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不交份子錢引發的戰爭

​楚君熊繹受封,楚國建立,確定了周楚之間的政治關係。幾代楚君勤於王事,定期朝見周天子,向西週上供,足額交份子錢。《左傳昭公十二年》記載了楚右尹子革與楚靈王之間的對話,楚靈王說:“普我先王熊繹,與呂伋、王孫牟、燮父、禽父並事康王。”除此之外,周原甲骨亦可證楚君之勤勞王事,其中有“曰今秋楚子來告父後哉”與“楚伯乞今秋來即王其則”,可見周楚初期關係和睦。

一場不交份子錢引發的戰爭

然而到了西周中期,隨著楚國的發展,周楚的歷史範圍逐漸互相重疊,周楚關係己不向初期那樣密切和睦,逐漸走向嚴重的衝突。昭王南征是西周中期影響周楚關係的重大歷史事件,《史記周本紀》載“昭王南巡狩不返,卒於江上。其死不赴告,諱之也。”昭王南征戰果如何未知,但是昭王的確是殞命他鄉了。

一場不交份子錢引發的戰爭

那麼,周昭王好好地為什麼突然要南征楚國呢?

原因是楚國沒按時交份子錢。

透露這個信息的不是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管仲。

楚國對周王室有貢賦差役的義務。“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桃弧、棘矢,就是桃木做的弓和棘枝做的箭,其作用主要是在夏天出冰的時候用來祭祀司寒之神,以消除冰雹災害。

除了桃弧棘矢,楚國為周王進貢的,還有苞茅。苞茅是南方所產一種特殊茅草,在古代祭祀中有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史記宋微子世家》記載:周武王伐鍾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軍門,肉擔面縛,左牽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微子啟將象徵宗廟社稷的苞茅獻出,自願絕祀,從中可以看出苞茅在古代祭祀中的重要地位。苞茅的另一個主要作用是縮酒,苞茅縮酒是一種古老的祭祀風俗,楚人在周王室的司職,大約與這種祭祀儀式有關。《國語晉語》亦記楚君在岐陽盟會之時要負責“置茅絕”。由此可見,納貢苞茅,並負責縮酒儀式,是楚君在周王室的司職,而且這種司職別人不能取代。

由此,我們應找到了昭王伐楚的原因。據《左傳·僖公四年》載,齊國南征,管仲責楚的罪狀,其曰:「……爾貢茅不入,王祭不供,無以縮酒,寡人是徵。」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管仲質問楚國國君,你丫為啥不給周天子按時上貢苞茅?因為缺這個,周天子沒法過滲漏酒渣子,連祭祀都舉辦不了了,多大的罪過?所以我齊國會盟諸侯來揍你個乖乖!


一場不交份子錢引發的戰爭

楚王嚇尿了,趕緊派使者回復說,苞茅沒繳納的確是寡人的罪過,寡人再也不敢了……

楚國在齊桓公面前主動承認了不貢苞茅的失職,說明楚自立國起,苞茅縮酒的祭祀一直由其擔任,這也反映出當時苞茅在周王室祭祀中的重要地位。雖不貢苞茅只是齊國發動戰爭的一個藉口,但卻是昭王伐楚的真正原因。商周鼎革之際,為了剪滅商,周人很重視對南方的經營。克商之後,周人在南土封建諸侯,巴、濮、楚、鄧成為周的南土之一,被納入周王朝的地緣政治體系。由此可見,周人建立的南土地緣政治體系是為了確保周人對南土的控制,不允許被破壞。當虎方的反叛和楚人的不納貢影響到周人對南土的經略,就勢必遭致周王朝大軍的征伐。

昭王南征是一場有計劃有目的的連續的軍事行動,其征伐的對象既有荊蠻,也有楚國,徵荊蠻和伐楚是隻是這場戰爭的不同階段。昭王於十六年盡起周之六師出師南征,首先針對的漢東荊蠻和逃奔至此的虎方。據前引金文來看,隨昭王南征的有過伯、鴻叔、祭公、白買父等人。昭王親征獲得極大勝利,將俘獲的戰利品銅賞賜給從徵將領,這些將領紛紛作銅器來銘記王之武功。因此,從王師多次獲金的情況來看,此次征伐的成就昭王是比較滿意的。

一場不交份子錢引發的戰爭

看來,份子錢該交還是要交,除非你做好了對方大軍壓境的準備(狗頭護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