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孩子學琴中應起什麼作用

孩子學鋼琴,家長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作為家長一定不能認為自己交了錢,就把孩子學琴的事情甩手交給老師。殊不知,孩子在老師那裡學琴,一週一節、兩節課,課上又要學新曲子,還要糾正舊曲子彈錯漏的地方,時間十分緊張。而課下孩子的練習,就要依靠家長的監督和指導。所以,家長的重要性至關重要。

那麼,我國著名的鋼琴教育家周廣仁先生,對於家長在孩子學琴中應起什麼作用,也有深刻的論述,我們一起來看看。

周廣仁簡介:

家長在孩子學琴中應起什麼作用


周廣仁,教授、鋼琴家,1928年出生於德國漢諾威。中國第一位在國際比賽中獲獎的鋼琴家,中央音樂學院終身教授,當今中國在國際樂壇中最具影響和權威的鋼琴演奏家、教育家,中國20世紀最傑出女性之一,被譽為“中國鋼琴教育的靈魂”。

以下內容摘自《周廣仁 鋼琴教學藝術》一書,歡迎大家可以分享轉發。

孩子學鋼琴的過程中,家長和老師的密切配合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對幼兒和兒童的初學階段。因為鋼琴課是一週一次,老師教了新知識並佈置了作業,需要學生在一週內慢慢地去學會和掌握,在這期間主要靠家長的協助了。

現在很多學習鋼琴的兒童的家長本來是不懂音樂的,但在教師上課時,他們認真地聽講作紀錄,以便回家按老師的要求輔導孩子,不少家長逐漸地對鋼琴也內行起來了。

家長應該起什麼作用呢?應該是督促和幫助孩子學習,鞏固知識,如期完成作業,切不可包辦代替孩子動腦子。

例如初學認譜階段,學新曲時,小孩子認譜慢或者認錯了,家長一著急,便告訴孩子是什麼音。這樣小孩子自己就不動腦子了,老等著爸爸媽媽告訴他,認譜學得更慢了。家長應耐心地引導孩子自己去找到音,最好是每天做一些認譜練習,使孩子儘快地熟悉樂譜。

初學階段培養良好的彈奏習慣也是十分重要的,家長必須認真對待和嚴格要求。例如彈琴姿勢,老師在第一課就會教的,但要成為習慣需要在每天練習時嚴格要求。如身子要挺直;凳子的高度要使手的下臂和鍵盤形成平面,手臂不能太高或太低;腳必須著地,小孩子個子小可放一個腳凳,絕不能讓雙腳懸掛在那裡。在手型和彈奏方法方面也得經常提醒小孩子,如手要架起來,小手指不能躺倒,手指要站住,第一關節不要塌陷,手腕、手臂要自然放鬆等等。這些基本要領讓孩子牢牢記住和做到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要反覆提醒。有些小朋友從小不注意,結果養成駝背和手在鍵上亂滾的壞毛病,既難看又妨礙技術發展。

練琴時間的規定和分配更得靠家長了。練琴的時間並不是越長越好。孩子們智力水平不一樣,聰明的學得快些,有些孩子稍費勁些,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理解能力安排練琴時間。

既要培養孩子的學習毅力和刻苦精神,又不能搞疲勞戰術。小孩子大腦真正能夠集中的時間是非常短的,要強調練習效率,大腦必須清醒,認真地練習一刻鐘或半個小時,最好讓小孩子活動一下,休息幾分鐘,再繼續練。

認新譜是比較傷腦筋的,將新舊曲子穿插起來練,能提高興趣,又能起調劑作用。對初學幼兒最好是採取“少吃多餐”的辦法,分幾次練,每次要20分鐘到半小時,要特剮注意調動孩子的主動性和啟發興趣。稍大一點,坐得住,自覺性強一點的孩子練習時間可長一些。有些家長讓孩子一口氣練好幾個鐘頭,這樣效果不一定好,這樣不但會使腦子麻木,而且容易扼殺孩子對音樂的新鮮感。要培養每天有規律的練琴習慣,時間不一定太長,一至兩小時完全夠了。要讓孩子除了學彈琴以外還有和小朋友玩的時間。

練琴的方法也很重要。有的家長給孩子規定練琴的時間,撥上鬧鐘,讓孩子自己練習。淘氣的孩子採取對策,把鬧鐘撥快,提早完成任務了。有些孩子只知一遍一遍地彈,不管有沒有彈錯音,反正家長也聽不出來。

我主張,每天給孩子規定任務,必須保質保量完成。例如,每首曲子在仔細讀譜的基礎上連續三遍或五遍不彈錯,才能放過。要求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新曲要分手、分句練習,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在一週內達到老師的要求。

幼兒初學階段,家長應該陪著練琴,經常提醒孩子。一旦認譜過關了,要逐漸讓孩子學會自己練習,家長只起督促和檢查作用。小孩子練琴的過程是磨鍊思想,鍛鍊毅力,培養踏踏實實的學風和科學態度的過程,是通過學琴育人的過程,這個艱鉅的任務正好落在家長們的身上了。

——————————————————————————————————————

以上就是周廣仁先生的真知灼見,家長們有興趣的可以多鑽研多思考多實踐,相信一段時間的深入學習和實踐後,孩子的琴技提高了,家長的鑑賞音樂的水平也會大有提升。最後祝福我們的琴童們學有所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