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在海外殖民方面,靠什么与他的对手拉开差距

欧洲最出名的几大强国,历史上几乎都经历过海外殖民,关于海外殖民给这些国家带来的好处,以及给被殖民国家带来的痛苦,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我们今天要聊的是英国的海外殖民与他的对手,也就是其他欧洲海外殖民国家的差别,特别是走出去最早的西班牙和与英国并驾齐驱的法国。我们要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大家都“出生”在欧洲,都选择“走出去”,就好像同一个村子里出来的打工仔,都出去打工,为什么他们的发展之路有那么大的不同。最后英国发展成为大英帝国,法国的殖民地虽然也不少,但你听说过“大法帝国”么?至于西班牙那昙花一现似的殖民经历,后来混得怎么样大家也都很清楚。这里面到底有什么诀窍?其中又蕴含了什么道理?


英国在海外殖民方面,靠什么与他的对手拉开差距


我们从英国海外殖民的起始就能看出端倪,其实所谓大英帝国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即刚开始尝到甜头、并创造第一个高峰时期;以及同样的模式拷贝到全世界每一个时区的“人生巅峰”阶段。而在这其中,第一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就是北美殖民。关于英国在北美洲的第一块殖民地,因为说法不一,我们在这里无需深入讨论。总之1580年的那一批来到北卡莱罗纳的罗恩诺克没站住脚;1583年占领了今天加拿大的纽芬兰岛,虽然成功了,但由于地方太小、影响力有限,经常被人们忽视;最被人们熟知并认可的就是1607开始建立詹姆士镇,后来发展而来的弗吉尼亚。


英国在海外殖民方面,靠什么与他的对手拉开差距


那我们就以弗吉尼亚的为例,看看当时建立一个殖民地有多难。1607年去的那一批只有一百多人,去了就开始开荒种庄稼,但往往新开荒的土地就没有多年的耕地那般收成,到了冬天连冻带饿死了六十多个,按这个比例来看,存活率可以说是很堪忧了。但是这种惨状并没有影响英国人的前仆后继,在此后十几年的时间里,从英国本土又陆陆续续运到弗吉尼亚六千多人,最后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存活了下来。也就是说第一批存活的人开垦的庄稼,可能在十几年间只够自己家庭果腹,作为新来的你就得像第一批一样,老老实实自己去开荒。也就意味着这十几年间,无论去的早晚,都要承受差不多的死亡率,这确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要知道,无论是法国还是西班牙,初到北美时都没有付出过如此重大的代价,因为它俩压根不开荒。关于这一点我们放后面聊,咱先来解释一下英国人面对如此代价,为什么还会前仆后继地前往北美。


英国在海外殖民方面,靠什么与他的对手拉开差距


关键点在于一张特许状,也就是一份由英国国王签署的关于开发北美土地的特许经营权证。我们现在好多人都讨厌社会运转所需要的这证那证的,可人家英国当初能在北美站住脚,靠的就是这一纸文书。首先说这文书是咋回事儿,当英国发现西班牙一船一船从北美运回金子时,那是无比的眼红,但是论当时的海上力量又比不过人家,于是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选择国家不出面,百姓出面。也就是一方面给私掠船发许可证,纵容他们出海到加勒比附近“截西班牙的胡”;另一方面给私人企业颁发特许状,许诺他们在北美殖民的土地产权归个人所有,作为英国领土的一部分,英国政府只抽取税收,不参与经营。而且这份特许状最最硬核的内容是“只有拥有特许状的人才有权利去北美殖民”,也就意味着特许状实质为“垄断经营许可证”。


英国在海外殖民方面,靠什么与他的对手拉开差距


最早英国颁发了21张特许状,由于北美生存的难度问题,这些大商人把资金集中在一起成立了弗吉尼亚公司,后来那一批又一批开往北美的船只和移民者都是这个公司派出去的。这些商人难道就喜欢迎难而上么?当然还是利益的驱使,要知道垄断经营这个好东西,意味着只要在北美开垦出来的土地,都归个人所有、公司占股,以后在这片土地上无论是修铁路、公路、设立邮政、开采矿产等公共事业,都是这家公司私有的,他们只需要像在英国国内一样向政府交一部分税,即可享受国家的军事保护。这可是一件风险又大利润又大的美差,对于以逐利为投资导向的精明商人来说,无疑是块“大肥肉”。


