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科舉考試失敗後寫的落第詩,孟郊的最悲慘,高適的最向上


科舉考試製度是中國封建社會為世界貢獻的一個偉大的發明,這項以考試為選拔手段的國家選官制度,自隋朝建立以來,綿延千年,深刻影響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心態與生活方式。

對於統治者來說,科舉考試製度將知識分子關進考試的囚籠,用名與利讓天下英雄乖乖就範,用唐太宗李世民的話說,科舉制度讓“天下英雄入吾彀矣”。

唐朝科舉考試失敗後寫的落第詩,孟郊的最悲慘,高適的最向上

唐朝科舉考試失敗後寫的落第詩,孟郊的最悲慘,高適的最向上

對於知識分子來說,科舉考試製度在不公平的時代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公平,從此小地主階級和寒族知識分子,可以憑藉自己的知識與才學,衝破“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階級阻隔的天花板,走上政壇,了卻一生的夙願。

在科舉考試製度下,知識分子終其一生都在科場打轉,顏真卿的《勸學詩》說盡了知識分子一生的努力:“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於知識分子而言,科舉考試就是人生的終極意義。金榜題名,則“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從此可以走上廟堂;科舉落第,則意味著要麼寒窗苦讀再來一次,要麼困頓愁苦布衣終生。科舉考試的慘烈程度遠高於現在的各種考試,綜合下來不會高於百分之十。所以科舉考試很少有一次就成功的,往往要經歷數次回爐。

唐朝科舉考試史上,很多文壇大家都經歷過科舉落第的悲慘經歷,一代文宗韓愈考了四次;孟郊因為科舉考試屢考不中差點逼瘋了自己;李商隱雖然有凌雲之才,但也歷經數次失敗,最終靠令狐家族幫忙才得以考上。

更倒黴的是杜甫。他第一次考試竟然遇到奸相李林甫,李林甫根本沒有打算收他們那一屆考生,竟然告訴昏庸的唐玄宗說“野無遺賢”,一個也未錄取,導致杜甫在長安流落十年,以賣藥乞討為生,屈辱地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處處潛悲辛”的淒涼生活。詩人悲傷地說,“憑君莫話科舉事,進士功成身已枯”,看來比“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還要悲慘。

科舉考試是知識分子人生的一面鏡子,一面是金榜題名美夢成真的喜悅,一面是名落孫山美夢破碎的心酸。因此,在以寫詩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唐朝,寫落第詩的特別多,今天讀來讓人心酸淚下。

唐朝科舉考試失敗後寫的落第詩,孟郊的最悲慘,高適的最向上

唐朝科舉考試失敗後寫的落第詩,孟郊的最悲慘,高適的最向上

晚唐有三個姓羅的詩人,號稱“三羅”,他們分別是羅隱、羅鄴、羅虯,三位考了一輩子,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特別是羅隱,他原名羅橫,沒考之前一幅橫衝直撞豪橫的樣子,但經歷了十次失敗之後,乾脆改名叫羅隱,最終加入吳越王錢鏐的幕府,在吳越政權做官,也算是得償所願。

他在落第後寫了一首詩《自遣》,反映了失魂落魄看透人生的心境。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愁更愁。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愁更愁”,一幅破罐子破摔的釋然。而他在落第後另外一首詩中說,“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更體現了對命運不公的絕望。

羅鄴則在落第後寫道:

年年春色獨懷羞,強向東歸懶舉頭。 莫道還家便容易,人間多少事堪愁。

落第之後既無臉見人,又憂憤在胸,更是有家難回,“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同樣表達無臉見人心情的,還有邊塞詩派大詩人岑參,他科考失敗後寫下了《戲題關門》:

來亦一布衣,去亦一布衣。 羞見關城吏,還從舊路歸。

別人都是衣錦還鄉,而自己只能悲慼戚地從老城門的牆邊灰溜溜地原路返回,其悲愴羞愧心情溢於言表。

唐朝科舉考試失敗後寫的落第詩,孟郊的最悲慘,高適的最向上

唐朝科舉考試失敗後寫的落第詩,孟郊的最悲慘,高適的最向上

著名苦吟詩人孟郊性格悲觀,他平時出去遊玩都是一副“出門即有礙,誰言天地寬”的絕望心情,更何況是科舉落第。孟郊在第二次失敗後寫下了《再下第》:

一夕九起嗟,夢短不到家。

兩度長安陌,空將見淚花。

孟郊深刻地寫出了落第士人們淒涼的心境,但他也有揚眉吐氣的時候,當他終於在將近知天命之年金榜題名之後,他終於有資格得瑟起來。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我估計那些落第的詩人,看了他的詩之後,殺他的心都有了。

當然也不是所有落第的詩人,都是一副悲悲切切的樣子,也有滿不在乎決心從頭再來的。盛唐時代國力強盛思想自由,知識分子們可以選擇的路很多,不能在科舉上成功,那就縱橫邊關大漠進入邊塞將軍幕府,照樣可以成就一番事業。因此盛唐的落第詩,就沒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晚唐那樣悲傷。大詩人高適在落第後寫下了一首詩,就充分體現了他豪放不羈的個性和自由奔放、昂揚向上的盛唐精神。

二十解書劍,西遊長安城。

舉頭望君門,屈指取公卿。

……

彈棋擊築白日晚,縱酒高歌楊柳春。

歡娛未盡分散去,使我惆悵驚心神。

丈夫不作兒女別,臨歧涕淚沾衣巾。

“丈夫不作兒女別,臨歧涕淚沾衣巾”,化用了初唐天才王勃的“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但高適增加了“丈夫”一詞,更增添了一股英雄豪情。丈夫是孟子的理想人格,丈夫就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蓋世英雄。

高適用“大丈夫”精神來激勵自己,不需要哭哭啼啼,大不了再來一次。高適到五十多歲才登上大唐的政治舞臺,但很快就脫穎而出,出任節度使並最終封侯,與他樂觀向上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息息相關。

同樣是失敗,有人沉淪,有人奮起,可見性格決定命運之說並不是騙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