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眼中的“鸡肋”,却成了苏联手中的王牌,P-39“飞蛇”传奇

空中霸主(二战篇)第二章:“空中眼镜蛇”!贝尔P39“飞蛇”传奇!

在二战众多著名战斗机当中,P-39可谓是最具争议的一款。它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不受欢迎的美国战斗机。这款标新立异的飞机问世之初便遭到了美军广大飞行员的一致嫌弃:“落后”、“弱小”是它的标签。就连1941年已经快要山穷水尽的英国皇家空军,也没正眼看过它一眼…1941年3月《租借法案》通过后,精明的英国人在引进了600架P-39(改装型号P-400)之后便彻底放弃,再也没有多“借”一架。在英美飞行员看来,P-39简直是在拿飞行员的生命做赌注。而P-39真正从“鸡肋”到传奇的故事,要从1941年10月“租借法案”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包括苏联开始。那些在飞机翅膀上印上红星的苏联飞行员,用这款“鸡肋”创造了美制军用飞机的最高战绩!

美军眼中的“鸡肋”,却成了苏联手中的王牌,P-39“飞蛇”传奇

贝尔公司设计的P-39非常标新立异

贝尔公司标新立异的开始

1937年5月,一向标新立异的贝尔飞机公司向美国陆军提交了一款新型飞机的设计说明书。次年4月,编号为“XP-39”的验证机首飞成功。贝尔公司出乎意料的尝试了一种全新的布局设计,将飞机的引擎安装在了飞行员身后的机身当中,再用布置在飞行员下方的传动轴驱动飞机头部的螺旋桨!跟传统战斗机的发动机前置直驱布局相比,这种设计上的重大转变带来了飞机重心的巨大优化,发动机中置使得飞机的前后重量配比变得更加合理,整体的飞行性能获得了很大的提升。

美军眼中的“鸡肋”,却成了苏联手中的王牌,P-39“飞蛇”传奇

布置在机身中部的艾里逊V-1710发动机

另外,发动机后置释放了巨大的机头空间。为了不浪费空间,贝尔的设计师为P-39配置了非常强大的武器,一门口径高达37毫米的T-9型加农炮(备弹30发)、两挺.50口径同步机枪。另外在P-39的两侧机翼上还配备有4挺.30口径机枪。这样的火力配置完胜我们上一章的主角P-38“闪电”(1门备M2型20毫米机炮、4挺12.7毫米机枪)。

美军眼中的“鸡肋”,却成了苏联手中的王牌,P-39“飞蛇”传奇

这张夜间拍摄的照片,很好的展示了P-39的强大火力

这门备弹30发的T-9型加农炮是P-39成为传奇的最大倚仗,T-9的口径已经超过了二战初期多数坦克的主炮口径!只需要一次直接命中就能击落敌机。主射击轴线同飞行员视线同轴的设计,为P-39提供了良好的对地攻击能力。因为不受空间的限制,设计师为P-39设计了流线型更好、更加符合空气动力学设计的尖细圆滑形机头,飞行员的前方视野也更加开阔。

美军眼中的“鸡肋”,却成了苏联手中的王牌,P-39“飞蛇”传奇

P-39圆滑尖细的机头,注意同轴安装的T-9加农炮

贝尔P-39“飞蛇”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它的前三点起落架设计(类似现代战斗机)。而在二战时期,飞机起落架通常采用后三点布局。贝尔的设计师之所以能够采用这样的设计,还是要归功于发动机后置所节省出的头部空间。前三点和后三点布局各有利弊,传统的后三点起落架对野战机场的适应性好,而且设计简单、便宜,还节省了机身重量。但是高高昂起的机头严重影响了视野,对于飞行员的起降训练要求较高。

美军眼中的“鸡肋”,却成了苏联手中的王牌,P-39“飞蛇”传奇

传统战斗机通常采用后三点布局的起落架设计

而采用前三点布局的P-39则完全没有这样的问题,起降性能优异。但是复杂的前起落架设计给地勤人员带来了巨大负担。尤其是在条件艰苦的前线机场,P-39前起落架的频繁损坏,也是美军和英军官兵摒弃P-39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军眼中的“鸡肋”,却成了苏联手中的王牌,P-39“飞蛇”传奇

起飞中的P-39,注意它独特的前三点起落架布局

但那也是后话了,现在摆在美国陆军面前的XP-39验证机性能优异,XP-39项目也正是更名为YP-39。而真正给P-39带来致命一击的,是美国陆军航空兵对P-39涡轮增压机的减配要求!

