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潯:水晶晶的“詩和遠方”


4月,江南美景如期而至。從空中航拍南潯古鎮,粉牆黛瓦間點綴片片新綠,靜靜流淌的小河邊楊柳依依。

以一鎮之規模,坐擁超過20萬平方米古建築群的南潯文化底蘊濃厚,是浙江大運河詩路文化帶上的重點培育項目。新建絲綢碼頭等旅遊配套項目加強硬件設施;開挖7條河道還原現代散文家徐遲筆下“水晶晶的南潯”;修繕26處歷史文化建築招引優質業態落地……近年來,古鎮以文化為靈魂、以旅遊為載體、以產業為核心,探索做大文化旅遊這塊“蛋糕”。

南潯:水晶晶的“詩和遠方”

橫跨頔塘的通津橋。 通訊員 沈勇強 攝

而今,新冠疫情帶來的陰霾漸漸消散,古鎮正逐步恢復往日生機,景區民宿、酒店預訂量已恢復至七成。日前,我們走進這座依大運河而生的江南古鎮,看其如何將“詩和遠方”融合,讓遠道而來的客人樂在景裡、遊在詩裡。

建絲綢碼頭

改變“南熱北冷”格局

春日的早晨,陽光甚好,不同以往走繁華的中心城區南部主入口,這次我們坐車沿著湖潯大道一路前行,來到南潯古鎮北部入口。剛下車,青磚小瓦馬頭牆的徽派建築躍入視野。

“這是我們投資5億元新建的絲綢碼頭,配有1600多個停車位,今年‘五一’迎客後,將改變目前景區‘南熱北冷’的局面。”南潯古鎮旅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宋建明說,絲綢碼頭是古鎮第一輪三年行動計劃中的重大旅遊配套項目之一,目前處於收尾階段。

“在絲綢碼頭的打造中,我們不僅將建築風格與古鎮統一,更將‘絲綢’‘四象八牛’這些文化元素融入其中。”高級建築工程師出身的宋建明,常與當地文化學者陸士虎等人反覆考證史料,力求展現古鎮真實的歷史韻味。

走進絲綢碼頭遊客服務中心,三五工人在忙著擦拭木質門窗。放眼望去,門窗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木雕上,人物、花鳥、建築等各式圖案形象地“講述”著南潯故事。宋建明說,遊客一到古鎮,就可以從絲綢碼頭開始瞭解南潯的歷史。

南潯:水晶晶的“詩和遠方”

即將啟用的絲綢碼頭。 通訊員 陸志鵬 攝

寶善河修復

期待“清風明月”重現

當我們沿著頔塘故道進入東大街,在橫跨頔塘的通津橋附近,遇上了每天都要來此看看項目建設進度的陸士虎。“明清時,這裡是‘輯裡湖絲’的集散中心。”他告訴我們,曾有詩人寫下“聽道今年絲價好,通津橋口販船多”,描述的就是橋頭“絲市”之盛況。看著眼前河渠縱橫交錯,我們彷彿穿越百年,看見船舶來往的繁華景象。

隨著北部景區建設不斷加快,這片區域正在華麗轉身。經過百年老店“野荸薺”,往前50米的街角處,寶善街上傳來轟隆隆的機器作業聲,打樁機、挖掘機輪番上陣作業,寶善街已全面開挖。“這裡原為寶善河,上世紀70年代因經濟發展需要被填埋。”陸士虎的老家就在寶善街上。在他的記憶中,寶善河兩邊有好多木橋相連。

“水市千家聚,商海舟結鄰”。水是江南水鄉的命脈,也是南潯古鎮的魂。去年南潯制定出臺的新一輪《古鎮保護利用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明確開挖修復寶善河、栲栳灣等7條被填埋的河道,恢復古鎮“井”字形水網。

還原水系,更要還原兩岸的歷史風貌。“你看,這是我們收集的老照片,以及繪畫愛好者筆下舊時的寶善河。”陸士虎拿出手機向我們展示,一張張照片上,房屋沿河而建,河埠頭隨處可見。

陸士虎說,他們不只收集照片和繪畫,還翻閱大量史料,結合老南潯人的回憶口述,多方求證,還原清末的江南水鄉風貌。“我們所站街角位置原本是清風橋,與對面的明月橋相望。”陸士虎期待,伴隨寶善河的修復,“清風明月”兩座地標性古橋能夠重現古鎮。

保護性修繕

優質業態紛紛落戶

“百間樓上倚嬋娟,百間樓下水清漣。”當我們穿過一道道長廊走在百間樓,時間彷彿慢了下來。400米長的河道兩岸仍有原住民枕水而居,明媚的陽光溫柔地灑下,老人們正聚在一起聊天,眉宇之間是淡淡的笑意。

早在6年前,南潯古鎮成為中國首個整體榮膺世界遺產的江南古鎮。此後,當地堅持尋求保護與開發利用間的動態平衡,探索建立“活態遺產”保護體系。

從連續規劃出臺的兩份古鎮保護利用三年行動計劃中,我們不難發現,南潯正遵循“修舊如舊、整修如故”原則,陸續將張靜江故居、嘉業堂藏書樓、龐家花園、穎園等重點文保單位進行保護性修繕。

“正是看中古鎮在‘保護與開發’上做的努力,讓我們決定投資項目在此。”緊靠小蓮莊、嘉業藏書樓的博陽開元名庭酒店,粉牆黛瓦、雕花窗欞、小橋流水,中式韻味十足。酒店總經理廖鳴介紹,考慮到酒店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建設過程中他們採用江南中式院落佈局,力求將酒店與景區融為一體。

這兩年,越來越多的優質業態紛紛落戶南潯。南潯旅遊投資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劉厚平介紹,2018年以來,古鎮景區已有120餘個項目簽約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