也正在改變,比如,趣頭條就推出網絡文學平臺米讀小說,還完成由CMC領投的1億美金B輪融資,米讀主打的就是免費;今日頭條也對網絡文學市場虎視眈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