二战中最不受待见的美国战斗机P-39登场

1940年的美国,中立主义盛行!尽管欧陆风云变幻、纳粹新威胁日渐逼近。但多数美国人从未想过未来可能会卷入战争。而美国本土的独特地理位置,坐拥太平洋和大西洋两大天然屏障,按当时的水平,没有任何国家的高空轰炸机可以威胁到美国…既然没有了来自高空的威胁,为了节省军费预算,美国陆军航空兵要求贝尔公司减配YP-39所安装的B-5型涡轮增压器。而我们上一期的主角P-38“闪电”则保留了增压器设计…说到底,还是钱和军火商利益分配的问题…1941年1月减配后量产的P-39正式服役。此时的美军手上已经拿到了P-38。P-51也正在验证当中…同行比较竞争在所难免。

美军眼中的“鸡肋”,却成了苏联手中的王牌,P-39“飞蛇”传奇

在P-51的面前,P-39的确相当鸡肋

P-39标新立异的设计很快被实战击碎,重心靠后提高平飞稳定性的同时,也给俯冲攻击带来了很多麻烦。许多新手飞行员发现P-39难以驾驭,T-9加农炮射击带来的巨大后座力严重影响飞行稳定性。另外P-39上类似汽车车门设计的座舱门也给飞行员逃生造成了许多麻烦!传统战斗机多采用顶盖式舱门,一旦中弹遇险,拉开顶盖解开安全带将飞机倒飞就能逃生。而到了P-39身上,飞行员往往需要先稳住机身,打开座舱侧门,爬出舱外再进行跳伞。

美军眼中的“鸡肋”,却成了苏联手中的王牌,P-39“飞蛇”传奇

P-39上类似汽车车门设计的座舱门给飞行员带来很多麻烦

P-39也是英美地勤人员的噩梦…复杂的后置发动机不仅维修困难,传动机构的故障率也一直居高不下。英国皇家空军第601飞行中队对所配发的P-39战机非常不满,很快便将其撤出战场。而太平洋战场上的P-39在新几内亚面对日本“零战”非常吃力,没有涡轮增压器的P-39无法追上高空性能优异的零式战斗机。比尔·费德勒中尉是美军唯一的P-39王牌,他在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上连续击落了5架日本飞机,包括3架零战,却在一次降落时冲出跑道坠机牺牲。

美军眼中的“鸡肋”,却成了苏联手中的王牌,P-39“飞蛇”传奇

P-39在新几内亚与日本零战激烈交战

而飞惯了“喷火”、“闪电”和“野马”的飞行员都对P-39嗤之以鼻,称之为鸡肋。P-39也很快沦为二线战机发配给预备部队,用于训练和后方巡航。但P-39难以驾驭的特性恰恰非常不适合新手,导致训练事故多发,遭到学员抗议…后期的P-39只能停在露天机场晒太阳。

美军眼中的“鸡肋”,却成了苏联手中的王牌,P-39“飞蛇”传奇

1941年3月罗斯福签署《租借法案》

然而P-39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真正让它扬名立万的机会来自于1941年3月通过的《租借法案》,同年10月30日,罗斯福正式宣布《租借法案》同样适用于苏联!P-39作为众多军援物资中的一部分,由美国和苏联飞行员不顾危险飞越白领海峡航线,源源不断的供给给苏联。这架飞机居然不可思议的在苏联空军手中找回了自己的位置。传奇就是传奇,接下来我们讲讲,在英美飞行员看来浑身都是毛病的P-39是如何逆袭成为苏联空军王牌利器的。

