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闖世談拾年栽樹、百年樹人,讓我們的孩子親歷聖賢教育

---從讀誦大乘經典開始吧

楊闖世談拾年栽樹、百年樹人,讓我們的孩子親歷聖賢教育

從小的方面講,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與寄託;從大的方面講,祖國的未來永遠是孩子們來擔當。如果一定要正兒八經的問闖哥在真正想幹什麼,我會堅定地告訴你:一切為了孩子!可是,我們千千萬萬個家庭卻被孩子的教育困擾著,我們的家長們在不斷地反思著、不斷地摸索著、不斷地總結著,但似乎總是找不到一條更好的路子來導引孩子...

千萬要記得我們也是從孩子慢慢、慢慢長大的,

千萬要記得欲速則不達...

千萬要記得因才而施教...

千萬要記得孩子非常渴望真正的成長...甚至比大家都擔著無比的壓力...

當然,上面的“千萬要記得”似乎不是方法,因為家長們腦袋裡面隨時可以把這些個“道理”銘記,或許正在不斷地實踐...

好了,關鍵還是在解決問題,解決這個困擾無論家長同時也是困擾無數幼小心靈的矛盾的問題。

首先我們要理清:

1、我們不能怪手機,因為工具是讓我們使用的,而不是讓我們濫用的;

2、我們不能怪社會,因為今天的和平與安定來之非常不易,我們不僅僅自己要珍惜,同時要告訴孩子們今天的和平與安全是千萬同胞以生命與鮮血鑄就,並且外國的反華勢力一直沒有放鬆對中華民族的各種侵略;

3、我們不能怪網絡,因為萬事負陰抱陽,我們要生活在積極的正面,不應該被局部的、短期的而障礙了我們的心目;

4、我們不能怪老師,你試想一下,若沒有這些園丁們不斷的辛苦耕耘,我們或者只是一個目不識丁的莽夫;

5、我們不能怪孩子,因為我們也是從孩子成長過來的,沒有成年的孩子當然屬於不懂道理,需要我們以身作則而不斷地教誨與導引;

6、我們不能怪自己,因為怪自己會進入不斷地惡性與消極,必須對孩子的教育起不了積極與良性的作用。

方式如下:

讓孩子培養起一種讀誦的習慣,具體就是:讀誦大乘經典。

要點:

一、孩子要養成有規律的讀誦的時間與習慣;

二、孩子要養成不拒絕讀誦大乘經典的習慣,而且有主動的興趣來感受、感覺這傳承幾千年的真經

三、由淺而入深。分為三本大乘經典的分步切入:

1、《心經》;

2、《金剛經》;

3、《楞嚴經》。

難點:

一、父母不能抱著迷信、封建的思想來看待讀誦大乘,更不可以向孩子傳播封建、迷信的觀點。一定要通過積極、有效的實踐,並且需要父母自己親自切入,才能夠真正體會到讀誦大乘的作用,打個比方講,孩子沒有耐心,可以通過一定時間的讀誦大乘經典可以非常有效的改變;打個比方講,孩子特別喜歡玩手機,可以通過一定時間的讀誦會讓孩子漸漸丟下手機的遊戲開始翱翔在真正文化經典裡面;

二、貴在堅持。若問我要多少時間可以達到效果,那我若是說要窮極一生你會堅持嗎?這麼舉個例子講吧,佛法之《楞嚴經》,單單從文學造詣來講,是非常高明的詩篇,其用字之考就,其四字一句之挫筆,當屬語言表達之精髓。若是孩子能與《楞嚴經》之上述相印,於文望之海內外,鮮有其人能比;於“武”,對於語言的表達及語義之應用當然更是爐火而純清。當然,還必須提到的是,《楞嚴經》的真正可貴並非上述,而是通過讀誦後那份自然的明瞭。所以,讀誦大乘經典雖然是最低最低的成本,或者講幾乎不用成本,但是,大家一定要明白要改變已經形成事實的一些習慣我們需要絕對的耐心與共同孩子共進不退的決心;

三、必須在讀誦的時候要專注、專心,可以如此作檢驗:孩子在讀誦的過程中,不被外面的現象與聲音所幹擾,視為進入了專注與專心,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四、先讀誦短一點的《心經》,後讀誦長一點的《金剛經》,爾後再讀誦更長一點的《楞嚴經》,一定需要把握的是孩子由開始的拒絕與不喜歡變成了熱愛,這需要父母與孩子同步,特別是在開始的時候,這樣的那樣的“困難”會很多,請大家不要給孩子壓迫的方式而進行克服,要不然會不建議讀誦大乘經典的方式開始孩子的“教育”,這一點非常關鍵。

略談一下,為什麼讀誦大乘經典可以改變孩子現在許多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大乘經典是我們文化的源頭之一;

二、大乘經典是佛的真言,本身來講就是通過讀誦諦聽到大聖人的教誨;

三、讀誦之時若能夠進入專注與專心,必然通過這種讀誦的方式攝伏住每個人心中的妄想與狂動,就像一杯混濁之水,只須盛於杯中放置而下,濁者自沉。大家都知道我們似乎都比較容易浮躁,那也就知道明白滾騰的黃河之水當然不會現清流,而海洋以靜而制動,總是海納百川而湛藍一片。讀誦大乘就是這個道理,通過有效、恆定的讀誦鍛鍊,必然會讓孩子們的心像海一樣的寬廣,因為一則專心讀誦,可以成就孩子的專注力,而專注力是一個人成才的重要基礎;二則因為大乘的經典是大聖人的真言,那是無上智慧的根本。

末了,還是多多叮囑一下:一則不能用迷信、封建的方式看來讀誦大乘經典;二則貴在堅持,要想一下子就想改變孩子,那事實的體現就是例子,我們要堅持正確的方向並且一定要用正確的方法,因為讀誦經典並不是我今天的首創,而是在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與道德傳承當中,用過很多很多年...與其說是孩子的改變,實際上是作為家長與需要真正的讀誦與真正的蛻變。

願大家有真正的收穫;

願孩子們能夠繼承中華民族的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