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最偏远黎乡,因竹子而得名,全村隐世数百载

浪论村,位于省昌江县王下乡东南,身处大山深处,全村隐世数百载,是黎族先民创造璀璨文化的摇篮,是海南芒果之乡最偏远的小山村。

大约600多年前的明朝初年,黎民从同为昌江县的七叉镇迁居于此。由于村民喜欢种竹,因而村里竹林繁茂。“竹子”黎话汉字译音为“浪论”音,故名浪论村。世间沧海桑田,光阴瞬息而过,村子不再隐匿于层层竹林,但“浪论”这个带有黎乡原真的村名,却一直延续至今。

海南最偏远黎乡,因竹子而得名,全村隐世数百载

该村距离县城60多公里,自驾需要大概2个多小时的车程。步入村子不多远,只见一个新起的石碑刻着“黎花三里”,这是指村子的突出特点,即“酒里歌里”。

海南最偏远黎乡,因竹子而得名,全村隐世数百载

当地村民村风纯朴,善酿酒、好歌舞,很好地传承了黎族先民的酿酒手艺及织锦、藤编、牛皮凳制作等非遗文化技艺。如此看来,与村名同样延续至今的还有最真最淳朴的黎乡风情。

海南最偏远黎乡,因竹子而得名,全村隐世数百载

走在群山环绕、绿水相映的浪论村,村口艳丽的紫荆花绽放出鲜丽的花朵,村中的果树飘出阵阵果香,村外远山云雾缭绕,溪流涓涓流淌。村民们或在广场中央载歌载舞,或在新民居旁闲叙家常,或在忙着打包邮寄农副产品……古老的村落展现出焕然一新的生动景象。

海南最偏远黎乡,因竹子而得名,全村隐世数百载

谁能想到在20多年前,整个村子还都是茅草房,进村就连像样的道路也没有。在这个月收入仅为1120元的小山村,不仅居住环境差,而且网络不通,交通闭塞,孩子上学困难,村民生活更难。

海南最偏远黎乡,因竹子而得名,全村隐世数百载

变化发生在最近几年。2014年,水泥硬化路修进了村子;2015年,昌江县推动浪论村的扶贫项目,以政府出一点、企业出一点、村民筹一点的方式,全村盖起了新房;路网在完善,4G网络也铺进了村;借助互联网快车,村民把本地特产“王下蜂蜜”卖出了大山,销往了全国各地;回顾过去近几年,浪论村日新月异,种种可喜的变化,让村民喜悦溢于言表,就连黎族传统歌舞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海南最偏远黎乡,因竹子而得名,全村隐世数百载

如今再看点缀在层层林林青山里的浪论村,宽阔交错的村道,载歌载舞的村民,红瓦白墙的村屋,恰有一番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美好意境。

海南最偏远黎乡,因竹子而得名,全村隐世数百载

近年来,村里建起了海南省第一家黎族野奢度假民宿——浪悦·黎奢主题民宿。联排仿制黎族传统船型屋造型的民宿,背靠青山,竹林环绕,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在、质朴本真的黎乡田园氛围。

海南最偏远黎乡,因竹子而得名,全村隐世数百载

民宿与黎民的家宅仅一步之遥,推开房门,不经意间就能见到一位黎家小妹穿着传统服饰,吃着芒果,慢悠悠的走过。再望向远方,苍翠的青山为常年云雾缭绕,朵朵白云在湛蓝的天空自在漂浮。自然之美,已无法用语言尽数描绘。

海南最偏远黎乡,因竹子而得名,全村隐世数百载

入住其中,足以让人渐渐褪去了世俗的外衣,远离了纷扰的尘世,感受到的是悠闲的黎乡生活气息,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海南最偏远黎乡,因竹子而得名,全村隐世数百载

在浪论村的一天,就是恬静的一天。白天在传统黎族村落体验淳朴的村风民俗,听村民讲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故事,感受原汁原味的黎乡风情。同时,用最纯真的心去贴近自然,让心灵归于平静。晚上品一口山兰酒,尝一下黎家长桌宴,听黎家阿妹唱的山歌,山海黎乡之美悄然已长留在心间。

这就是浪论村,美在黎花里,藏在尘世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