美军眼中的“鸡肋”,却成了苏联手中的王牌,P-39“飞蛇”传奇

美国贝尔飞机工厂内加班加点生产的P-39被源源不断的供应给苏联

雪中送炭一般的P-39

1941年10月,窘迫的苏联空军已经到了无机可用,无计可施的困难境地。前期在德国闪电战中损失的飞机不计其数,成群的装备被击毁在地面。而德军装备的Me109和Fw190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胜过苏联空军的伊-16和拉格-3等战机。

美军眼中的“鸡肋”,却成了苏联手中的王牌,P-39“飞蛇”传奇

二战前期,德军战斗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拥有巨大优势

P-39的到来令苏联人如获至宝,尤其是那门T-9加农炮深受苏联人(火力控)的喜爱!而且P-39的防护性能也远远超过了苏联当时的所有机型,要知道当时的苏联飞机很多还是木质结构的,全金属机身的P-39令苏联飞行员作战更加勇猛!而安置在机身后部的发动机防护良好,正面迎敌时发动机不易损坏,简直就是喜欢迎头对射战术的苏联飞行员量身打造。大口径加农炮虽然射速较慢,每秒钟只能发射2发,但一旦命中,杀伤概率极大。

美军眼中的“鸡肋”,却成了苏联手中的王牌,P-39“飞蛇”传奇

P-39模型,机头中轴线上安装的T-9加农炮是苏联飞行员的最爱

此外,同轴向的37毫米T-9机炮还是对地攻击的理想武器,尤其是对付德国那些防护优异的重型坦克。最令苏联飞行员惊喜的是P-39上配备的无线电设备,给予了苏联空军指战员实施现代制空战术的平台。

苏联人手中称心如意的王牌

难得获得能够跟德国人正面抗衡的机型,苏联人如获至宝!以至于P-39在美国人眼中的那些缺点,也被苏联人一一化解,苏联人喜欢P-39。最高统帅斯大林甚至亲自致电给罗斯福,希望获得更多的P-39。

1、 苏联P-39飞行员的眼中,根本没有座舱逃生的问题,驾驶P-39的苏联空军精英们大多都是视死如归的近卫军战士。1942年东线战场上犬牙交错的战线、兵临城下的局面,即时跳伞成功也没有太大的生存几率。

美军眼中的“鸡肋”,却成了苏联手中的王牌,P-39“飞蛇”传奇

犬牙交错的斯大林格勒战线,苏联人无处可退

2、 而英国皇家空军抱怨的P-39难以操控的问题,压根没有在苏联空军出现,因为为了发挥P-39的特点,能够飞上P-39的飞行员都是来自苏联空军各个部队的精英飞行员。而且正面迎敌对射的战术设计最大程度的发挥了P-39平飞稳定性高的特点。而他们当中的多数人都飞过操纵更加困难的伊尔-16战斗机,P-39的操作难度跟伊尔-16相比,完全不值一提。

美军眼中的“鸡肋”,却成了苏联手中的王牌,P-39“飞蛇”传奇

驾驶P-39的都是苏联空军精英飞行员

3、P-39高空性能差的问题也没有难住苏联人,他们手中正好有一款特别适合在5000米以上高空作战的米格-3战斗机。恰巧米格-3的低空低速性能非常不堪…苏联空军将米格-3和P-39组成了完美的“高-低空搭配”,经常搭档出现。有了米格-3在高空的保护,P-39优异的中低空性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其实这种搭配美国人不是没有想过,只是他们真的不需要P-39,因为更换了梅林发动机的P-51已经实现了高中低全空域的制空优势…

美军眼中的“鸡肋”,却成了苏联手中的王牌,P-39“飞蛇”传奇

苏联空军高空性能优异的米格-3充当着P-39的高空保护伞

4、 P-39后勤保障困难的问题,苏联人也有自己的解决办法,P-39有最好的苏联飞行员,当然也有最好的苏联地勤,问题多难不过人多,苏联地勤给予了P-39部队饱和式的地勤保障,故障和战损都能得到最快的修复。