英国在海外殖民方面,靠什么与他的对手拉开差距


有了产权制度的保障,加上弗吉尼亚公司的“忽悠”,自然会有大批人挤破头要坐上开往美洲的船。十几年之后,北美殖民的英国人存活率越来越高,加上在那里扎下根基的农民繁衍,人数变得越来越多。这项事业慢慢有了其他公司的加入,沿着北美洲东海岸,英国人陆续建立起了十三块殖民地。

对于这些已经建立成功的殖民地,英国政府依然选择执行宽松的管理制度,即鼓励当地人成立自己的自治管理机构,英国政府只负责动用国家力量保护殖民者的个人财产安全,以换得收税的权力,其他的几乎都不怎么管。再加上当欧洲大陆正在因宗教改革而大开杀戒之时,伊丽莎白一世的父亲亨利八世,早已因为个人的再婚问题而与罗马教皇脱钩,这也使得英国本土对于宗教信仰问题变得比其他欧洲国家要宽松的多。至于这远在天边的北美殖民地的宗教问题,那就更加自由宽松了。


英国在海外殖民方面,靠什么与他的对手拉开差距


那英国是这样做的,同样来北美当“北漂”的法国和西班牙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来看最早迈入大航海时代的西班牙,它的所作所为近乎“耿直”,到一个地方先找,找到金矿就从本土运人来开矿,挖出金子就装船拉回本土。如果找不到金银铜铁,马上宣布这地方是属于西班牙国王的,然后挥一挥衣袖,去下一个地方找。

为了防止在下一个地方发现矿产后再从本土运回工人的麻烦,通常会选择来了的矿工就地定居下来,当一个地方聚集的人多了,西班牙政府会派人来施行与本土一样的集权式管理。因此对于西班牙来说,虽然出海比谁出的都早,但是西班牙人并不是谁想去就去,谁想回就回的。去了的往往也是生活在本土的社会最底层,为了讨口饭吃来到北美,到了那里也是在西班牙国王的私人领土上生存,哪有什么归属感可言。如果能偷藏一笔金子然后偷偷坐船回到欧洲,那才是他们的终极理想。


英国在海外殖民方面,靠什么与他的对手拉开差距


相比之下法国要好很多,因为按照殖民扩张来说,英、法两国无疑是欧洲最成功的的两个。但这也要看跟谁比,法国跟西班牙比,确实不是那种贪图掠夺式殖民的国家,它已经开始把重点放在贸易上,希望自己能做一个“中间商”来“赚差价”。但跟英国比的话差距又显现出来了,因为当法国在北美通过把木材和毛皮运回欧洲赚取高额利润的同时,英国人在以极低的存活率辛勤的开垦着土地,种植农作物。表面上看起来法国的做法要高大上许多,但是这样下去时间久了差距就来了。当后来英法因为殖民地争抢而闹得大打出手时,法国在北美生活着十万人左右,而英国已经多达两百万人,于是轻轻松松被拿下。当后来三角贸易发展起来,法国商人只能从英国人的种植园里采购土特产运回欧洲,从非洲运来的黑奴也只能卖给英国人经营的种植园。也就是说法国这个“中间商”,做着做着成了英国殖民事业的“好帮手”,而且差价越来越小。


英国在海外殖民方面,靠什么与他的对手拉开差距


英国具备这一优势,并不是因为英国人就比法国人更加吃苦耐劳,哪怕是在今天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对于它俩也没有这种印象上的差别。这其中关键的因素就是那张特许状,就是那个产权保护制度,不仅能够让英国人踊跃地参与到北美殖民的行列中,而且在与他国打起仗来的时候,英国殖民者保卫的是永久产权的、经过自己父辈祖辈用血和汗耕耘出来的私人土地,那战斗力可想而知。

曾国藩有个著名的战术叫做“结硬寨、打呆仗”,或许英国用的就是这种“笨办法”,通过一点一点的、风雨无阻的挥洒汗水,辛勤的耕耘出属于自己的土地,让原本蛮荒的北美慢慢有了家的归属感,这样哪里还有扎不下根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