美军眼中的“鸡肋”,却成了苏联手中的王牌,P-39“飞蛇”传奇

与美国人不同,苏联地勤人员给予了P-39饱和式的服务

P-39“飞蛇”在英勇的苏联空军手中成为传奇

整个二战期间,P-39总共生产了9529架,其中的4789架运往了苏联。其中包括了几乎所有2095架的P-39N型,和P-39Q型的绝大多数。跟创造100多名美军王牌的P-38一样,P-39也是名副其实的王牌创造者,是创造苏联王牌飞行员最多的机型。其中包括了多位“苏联英雄”称号获得者。击落数量前四位的苏联王牌飞行员中有三位都是驾驶P-39取得。平心而论这些驾驶P-39的苏联王牌的含金量绝对是要高于美军王牌飞行员的,毕竟P-39的性能在英美军队根本排不上号,在东线的残酷绞杀中,苏联空军也难得有美军那种以多打少的巨大优势。

美军眼中的“鸡肋”,却成了苏联手中的王牌,P-39“飞蛇”传奇

亚历山大·波克雷什金的座驾

这些王牌飞行员中的代表人物是击落59架德军战机的苏联空军的二号王牌——亚历山大·波克雷什金。他后来成为了苏联的空军元帅。P-39刚刚进入苏军的前两个月,在沃罗涅日作战的第153近卫航空兵团所属的20架P-39“飞蛇”击落了18架德军轰炸机和45架Me109,而苏联空军仅仅损失了8架P-39。与西欧的高空对决不同,东线的大部分空中作战都围绕地面部队进行,多数战斗机都在低空作战,以便支援地面部队。P-39上强悍的火力也因此成为了德军地面部队的噩梦。

美军眼中的“鸡肋”,却成了苏联手中的王牌,P-39“飞蛇”传奇

亚历山大·波克雷什金和他的战友们

总结起来,P-39不是一款能在全空域作战的飞机,低空低速作战才是它的最大优势。P-39上的一些设计也压根没有流行起来,为飞行员提供的侧舱门至今也没能取代移动顶盖。但P-39的前三角起落架布局则成为了现代战斗机的标配,主射击轴与飞行员视野同轴的设计成为之后攻击机的标杆,美军的A-10便是如此。

美军眼中的“鸡肋”,却成了苏联手中的王牌,P-39“飞蛇”传奇

属于P-39的传奇

而最令人唏嘘的是,曾经为苏联立下汗马功劳的P-39在二战后却销声匿迹。冷战铁幕开启后,意识形态的对立,导致苏联人开始有意减少宣传《租借法案》在二战期间对苏联的帮助。功勋卓著的P-39也不能例外,当年雪中送炭般的支援慢慢开始被描述为锦上添花。P-39在苏联的故事也正在慢慢被遗忘。但P-39“飞蛇”的传奇,的确发生过。

性能说明书(以P-39Q为例):

作为这个系列的惯例,在最后附上战机的具体参数信息(仅供参考)

制造商:贝尔飞机公司

机型: 单座单发活塞式战斗机

动力: 一台1200马力的Allison V-1710-83直列V-12活塞发动机

翼展: 34英尺

长度: 30英尺2英寸

高度: 11英尺10英寸

最大起飞重量:8400磅

最大飞行速度:386英里/小时

巡航速度:200英里/小时

爬升上限:36000英尺

航程: 650英里(常规作战标准)

武器: 37毫米加农炮一门,.5式机枪2挺,.30机枪4挺,500磅炸弹一枚

本文系军武动态图原创文章,首发于今日头条,转载请注明作者。本文也是二战传奇战机系列的内容之一,喜欢的朋友欢迎点击关注。

未完待续...下期预告《寇蒂斯战鹰—P-40“战斧”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